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传播:对话的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4:35:27
转基因传播:对话的基础 通过寻求并辨别各种不同的证据来得到结论,是转基因这类有争议话题的对话基础  贾鹤鹏 10月11日由《科学新闻》杂志、华中农业大学和英国大使馆在武汉联合举办的“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与传播研讨会”被中国科学院一位科学家誉为“转基因领域的一个milestone(里程碑)”。其成为里程碑,不仅是因为这次会议邀请了包括美国《科学》杂志总编辑Bruce Alberts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也因为组织者临时安排,让参会的科学家与一些对转基因有顾虑的消费者代表进行直接和平等的对话。在一定意义上,这是中国第一次科学家与消费者之间就转基因问题的开放对话。 这次活动,足以让我们思考如下的一些问题。 对话的共识和迫切性 从参与对话的科学家和消费者代表的反映看,双方都很欢迎这样的活动,消费者代表们并没有如某网站所标明的那样,是“被自愿”的,而是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并主动提出他们的问题。 从对话的话题来看,消费者代表们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如果转基因食品安全,为什么美国、英国没有大规模推广,而中国要大面积推广?”“《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山西、吉林于2006年正式全面推广先玉335转基因玉米后,动物出现异常现象——老鼠不见了,如何解释?”有很多误解,信息来源也不确切,非常需要合理的和开放的对话来改善这种情况。 事实上,对于《科学新闻》杂志准备组织的一系列围绕着转基因问题的对话活动,不论是相关科学家还是环保组织以及媒体,都非常欢迎。这都说明了这样的对话是有价值的。 对话的科学基础 在武汉的这次对话上,除了对消费者代表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与会的科学家们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媒体报道和网站上的一些传言,不论在转基因还是其他科学问题上,都不能成为证据,除非它们是来自经过同行评议的专业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消费者代表提出,国外某部专题片中描述了一名儿童因食用由转基因饲料喂养的牛产出的牛肉而死亡的事件,即便确有其事。造成死亡的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排查,并最后找到某个导致死亡的确切因素。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研究能得出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科学证据。 当然,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科学证据,但是在谈论转基因是否安全的问题上,这只能是一个需要依靠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来回答的问题。而媒体应该成为传递科学界共识的主要载体。 对话的不同立场 在一位参加了“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与传播研讨会”的人文学者看来,证据是技术派的尚方宝剑,但证据有“个别性”和“显著性”之分,就新技术可能具有的风险性而言,证据往往会在很长时间保持个别性、隐蔽性。但这不代表就无风险。只有当危害的显著性数据长时间积累,在统计学上变成具有“显著性”时,技术派才会承认风险终于来临了。 从哲学角度而言,这样的反思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问题在于,既然表明风险性的证据是隐蔽性的,那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个证据呢?既然这个证据是个别性的,那我们就没有办法确定它会变成普遍性。 这实际上意味着,尽管人们对转基因等新技术具有不同的价值立场,但是在对其进行事实判断的时候,仍然只能依靠证据。通过寻求并辨别各种不同的证据来得到结论,是转基因这类有争议话题的对话基础。 期待更多对话 在10月11日的对话活动上,尽管不能说谁最后说服了谁,但是参与活动的各方都对效果感到满意。尽管如此,事后某网站仍然将之称之为“消费者‘被自愿’地对话”,这是与事实不符的。然而在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这样的对话数量仍然太少,仍然不足以让更多的声音参与进来寻求共识。推动更多这样的对话,这是科学传播者和媒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