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占重要地位的是道德教化和技能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3:36

4、占重要地位的是道德教化和技能教育

【原文】二十有八载,帝乃殂1落。百姓如丧234,三载,四海遏56八音7。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8远能910,惇11德允元12,而难13任人14,蛮151617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18庸熙19帝之载20,使2122百揆亮2324,惠2526?”

27曰:“伯禹28作司空29。”

帝曰:“俞30,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31哉!”禹拜稽32首,让于稷33、契3435皋陶36

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37民阻3839,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40不逊41。汝作司徒42,敬敷43五教44,在宽45。”

帝曰:“皋陶,蛮夷猾4647,寇48贼奸宄49。汝作士50,五刑有服51,五服三就52。五流有宅53,五宅三居。惟明克允54!”

【译文】舜代理了二十八年,放勋(尧)才去世,人们象死了父母一样服丧三年,民间停止了一切音乐。三年后正月一个吉日,舜来到尧的太庙,询问政事于四方诸侯君主,他开辟明堂四门,使四方能看得明白,听得真切。

“啊,十二州的君长!”舜帝说:“粮食唯有依赖农时,安抚远方民众亲善近处民众,敦厚笃实的规律会诚信于根本的事实,而拒斥抵挡那巧言令色的人,边远地区的外族就会争先恐后归服。”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君长!有谁能奋发努力使用振兴尧帝所施行的,让身居百种事务的官员辅佐诸侯的封地,同类人中有这样仁爱的人吗?”

大家都说:“伯禹可以作司空。”

舜帝说:“是,啊!禹,你曾经平定水土,你还要继续勉励啊。”禹跪拜叩头,把职位谦让给稷、契和皋陶。

舜帝说:“好啦,还是你去吧。”

舜帝说:“弃,人民因饥饿而沮丧,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

舜帝说:“契,百姓不亲,父母兄弟子女都不和顺谦逊。你作司徒吧,恭敬地散布五种教化,关键在于宽厚。”

舜帝说:“皋陶,边远外族侵扰我们华夏,从外侵入从内扰乱。你作士师吧,使用五种刑罚,让五种使用方法能在内、外、边远地方都能完成。让五种流放之人都有处所,这五种处所放在内、外、边远三种地方。惟有明察案情才能向人民承诺。”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舜帝选用人才的事,而被选用的人才都持有谦虚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迫切需要的粮食、人际关系等,统治者都密切注意到了,委派了专人负责。这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道德教化和技能教育。

——————————————————

【注释】1.殂:(cú徂)《孟子·万章上》:“放勋乃殂落。”《说文》:“殂,往死也。”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用为死亡之意。

2.丧:《易·既济·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书·君奭》:“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老子·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论语·八佾》:“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这里用为失去、丧失之意。

3.考:《书·酒诰》:“奔走事厥考厥长。”《书·洪范》:“五曰考终命。”《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尔雅》:“父为考。”《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苍颉篇》:“考妣延年。”这里用为去世的父亲之意。

4.妣:《易·小过·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说文·女部》:“妣,殁母也。”《释名·释丧制》:“母死曰妣。妣,比也,比之于父亦然也。”这里用为去世的母亲之意。

5.遏:《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吕氏春秋·安死》:“扑击遏夺。”这里用为断绝之意。

6.密:通“谧”。《书·毕命》:“密迩王室,式化厥训。”《诗·大雅·公刘》:“止旅乃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尔雅·释诂》:“密,静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这里用为安宁、安静之意。

7.八音:指金、石、丝、竹、匏、土、草、木等材料做成的乐器之音。这里泛指一切音乐。《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

8.柔:《书·无逸》:“徽柔懿恭,怀保小民。”《诗·小雅·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周颂·时迈》:“怀柔百神。”《荀子·不苟》:“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这里用为安抚或平息之意。

9.能:《书·顾命》:“柔远能迩,安劝大小庶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故与乐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韩非子·亡征》:“民信其相,下不能其上。”《正字通·肉部》:“能,顺习也。”这里用为亲善和睦之意。

10.迩:(er耳)《书·皋陶谟》:“迩可远,在兹。”《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小雅·小旻》:“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诗·大雅·民劳》:“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戎事不迩女器。”《论语·阳货》:“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说文》:“迩,近也。”这里用为“近”之意。

11.惇:(dūn敦)《书·洛诰》:“惇大成裕。”《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国语·晋语四》:“守学弥惇。”《韩非子·诡使》:“而惇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说文》:“惇,厚也。”这里用为敦厚、笃实之意。

12.元:(yuán原)《易·井·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书·酒诰》:“肇我民,惟元祀。”《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秋繁露·重政》:“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说文·一部》:“元,始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元者,本也。本官曰元官,本籍曰元籍,本来曰元来。唐宋人多此语,后人以‘原’字代之。”这里用为初始之意,又用为天地万物之本原之意。

13.难:(nán南)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难壬人。”这里用为抵挡、拒斥之意。

14.任:通“壬”。壬人:狡猾骗人的,巧言谄媚的人。《后汉书·致恽传》:“孔任不行。”

15.蛮:《书·禹贡》:“三百里蛮。”《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周礼·职方氏》:“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大司马》:“蛮畿。”《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说文》:“蛮,南蛮也。”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之意。

16.夷:《书·尧典》:“宅喁夷。”《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玁狁于夷。”《诗·大雅·緜》:“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亦指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之意。

17.率:《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诗·鲁颂·閟宫》:“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古诗十九首》:“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这里用为急速之意。

18.奋:《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诗·大雅·常武》:“王奋厥武。”《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易·豫·象》:“雷出地奋,豫。”《荀子·子道》:“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这里用为奋力、施展、发挥之意。

19.熙:《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荀子·儒效》:“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这里用为振兴、兴盛之意。

20.载:《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小雅·出车》:“召彼仆夫,谓之载矣。”《诗·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宾客,则摄而载果。”《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管子·形势》:“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尹知章注:“载,行也。”《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荀子·仲尼》:“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小尔雅·广言》:“载,行也。”这里用为施行之意。

21.使:(shǐ驶)《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礼记·表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故君使其臣。”《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这里用为致使、让、叫之意。

22.宅:《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这里用为居、居住之意。

23.亮:《小尔雅》:“亮,佐也。”《韩诗·大明》:“亮彼武王。”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24.采:(cài蔡)又名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又叫采邑、食邑。《书·尧典》:“畴咨若予采?”《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法言·重黎》:“西采雍梁。”《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荀子·王制》:“修采清,易道路。”这里用为封邑之意。

25.惠:《易·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书·皋陶谟》:“安民则惠。”蔡沈注:“惠,仁之爱也。”《诗·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论语·阳货》:“恭、宽、信、敏、惠。”《周书·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孟子》:“分人以财谓之惠。”《荀子·君道》:“宽惠而有礼。”《说文·惠部》:“惠,仁也。”这里用为仁爱之意。

26.畴:(chóu仇)古同“俦”。《易·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孔传:“畴,类也。”《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劝学》:“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韩非子·十过》:“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字汇·田部》:“畴,类也。”这里用为“同类”之意。

27.佥:《书·尧典》:“佥曰:‘于,鲧哉!’”《楚辞·天问》:“佥荅何忧。”《说文》:“佥,皆也。”《方言十二》:“佥,夥也。”这里用为众人、大家之意。

28.伯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是远古夏部落领袖。他曾经治过洪水。姒姓,名文命,鲧之子。《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29.司空: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书·牧誓》:“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书·洪范》:“四曰司空,五曰司徒。”《书·立政》:“司徒、司马、司空、亚旅。”《诗·大雅·緜》:“乃召司空,乃召司徒。” 《管子·立政》:“有所秎获,司空之事也。”

30.俞:(yú于)古同“愈”。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书·尧典》:“俞!予闻,如何?”《书·大禹谟》:“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31.懋:(mao冒)《书·盘庚》:“懋建大命。”《书·康诰》:“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国语·晋语四》:“懋穑劝分,省用足财。”《说文》:“懋,勉也。”这里用为勉励之意。

32.稽:《荀子·大略》:“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礼记·射义》:“再拜稽首。”《仪礼·士丧礼》:“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这里用为叩头至地之意。

33.稷:(jì技)传说中周朝的始祖后稷,名弃,长于种植。后被尊为五谷之神。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34.契:(xie泻)殷代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掌管教化。《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荀子·成相》:“契为司徙,民知孝弟,尊有德。”

35.暨:(jì技)即和、与之意。《书·尧典》:“咨!汝羲暨和。”《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36.皋(yao姚)陶:人名,相传上古是舜的司法官。《诗·鲁颂·泮水》:“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孟子·滕文公上》:“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荀子·非相》:“皋陶之状,色如削瓜。”

37.黎:(lí厘)假借为“齐”。《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诗·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以烬。”《尔雅》:“黎,众也。”《礼记·大学》:“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寒。”《汉书·司马相如传》:“觉悟黎烝。”这里用为众多、数目很多之意。

38.阻:通“沮”。《诗·邶风·雄雉》:“我之怀矣,自诒伊阻。”《清稗类钞》:“其人惭阻,即日去苏。”这里用为沮丧之意。

39.饥:《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说文》:“饑,谷不熟为饑。”“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这里用为荒年,五谷无收之意。

40.五品:指人际关系中的五种关系: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

41.逊:古通“孙”。《书·多士》:“比事臣我宗多逊。”《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周礼·考工记·辀人》:“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孤深。”郑玄注:“孙,顺理也。”《论语·述而》:“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孙,假借为逊。”这里用为谦逊之意。

42.司徒:古代掌管民政和教化的官员。《书·牧誓》:“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书·洪范》:“四曰司空,五曰司徒。”《书·立政》:“司徒、司马、司空、亚旅。”《书·君牙序》:“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诗·大雅·緜》:“乃召司空,乃召司徒。”《荀子·王制》:“司徒知百宗城郭立器之数。”《荀子·成相》:“契为司徙,民知孝弟,尊有德。”

43.敷:(fū夫)通“溥”。《书·禹贡》:“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书·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诗·周颂·赍》:“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这里用为分布、散布之意。

44.五教:指五品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书·武成》:“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45.宽:《书·皋谟》:“宽而栗。郑玄注:“谓度量宽宏。”《诗·卫风·淇奥》:“宽兮绰兮。”《论语·八佾》:“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礼记·中庸》:“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汉书·吴王刘濞传》:“文帝宽,不忍罚。”这里用为度量宽宏之意。

46.猾:(huá划)这里用为扰乱、侵犯之意。

47.夏:泛指中国。《诗·周颂·时迈》:“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此之谓夏声。”《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吕氏春秋·察今》:“东夏之命。”

48.寇:《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易·渐·九三》:“凶,利御寇。”《书·吕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说文》:“寇,暴也。与败贼同义。”《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这里用为入侵、侵犯之意。

49.宄:(guǐ轨)从内部作乱或窃夺之人。《书·牧誓》:“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国语·晋语六》:“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御宄以德,御奸以刑。”《说文》:“宄,奸也。”《广韵》:“宄,内盗也。”

50.士:即士师,官名。在《周礼》中规定为秋官司寇的属官,掌禁令、狱讼、刑罚,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孟子·梁惠王下》:“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孟子·公孙丑下》:“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

51.服:《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管子·小匡》:“弢无弓,服无矢,寝武事,行文道。”《礼记·内则》:“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荀子·大略》:“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这里用为使用之意。

52.就:(jiù旧)《易·革·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日就,谓学之使每日有成就。”《尔雅·释诂下》:“就,成也。”这里用为成功、完成之意。

53.宅:《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说文》:“宅,所托居也。”这里用为住所、住处之意。

54.允:(yǔn殒)《易·升·初六》:“允升,大吉。”《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显允方叔。”《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尔雅·释诂上》:“允,信也。”《正字通·儿部》:“今俗许诺曰允。”这里用为相信而承诺答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