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试题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51:56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考&试大$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D。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答案与解析:选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因此,答案为A。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与解析:选C。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因此,答案为C。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与解析:选A。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考&试大$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为A。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因此,答案为C。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B。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因此,答案为B。  
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答案与解析:选B。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B。 
10.(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与解析:选C。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C。 
11.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B。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正确答案选B。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A。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答案与解析:选B。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因此,正确答案选B。 
1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答案与解析:选D。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正确答案选D。 
15.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答案与解析:选D。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选D。 
1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与解析:选D。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考&试大$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因此,正确答案选D。 
1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与解析:选A。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A。 1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19.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B。 
2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答案与解析:选B。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考&试大$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B。 
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答案与解析:选D。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也就是产生焦虑行为。因此,正确答案选D。 
22.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因此,正确答案选A。 
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C。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 
2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答案与解析:选A。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考&试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A。 
25.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 )首创的。 
A.皮亚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尔茨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这种方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因此,正确答案选B。  
26.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 
A.学习目的 
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与解析:选D。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D。 
27.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答案与解析:选C。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因此,正确答案选C。 
28.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答案与解析:选B。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对每一个领域进行详细的分类,使之形象化、条理化,成为一个教育目标体系。因此,正确答案选B。 
29.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A。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 
30.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B。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因此,正确答案选B。 
31.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 
答案与解析:选A。一般说来,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因此,正确答案选A。 
3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与解析:选B。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考&试大$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正确答案选B。 
33.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答案与解析:选B。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因此,正确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