高估的官场伦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26:53
           " 县权公开 ''  过高估计了县委书记的官场伦理                   单士兵     2010-12-09 15:12

  在盘点过去一年县权公开的试点成果时,“自我革命”与“道德自觉”就被普通认为是推运这项试点运行的最大支撑。不过,最近中纪委和中组部还是发布文件,决定在全国逐步推行“县权公开”制度,来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从制度上克服县委书记“土皇帝”心态。那么,由点向面铺开的“县权公开”,能顺行呢?

  “革命靠自觉”,这句老话多少有点无为而治的意味,在把问题推给道德来解决。在这个充满物欲权欲的年代,道德最是无情物,太多道德自治的例证,最后结果都是虚妄与失灵。那么,“县权公开”恐怕也很难走出这种宿命。  

  显然,这种推行离开的前提,就是“土皇帝”得主动站到阳光下,在公众注视中,往身上洒满“防腐剂”。要跨越这个门槛,当然得取决于这些权力是否具备应有的官场伦理境界。在今天,恐怕谁也不敢轻易高估官员的政治伦理水平,特别是到了县权这个层级上。

    不妨先来走进县委书记腐败弄权这个重灾区——河南省自2006年到2009年底共查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22名;安徽省颍上县原县委书记张华琪曾在一次常委会上就“动掉”干部190名,成为县委常委会一次调整干部全国之最;河南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先后收受贿赂多达1575次,创下全国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这一切记录与神话,都说明权力高度集中的县委书记道德靠不住,很容易将“一把手”变成“一霸手”,将“造福一方”变成“为害一方”。

  中国古代素有“郡县治,天下安”说法。到了今天,一位县委书记在《人民日报》上曾如此表述,“县委书记居于县级政权的权力中心位置,能够统筹运用广泛而全面的权力,除了国防和外交,什么事都要管。”这既表明“县权”在公共冶理与政治框架中的份量,也说明“县权”太过集中难于管理。天高皇帝远,我做土皇帝。要想对县委书记削权、制权与分权,从县权进行改革,自然要涉及到复杂艰难的博弈。

  现在把这种博弈的途径投注于“自我革命”上,本身就是一种悲哀。毕竟,在今天,民主与法治才是权力监管最不应该绕行的途径。为了给权力祛魅,一些县权改革试点地区也主动推出了“县委书记权力清单”。问题是,这种做法只是基于道德自觉层面,而不是来源于公众民主充分参与的强大驱动。更何况,在列出“权力清单”之后,能否及时给出“责任清单”进行回应,也并不确定。这些都决定这种依靠道德自觉推进县权改革,流于表面,不具有复制性。
  
  事实上,就连在“县权公开”试点中不乏亮点的江苏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对此也并不讳言,他说,“如果‘一把手’不想动、不愿动,或者不真动,那在现有政治管理体制下,县委权力的公开透明,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公开透明,就很难推行。即便有所举动,也容易沦为作秀表演。”有如此勇气直面这种问题本质,想必,这位县委书记是拥有很强道德自信的。只不过,一个人的道德力量显然不足以成为所有人的表征。

  要撬动全国县权改革沉厚的基石,在政治伦理普遍匮乏,在官场道德需要重建的今天,寄望于“自我革命”是很幼稚的。事实上,能够真正与权力高度集中下非理性的人治进行博弈的,也还是只有民主与法治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也不应该是孤立或隔断在哪一个层级,而应该至上而下,贯穿于整体权力体系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县权公开”这种“自我革命”,多少难免有些孤单无依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