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的城市群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4:59
  - 肖金成       谈到城市群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学者都研究过,而且这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我们从2003年开始就研究中国城市群的形成,所以我们今年也出了一本书叫中国十大城市群,那么提出十大城市群并不是说中国就真有十个群,那么我们对他们前十位的城市群。

  那么十大城市群从南向北来数的话有诸三角海峡西岸,长三角,东部地带有六个城市群,中部有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那么西部呢有川于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这十大城市群从地带上来看东部地区的比较多有六个,中部有两个,西部有两个,那么这十大城市群从统计来讲2008年的数据还没有完全出来。

  2007年的数据一个就是中国的四大城市群土地面积占全国的土地面积是11%,我们讲一讲十大城市群第一个朱三角城市群,有11个城市,这11个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门,那么京津地城市群应该是有十加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和成都为中心得有十六个城市,咱们看山东半岛城市群也有十个城市,辽东南城市群有十个城市,长江中路城市群也有十二个城市,中原城市群有九个城市,以郑州为中心,川于城市群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咱们知道城市群顾名思义他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但是不是多个城市就能成为城市群,首先要以若干个大都市为中心。

  第二个在交通非常便捷的情况下,经济联系非常强,所以这个有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得有若干个大都市,第二个特征交通非常的便捷,第三个特征就是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否则的话我们说几个城镇都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群,那就遍地都是城市群,那么从数据来看我们十大城市群2007年的数据的土地面积在全国土地面积的11%,在这个土地上创造的GDP大概30%多,GDP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就是这十大城市群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刚刚超过10%,但是在这上面居住的人口超过了三分之一,那么创造的GDP超过了三分之二,征收我们的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另外我从这里得出一个观点,现在我们一个区域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就是使我们区域之间的差别不要太大,那么如何缩小区域之间的差别,那就是我们的GDP和人口应该适应。

  我们现在城市群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二,但是我们的人口已经占了三分之一,就说明我们的人口和GDP已经不相适应,那么如果我们的城市群能够是人口的三分之二,我们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比较能够实现,如果城市群GDP的比重越来越高而人口的比重没有提高的话,那我们要实现协调发展是非常难的。
 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十大城市群都是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它的交通比较方便,同时这些城市都有很大的承载人口的空间,咱们举个例子从长三角城市群来看,上海,南京,杭州,人口都很多,但是我们说像宁波南通,镇江扬州这些城市的规模还不大,那么这些城市的规模同样可以再扩大一些,所以存在的人口还可以更大更多一些。

  再看一下山东半岛地区,那么我想东营,泰安,烟台青岛,大家知道有青岛实际上还有黄岛和红岛,那么黄岛和红岛同样可以存在很多的人。

  实际上这个观点我们从2003年就提出来了,我们说人口要聚集在人口承载能力比较强的地方,要大高度聚集在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现在中国的国土是什么情况呢,就是我们虽然说国土面积比较大,但适宜居住的空间不大,尤其是西部地区,我们过去说西部地广人稀,曾经有人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向西部多聚集人口,实际上不然,我们要甘肃宁夏贵州实际上有些地方居住的人口大大的出口了人口承载率。

  所以我们说人口承担多少要根据地域来决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线形成若干带动率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我们认为这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十二五”规划的指针。另外还提出了培育新的增长机遇,形成新的增幅。

  那么就是说我们在现有城市群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若干经济群,比如说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以长春为中心的城市群,还有以楠木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国城市群,这些城市群都是正在形成过程中。

  第一个我们的十大城市群是从人口和城市数量以及经济的总量来排的,第二个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的城市在内的湘中城市群,因为有的城市表面上看三个行政区,实际上项目之间的不是一个城市个体,他应该说是多个组团的城市。

  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考虑形成八大经济圈,所以我说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是以城市群为基础这是我们的设想,虽然我是发改委但是我不代表发改委我只代表我们学者个人和我所在单位。我们未来区域发展的格局将如何形成,这是我们的设想。

  第一是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城市群,以京津地山东半岛为核心的凡渤海经济群,为什么叫环渤海包括辽宁,那么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他和山东半岛的联系并不密切,那么京津地和山东半岛的联系很密切,山西省虽然说划分在中部但是他和河南和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地的联系密切,包括内蒙古中部都和京津地山东半岛密切,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凡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了,为了和环渤海相区别所以我们提出叫凡渤海。第三个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现在知道了凡珠三角是九加二,所以我们知道改变叫大珠三角,以辽东南为核心的东北城市群,以海峡西岸和台北为中心的海峡城市群。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中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以长江中游和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未来还有湘中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这个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不包括江淮城市群,江淮包括在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大长三角城市群,以川于为中心的西南经济圈和以关中为中心的西北经济圈。

  这个发达经济圈都是以城市群为中心,如果没有城市群就不能叫经济圈,咱们知道什么是区域,以城市为核心这才叫区域,没有城市不能叫区域,现在我们说以城市群为核心的我们叫构建经济圈,因为一个经济圈很大,没有一个城市群来代替叫经济圈也没有用,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带动作用。

  后面把八大经济圈的方案给大家最后再讲。那么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设想,当然知道大家有一个培育新的增长机遇,那么这个增长机遇实际上在区域经济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一个区域的发展不能够均衡的发展,要素一定要高度聚集,这个聚集就形成一个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才能对这个区域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那么在城市群之外的一些地区怎么办?咱们知道在城市群之外都是城市数量比较少,交通不便,或者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那么这些地区怎么办,所以我们提出要培育新的增长机遇,那就是说在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我们要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通过集中审核的完善,通过提高物业条件来培育增长,把那里的中等城市培育成为大城市,把那里的小城市培育成为中等城市,通过这个城市来带动区域的发展。

  这样才能从我们整个国家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所以我在今天从城市群讲到经济圈,从经济圈再讲到增长机遇,因为在这个经济圈里面除了城市群之外还有很大的一块非城市群,在非城市群我们要通过培育新的增长机遇促进了发展,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我们把人口分布为四大类,一类就是人口的限制区,第二类人口的输导区,人口的稳定区,人口的聚集区。还有生态脆弱的程度把现在以县为单位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总量做了预测叠加形成了目前的图,这个图当中的黄红白蓝四种类型非常明确的标注这些地区应该是如果聚集还是疏散是稳定还是输导这样的话为我们产业的定位城镇的规划为寻求人与生态和谐发展避免一些地区城市化发展严重胁迫生态应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域的科学理论来引导地方,可以有效的推动规划的实施,从而真正的落实科学发展。那么刚才肖老师已经就中国主要城市群做了很好的介绍,我在这也不具体说,我要说的是我们到目前为止在转移两亿人口的同时我们看到7个大的都市圈目前已经聚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这是构成我们今后城市化的重要问题,所以以后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对未来人口的分布我们做了分析和预测,我们提出了未来人口分布的三层:
第一层以珠三角为中心的东难沿海城市,二层武汉为中心的中西部产业承接带,第三层是西安昆明乌鲁木齐为中心城市聚集的。我国将由此逐渐形成以东部沿海城市带为中心,以西部中心城市为聚集点的格局,环渤海地区,然后就是凡长三角和犯珠三角的沿海地带,再到滨海新区为中心的京津的发展带,以及到江苏省的沿海经济带已经列入国家的战略,上海两省一市的区域,一直到海峡西岸再到越港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这是构成了第一层。

  第二层就是由中原以及湖北,武汉再到三角地带,再到广西南这个区随着国家的西南地区交通干线的迅速发起,建立从云贵川从广东到广西的交通网。将使他连成一片从而构建人口密级区,这些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如何构件人口聚集将很好的解决问题。此外规划方案国务院已经批准发布,也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以大西安经济圈为核心的也加快部署,像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等这些地区正在迅速的形成一些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都是一家一家,不是单纯一个市区的概念。

  这三层的结构,我们可以在国土分区上做一个很好的指引,在国家战略总体的框架下“十二五”期间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政策究竟有哪些方面呢,我把他概括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政策的领域有四个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二稳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创新,三加快进程,四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体系,就是要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乡空间布局,就是要明确人口具体区和稳定区优先发展大城市群,按照统筹城乡不拘合理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形成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体系,组织协调好各城市之间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措施,要建立健全统筹管理综合决策的管理机制,现在的是与流动人口有关的部门很多,大家都在加强多项措施,但是总体来看国家在流动人口服务的管理上尚未找到有效的管理途经,所以我们说十二五期间也是在社会发展和管理体制的进程当中中国人口的体制的总体框架也在不断探索,能够形成解决人口大国发展,消除负面影响的一种好的体制框架。这个也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推动,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建设方面一项重大的举措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这当中围绕着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和健康初始化的发展要加快以下这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改革进程,我们也提出了对于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对于新农村,对于户籍,对于登记管理,对于网络化建设等的政策建议,会陆续报给国务院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流动人口有效流动,积极向城镇流动,尽快的构建起比较科学的基础。这当中包括建立健全覆盖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很多城市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比如最近安徽省建立了流动人口跨省流动当中的养老保证问题等等就不在一一列居了。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人保部就农民工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促进等方面也在积极加强,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一个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问题积极引导人口从乡到城,从城到城的政策体制框架正在形成,这里面还包括流动人口的城市住房制度。

  第四个方面就是不断地完善流动人口的服务体系,这方面首当其冲就是服务管理的信息系统,现在各个部门都从不同角度掌握了流动人口的信息,现在比数不清,管理起来面临很多盲点,通过构件一个流动人口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来统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构件流动人口社区存在的居住地管理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