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少林寺七十字诗法裔辈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6:44
章节
1 一、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
2 二、少林寺法名与师承的关系
3 三、武术师承
一、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
少林功夫的传承,是按照严格的师徒制度进行的。这种师徒关系,是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宗法门头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少林寺的宗法门头制度,由十三世纪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确立。福裕禅师把少林寺建成中国传统宗法门头制度的家族式寺院,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少林寺宗法门头历史上最发达时期,下辖25个下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对少林寺宗法门头进行了一次大整顿。目前仍有10个下院。
少林寺
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计有七十辈,如下: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少林寺僧人来自五湖四海,“七十字诗”传承谱系,使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宗法大家族。少林寺僧人对于以上七十个字,都能脱口而出。僧众出外参学,一说出自己的法名,就知道他是哪一宗的哪一辈。当代少林寺僧人已经传承至“素、德、行、永、延、恒”,已历三十多代,近八百年历史。
 
二、少林寺法名与师承的关系
1、法号又称法名,是佛门弟子拜师时依宗派谱确定的辈数字号的排列,也就是修行佛法的名号。少林寺禅宗祖庭以达摩祖师为初祖。以下为二祖惠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后分南北二宗,南宗六祖惠能、北宗神秀。此后禅宗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伪仰、临济五大宗派。少林寺为曹洞正宗。
自元代福裕禅师创少林七十字宗派(注1)后,传至近代少林寺辈份字为贞、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法号之义是为修学佛法传法之意,又称传灯,只是师承源流之记载。佛祖讲众生平等,不论辈份如何,一入佛门皆为佛子,所以历代佛教徒都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辈数既不能决定佛学修为高低,更不能确定武术水平高低,只是入佛门宗派之标记。
2、俗家弟子之法号不能作为即是出家人或即是武僧之证据
俗家弟子皈依佛门行三皈依礼是皈依释迦牟尼佛,三皈依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佛门法师指引接引皈依佛门。虽然法师给一法名(号)但并不等于就成了武僧或继承了少林武术,更不能与出家僧人论辈数,因为法号只是识别他的标识,并不代表取得法号就有法力或武术功力,更不能由此就可以作为辈数高僧人。佛祖有四众弟子,出家的为比丘僧、比丘尼,在家修持的为优婆塞、优婆尼或称为信(居)士男、信士女,四众弟子地位平等,皆可诵经学法、修持证果,皆为佛子,相互平等。确定其地位的是其修为,如果没有修为,法号辈数再高也不能成为法师,更不能证果,也是得不到世人的尊重。例如某人见当代少林僧最高辈数为素字辈,他就说自己曾拜素字辈上一代高僧为师,自己法号也是素字辈,比其他僧人辈数都高,如果仅以此沽名钓誉,则还只是表明其无德行,如果以此作为招生号召,云所收的徒弟为德字辈,比其他人收的徒弟辈高,则就造下罪业了。因为你不过一凡夫俗子,即未出家也无修持,如果不懂佛法连说三皈依的资格也没有,还谈什么法号。你教的武术徒弟如果根本不懂佛法不修持何来法号,更如何论辈数呢。其次佛法修为是以其受戒(沙弥戒、菩萨戒、具足大戒)而定,受戒后方是正式僧人,武僧则经过校拳、考试,是以其继承少林武术的全面及武功高低而定是否具备武僧资格,并非以法号来论定。方丈、法师和武僧的级别如同现在的学位考试,有严格的认定程序才能取得,并非认一师傅就可随师傅赐的法号而自然取得。再其次,如果你只是家传武术或在社会上学的武术,与少林寺传的武术不同,以名不符实的武术教弟子,又以其弟子作为武僧,岂非令少林武僧蒙羞,岂不罪过。由此可知,法号既和武功高低无关,更不是可以随便称道的。
 
三、武术师承
1、师道传承
古师道有三,闻道、授业、解惑。道:道理、大道,老师的作用就是给徒弟讲明道理,教授学业,破除弟子的迷惑和错误认识,文学如此,武术亦如此。甚至武术在师道上犹胜过儒道。因为武术教授的是攻防技术,徒弟本事大了可以超过老师,有道德低下者甚至欺师灭祖敢打老师,所以自古武术界就流传有严格的学规,以作为弟子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这也是武术文化之一种。师徒关系的建立必须举行隆重的仪式,徒弟并必须发誓遵守应遵守的规条戒约,并需有引进师和保送师及同门师兄弟见证,师徒关系一旦建立就不能随意解除,除非弟子犯下重大过错方可由师傅逐出师门并公告武林,并非如同现在的收学生师生关系。
自古就有文长武短之说,为什么武短呢,因为武术招法可以制人,可以借以定生死荣辱。所以自古武术界对绝技绝招皆不轻授,规定必须先考查学生的德行。少林戒约对此规定的非常清楚,无贪得好勇斗恨恶习,品性良善者才可传衣钵,并规定学成后不得持技凌人。由此形成武术不轻传不妄泄之规定。并将武术分为皮子(表演套路)和瓤子(技击方法)各门派只将皮子(套路)教学生,瓤子(实战技击之法)非门里徒弟不传。其原因在于恐误传坏人贻害社会。其拜师仪式则非常隆重,要弟子发誓遵守学规戒条,非此不能成为徒弟不能传承衣钵,并有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之传说。少林寺禅武并传,与世俗武术界不同的择徒标准除必须品性纯良外,还必须笃信佛法,以禅修武、禅拳归一。所以说少林弟子先是禅才是拳。最高境界不是武功,而是弘法利生、修成正果。正如少林观武诗中所说:“刚强攒就降魔力,习惯轻挟搏虎能。定乱策勋真正果,安邦靖世即传灯……”武功修为高,安邦定国也就是演大乘,从而说明少林武功与禅法的关系。
因此,武术师承是武术传承之标记,所代表的武功传承既不受法号的影响,也不受辈份的影响。近代少林僧武术传承更证明了这种情况。
例如当代少林武功最高的几位高僧是恒林大师、妙兴大师、贞绪大师、吴山林大师、德根大师、素喜大师。少林寺西院武功最高武僧为恒林和他的徒弟妙兴。若论辈份他两人较低,按少林福裕七十字辈排列,贞下为素、德、永、延、恒、妙、体、常、坚、固,恒字辈比素字辈低五个字,妙字辈则比素字辈低六个字,但辈份较高的素喜、德根、行正等大师皆向恒林大师学艺,从武术师承上说皆为恒林大师的传人,同时也是俗家武师吴山林大师的传人。德根大师和妙兴方丈皆为恒林大师和吴山林大师之徒,但两人辈数错了五代。贞绪方丈论辈份比恒林高五个辈字,但仍向恒林学习,由此足可证明辈份法号不是少林武术的传承和武功高低的标准。少林寺武僧以法号和传法定师承传承,但法号和武术师承各有传承。辈份高的可以在武术上是辈份低的高僧的徒弟,少林寺不是以辈份论武功高低。如妙兴方丈和德根大师他两人辈份差五辈,但不影响其同为当代武术水平最高的武僧。因此,确定少林武僧武功高低的不是法号辈份,而是武术传承。德根大师自幼入寺勤学苦练,继承了西院高僧恒林和南院高僧传人吴山林大师的衣钵,不愧为当代武术成就最高的武僧。素喜大师继承了其师贞续方丈的衣钵,也是当代著名武僧。其他如德禅法师虽也继承武术,但在医学方面成就较大,为著名医僧。因此禅武以师承为主。
又例如笔者60年代拜德根大师为师继承少林武术,按七十字排列法号应为行文,但因入寺就蒙行正恩师照顾,后皈依在行正方丈座下为徒,赐号永文,所以就不能用行文,否则就是对行正恩师的不敬。七十年代找吴山林老师爷学习心意把、炮拳,其师承于南院真传,德根大师去世后跟从素喜恩师学习多年,但因德根大师和行正大师的缘故,无法改法号,仍为永文。若论师承则亦为素喜大师之大徒弟,因为当时素喜大师只有我一个武术徒弟,收其他徒弟则在收我之后,皆属于师弟。若他近年收了俗家弟子,该弟子对我说他是德字辈,比我高三辈是不是非常不合理。因为我跟素喜老师真正学习了武术遗产,他因素喜老师年事已高虽拜了老师却没有学到素喜老师的武术衣钵,他只不过是经素喜老师接引为老佛爷的皈依弟子而已,其既不能作为武僧,也不能作为其武功高和辈份高的证明。
由此可知,法号除传法之外仅作为师承标记,对武术师承及武功高下不起作用。如果一个20多岁的年青人说自己是德字辈,但并不等于得了素字辈高僧的衣钵。同样,现在如果有素字辈的俗家弟子说他得了贞字辈高僧的衣钵也同样是谎言毫无意义,因为少林寺武术高僧在七十年代已大多去世,30多岁的年青人当时还未出生,如何得高僧真传,除非60左右才有可能传承高僧衣钵。其次看他传授什么内容传承谁的衣钵,如果系家传,其师承应为俗家弟子传承,与法号辈份无关,如学自还俗和尚或俗家武师,其师承应为实际传授他武艺之人,也与法号辈份无关。如果他既无少林武僧师承也未继承少林寺武术遗产,他就是将自己的法号说的再高也无意义,徒自增其羞而已。
末学70年代曾拜素喜老师为师学习武术,素喜老师说你去问问当家的(行正方丈)看他是否同意,行正恩师说你已是我的徒弟,已有法号,不必再拜师改法号,一处拜师多处学艺,少林寺一徒可向多师学艺,法号不必执著。后来素喜恩师传授笔者大刀、双刀、通臂拳,并介绍素云师伯指教我大洪拳,后来还介绍找贞绪方丈的外甥柴宗汉师伯学习,并未因法号影响师徒感情和武术传承,由此可再一次说明法号不能确定武功传承高低。
行正恩师已驾鹤西去多年了,但是他的一处拜师多处学艺的教诲却依然散发着智慧之光。他老人家不仅把少林古谱传给我,并且还亲自教了对练六花枪,证明他已传给了我武术衣钵。他老人家在少林寺最艰难的岁月里努力振兴、延继少林一脉,并大力扶持少林武术,大力支持挖掘整理少林武术,并两次陪我到太湖庙访还俗武僧常秀挖掘少林心意拳,多次到开封支持我兴办少林武校。在他管理少林寺期间支持我整理出书《少林武法要略》、《少林寺罗汉拳》等四部著作,并大力支持各地武校。他曾因俗家武师相互争论谁是正宗少林谁不是正宗少林而说:只要你打的拳是少林拳、只要传承是少林传授,只要承认是少林弟子,只要你拥护少林你就是少林门徒。他的博大的胸怀和不懈的努力,终使少林中兴,并弘扬光大少林武术,的确不愧为当代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