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紧缩政策是否会弱于预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4:43
中国紧缩政策是否会弱于预期?傅峙峰

要猜测政策动向本身是一件难事,而要猜测中国货币政策的动向,更是难上加难。现在,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们就正在做这样一件难事,并在任何有风吹草动的迹象时,把自己吓唬一番。

本周的中国股市是在惊恐不安中度过的,这源自于将于本周六公布的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于本周五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者可能关系到未来数日之内,是否会有加息或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政策的出台,后者则关系到明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调。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现在市场目光的焦点都放在了11月份的CPI数据上。市场对CPI的预期十分不一致,无论是预测还是传言,高看至5.2%,低看至4.5%,跨度如此之大让人无所适从。

如果11月份CPI落于4.5%左右的位置,则小幅高于10月份的4.4%,加息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讲就大大降低了,因为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的价格干预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效果。如果CPI落于5.2%左右的位置,则加息可能性大幅增加,因为在价格干预措施下CPI仍然增幅扩大,通胀压力不容小觑。但短期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还需要仔细琢磨。

第一,从本周开始,市场普遍预期本周末是一个加息窗口。持此论者的依据是“参考央行此前在CPI公布日之前加息的惯例”。但这个惯例从何而来不得而知,查阅历史上各次加息时间,多为20日左右,并非是11日之前,因此即使有所谓的加息惯例,那也是每次CPI公布之后的一周时间。

第二,从央票发行情况考虑,也不能简单说加息可能性大增。因为央票收益率倒挂的确从理论上会加大加息预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央行情愿地量发行央票,而不愿提高发行收益率,其稳定资金价格的意图渐渐显露出来。央票收益率倒挂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要说因此加息,其实早该加了。

所以,把本周末作为一个加息窗口,事实上缺乏坚实的依据,更多的是市场自身的担忧情绪所致。面对中国的通胀压力,加息的确是应做之事,但短期内的可能性确实降低了。这是因为,一来是价格干预措施效果如何还有待考验,二来是市场已经普遍预期12月份CPI数据会明显回落,三来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能否承受连续加息还是个疑问,上一次加息没有上调活期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上调的幅度也普遍大于贷款利率,已经可以证明中国当局对待加息是十分谨慎的。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方面,明年的各项金融数据目标是影响市场对于政策预期的关键因素。现在市场普遍预计明年的M2增速在15%,新增信贷总额在6.5万亿元到7万亿元,CPI的目标则是4%。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9日报道,有关部门建议将2011年的全年新增信贷目标定在7.5万亿元,这似乎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

这7.5万亿元新增信贷计划其实也情有可原。2009年,中国实施了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开工在建的项目现在仍需要资金投入,这给明年的新增信贷数量打了一个底线。另外,明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会有许多符合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进入一个发展的起步阶段,这又将带来新的资金需求。中国在明年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降低新增信贷总额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如果最终2011年新增信贷总额被定在7.5万亿元,或者超出市场预期上限的7万亿元,M2增速也将随之有所上调,可能会在16%左右。这便使得明年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紧缩力度要比市场之前预期的要宽松一些。

此外,经济结构转型的第一年,由于转型的衔接可能是经济比较脆弱和敏感的阶段,如何平稳过渡这一时期,就要考验中国政府的决策能力。如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控制通胀优先于保增长,则紧缩预期不会有所改变;如果中国政府提出抗通胀和保增长并重,对两者没有任何偏颇,这将进一步缓解市场对紧缩政策的担忧情绪。

短期来看,对于加息的担忧已经困扰了市场整整一周,市场也因此表现得乏善可陈,对紧缩预期已经反映的比较充分。因此如果周末加息,只要加息幅度不超过25个基点,或者仅仅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意味着紧缩力度符合预期,市场提前兑现了这种担忧,也就不太容易导致进一步下挫。如果周末没有任何紧缩政策出台,市场紧绷的神经就可以稍作喘息。

从中期来看,如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的政策信号好于市场预期,市场就可能进一步缓解对紧缩的担忧。虽然从理论上讲,加息等紧缩政策的出台是迫在眉睫,但鉴于明年经济仍有不确定性,且货币当局不甚明朗和不甚坚决的态度,让政策可能存在一定回旋的余地。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Horatio.fu#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