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然愿意接受文明德治的生活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2:05

4、自然愿意接受文明德治的生活方式

【原文】帝曰:“咨,禹!惟时有苗1弗率,汝徂2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3有众,咸4听朕命。蠢5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6予以尔众土,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7于禹曰:“惟德8动天,无远弗届9。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10天,于父母,负罪引慝11。祗1213见瞽叟14,夔夔151617,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18兹有苗。”

禹拜昌19言曰:“俞!”班师振20旅。帝乃诞2122文德,舞干羽于23两阶,七旬,有苗格24

【译文】舜帝说:“啊,禹呀!这时有三苗不遵循教命,你前去讨伐他们。”

于是大禹就会聚众诸侯君主,誓师说:“众位诸侯,共同听从我的命令。有少数的苗族,昏乱糊涂不恭敬,侮辱百姓妄自尊大自认贤能,违反正道败坏品德,君子被排斥,小人受重用,民众被抛弃而得不到保护,老天降下灾祸,陈列你们的众多勇士吧,尊奉舜帝命令讨伐三苗罪行。希望你们同心协力,能够建立功勋。”

过了三十天三苗还是违背舜帝命令。益佐助禹,说:“唯有德行感动上天,无论多远的人都会来归附。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天之道路。舜帝初到历山时,来往于田间,每天对着天空呼叫哭泣,对于父亲和继母,宁肯背负不孝的罪名得到邪恶的名声。他仍充满恭敬对待父亲瞽叟,以至谨慎战栗,瞽瞍也就相信舜的诚心而顺着儿子了。至诚能感动神灵,况且是这三苗呢?”

大禹拜谢了益的美言,说:“对!”于是撤回军队整顿士兵。舜帝就广泛实施文明德治,让人放下武器而拿起盾和羽等在台阶前跳舞,撤兵七十天后有苗就来归顺了。

【说明】本节是大禹、舜帝、益、皋陶等人讨论政务的记录之四,描述的是禹奉命征伐三苗,但出动武力而徒劳无功。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战争,古代地广人稀,尤其是象苗族这样的少数民族,没有城池可守,敌人来了,就躲进无穷无尽的大山之中,征伐者只有望山兴叹。于是禹采用了益的建议,劝说舜帝广泛实施文明德治。苗族人民看到文明昌盛,自然愿意接受文明德治的生活方式,于是全体归顺。这也就说明,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所有人都追求的,让不服从管理的人接受良好的生活方式,那么他们也就愿意归顺服从管理。如果只是依靠武力镇压,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怀疑你所推行的生活方式不好,因此更不会接受,因此就更要反抗。

本篇是描述大禹、舜帝、益、皋陶等人讨论政务的记录,其重点是教养百姓,也就是普及全民教育,因为只有让全体人民都了解统治者的施政方针,统治者的政策才能贯彻下去。如果人民都是愚昧无知,那么统治者有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实施。第二个重点是认识规律,人民的生活都有规律,因此统治者的政策要根据人民的生活规律而制定,违背了人民的生活规律,那么再好的政策也没有人接受。第三个重点是要恭敬、谨慎地对待百姓,如果用横蛮侵犯的态度对待人民,那么再好的政策任何人都不会接受。第四个重点就是文明德治——也就是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这些非常好的统治、管理思想出现在公元前几千年前,无疑是难得可贵的,遗憾的是三千多年来,所有的统治者都没有继承这些优良的统治思想,这不能不是人类的遗憾。

——————————————————

【注释】1.苗:古代国名,因顽固不服舜的统治,舜因而杀其首领。《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荀子·成相》:“禹劳心力,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2.徂:(cu促)《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诗·卫风·氓》:“自我徂尔。”《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诗·大雅·緜》:“自西徂东,周爰执事。”《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诗·周颂·天作》:“彼徂矣,岐有易之行。”《尔雅》:“徂,往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前往之意。。

3.济:《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左传·成公二年》:“济济多士。”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4.咸:《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孔传:“咸,皆也。”《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诗·大雅·崧高》:“徒御啴啴,周邦咸喜。”《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国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5.蠢:小貌。谓少量聚居。《后汉书》:“百蛮蠢居,仞彼方徼。”

6.肆:《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说文》:“肆,极陈也。”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广韵》:“肆,陈也。”本义为陈列之意,这里引伸为展现之意。

7.赞:《书·皋陶谟》:“思曰赞赞襄哉!”《仪礼·乡饮酒礼》:“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礼记·明堂位》:“卿大夫赞君。”《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荀子·解蔽》:“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小尔雅·广诂》:“赞,佐也。”这里用为佐助之意。

8.德:《书·洪范》:“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周礼·地官》:“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篇海类编》:“德,德行。”这里用为品德、品行之意。

9.届:《诗·小雅·采菽》:“载骖载驷,君子所届。”《玉篇·尸部》:“届,至也。”这里用为到达之意。

10.旻:(min民)《书·尧典》:“钦若旻天。”《书·多士》:“不吊旻天。”《诗·小雅·雨无正》:“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尔雅·释天》:“秋为旻天。”《孟子·万章上》:“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本义为秋天,这里泛用为“天”之意。

11.慝:(te特)《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周礼·匡人》:“匡邦国而观其慝。”《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日入慝作。”《尔雅》:“崇谗慝也。”《论语·颜渊》:“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苏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仍作慝。”这里用为邪恶之意。

12.祗:(zhī支)《书·皋陶谟》:“日尹祗敬六德。”《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商颂·长发》:“上帝是祗。”《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左传》:“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说文》:“祗,敬也。”《广雅》:“祗,祗敬也。”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13.载:《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诗·大雅·生民》:“厥声载路。”《诗·大雅·江汉》:“时靡有争,王心载宁。”《诗·周颂·载见》:“载见辟王,曰求厥章。”《明史》:“号泣载道。”这里用为充满之意。

14.鼓瞍:人名,舜的父亲。《孟子·离娄上》:“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

15.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

16.斋:(zhāi摘)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洁斋俟兮惠音声。”这里用为庄重、恭敬之意。

17.栗:《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毛传:“栗,惧也。”《论语·八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大学·四章》:“‘瑟兮僩兮’者,恂慄也;”《庄子·人间世》:“吾甚栗之。”这里用为恐惧之意。

18.矧:(shen审)《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伐木》:“犹求友声,矧伊人矣。”《诗·小雅·宾之初筵》:“三爵不识,矧敢多又。”《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尔雅·释言》:“矧,况也。”这里用为况且之意。

19.昌:《书·皋陶谟》:“禹拜昌言曰。”《说文》:“昌,美言也。”这里用为美好、善良的语言之意。

20.振:《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诗·召南·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管子·小匡》:“春以田,曰蒐,振旅。”《韩非子·五蠹》:“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这里用为整治、整顿之意。

21.诞:《书·汤诰》:“诞告万方。”《书·盘庚中》:“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尔雅·释诂上》:“涎,大也。”《汉书·叙传下》:“国之诞章,博载其路。”这里用为大之意。

22.敷:通“溥”。《书·舜典》:“敬敷五教,在宽。”《书·禹贡》:“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诗·周颂·赍》:“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后汉书·张网传》:“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这里用为分布、散布之意。

23.干:《周礼·春官·序官》:“司干。”《礼记·儒行》:“礼义以为干橹。”《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大武。”《韩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方言·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这里用为盾牌之意。

24.格:古书借“格”为“佫”。《书·舜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召诰》:“天迪格保。”《诗·小雅·楚茨》:“神保是格,报以介福。”这里用为来到、到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