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选用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6:28:49

3、选用人才

【原文】帝曰:“畴1咨,若时登23?”

放齐4曰:“胤5子朱67明。”

帝曰:“吁8!嚚910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1112?”

驩兜13曰:“都14!共工1516171819

帝曰:“吁!静20言庸违,象恭滔21天。”

帝曰:“咨!四岳22,汤汤23洪水方2425,荡荡26怀27山襄2829,浩浩3031天。下民其咨32,有能俾3334?”

35曰:“於36!鲧37哉。”

帝曰:“吁!咈38哉,方命3940族。”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41成。

【译文】尧帝说:“同类人啊,这样谁能登位被任用?”

放齐说:“您后代儿子丹朱已启开聪明才智。”

尧帝说:“老天呀,愚顽好斗的人可以吗?”

尧帝说:“同类人啊,有谁能继承我的封邑。”

驩兜说:“嘿,共工仿效您的聚集应该有成效呀。”

尧帝说:“老天呀,他的诤言是用来违背,效法恭敬实际是傲慢对待上天。”

尧帝说:“啊!四方诸侯君主,浩大的洪水正在危害四方,浩浩荡荡包围并涌上高山,浊浪滔天。下民都在叹息,有谁能使洪水得到治理?”

众人都说:“啊,鲧可以吧。”

尧帝说:“这人违背天意,模仿命令损害族人。”

方诸侯君主说:“不一样吧!试用一下不行就停止。”

尧帝说:“去吧,鲧!我钦佩你呀。”过了九年,鲧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说明】本节是叙述尧帝选用人才的经过,尽管有人提出,尧帝并没有选拔自己的儿子丹朱,也没有选拔共工,因为尧帝认为他们没有这个才能,尽管尧帝知道鲧善夸大话,最后还是选择了鲧。然而鲧治水却没有取得成功,这就说明鲧确实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

【注释】1.畴:(chóu仇) 古同“俦”。《易·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孔传:“畴,类也。”《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劝学》:“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韩非子·十过》:“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字汇·田部》:“畴,类也。”这里用为“同类”之意。

2.登:《诗·大雅·皇矣》:“诞上登于岸。”《诗·大雅·崧高》:“登是南邦,世执其功。”《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楚辞·惜诵》:“欲释阶而登天兮。”《礼记·玉藻》:“登席不由前。”这里用为升、上、从下而上之意。

3.庸:(yong雍)《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之意。

4.放齐:人名,尧帝的大臣。

5.胤:(yìn印) 《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左传·隐公十一年》:“夫许,太岳之胤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之胤。”这里用为子孙、后裔之意。

6.朱:人名,尧的儿子,名叫朱,封于丹,故称丹朱。《荀子·正论》:“朱、象不化。”

7.启:《诗·大雅·皇矣》:“启之辟之,其柽其椐。”《诗·鲁颂·閟宫》:“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左传·隐公元年》:“公将啟之。”《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国语·晋语一》:“疆埸无主,则啟戒心。”《仪礼·士虞礼》:“啟户。”这里用为打开之意。

8.吁:(xu虚)《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诗·周南·卷耳》:“云何吁矣。”这里用为呼天而告之意。

9.嚚:(yín寅)这里用为暴虐、愚顽之意。

10.讼:《周礼·地官》:“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周礼·大司徒》:“有狱讼者。”《论语·公冶长》:“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正字通》:“讼,《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这里用为官司斗争之意。

11.予:假借为“余”。《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诗·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宁忍予。”《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论语·卫灵公》:“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尔雅·释诂下》:“予,我也。”这里用为“我”之意。

12.采:又名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又叫采邑、食邑。《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法言·重黎》:“西采雍梁。”《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荀子·王制》:“修采清,易道路。”

13.驩兜:人名。尧帝的大臣。与共工互相勾结,结成死党。

14.都:《书·大禹谟》:“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语气词,表示赞美的语气。

15.共工:古史传说人物。共工本为其官名。《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韩非子·五蠹》:“共工之战,铁铦矩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

16.方:通“仿”。《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小雅·十日之交》:“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商君书·算地》:“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这里用为模拟、仿效之意。

17.鸠:通“纠”。《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左传·隐公八年》:“以鸠其民。”《尔雅》:“鸠,聚也。”这里用为聚集,使聚在一起之意。

18.僝:(zhuan撰)这里用为应有之意。

19.功:《书·益稷》:“惟荒度土功。”《诗·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庄子·天地》:“事求可,功求成。”《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荀子·君道》:“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韩非子·解老》:“道有积而德有功。”这里用为成效之意。

20.静: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管子·侈靡》:“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礼记·儒行》:“陈言而伏,静而正之。”

21.滔:《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这里用为傲慢、专横霸道之意。

22.岳:(yuè越)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书·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周颂·时迈》:“及河乔嶽,允王维后。”《说文》:“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这里用为高大的山之意。这里比喻为四方诸侯君主。

23.汤:(shāng伤)《诗·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诗·小雅·鼓钟》:“鼓钟将将,淮水扬扬,忧心且伤。”《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其流汤汤。”《诗·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这里用为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之意。

24.方: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资治通鉴·唐纪》:“守门卒方熟睡。”苏轼《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

25.割:古通“害”。《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书·大诰》:“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这里用为危害之意。

26.荡:《诗·齐风·南山》:“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毛传:“荡,平易也。”《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管子·侈靡》:“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人所生往。”《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荀子·不苟》:“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史记·五帝纪》:“荡荡洪水滔天。”这里用为广阔平坦之意。

27.怀:《易·旅·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书·尧典》孔传:“怀,包。”《淮南子·览冥》:“又况夫言天地,怀万物。”高诱注:“怀,犹囊也。”这里用为包围之意。

28.襄:(xiāng香)《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史记·赵世家》:“以乐乘为武襄君。”这里用为仰、上举之意。

29.陵:《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管子·侈靡》:“陵谿立鬼神而谨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尔雅·释地》:“大阜曰陵。”《国语·齐语》:“陵阜陆墐。”《说文》:“陵,大阜也。”这里用指为“高处、山头”之意。

30.浩:《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礼记·王制》:“丧祭有余曰浩。”《孟子·公孙丑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字林》:“浩,遶也,水大也。”《广雅》:“浩,浩流也。”这里用为“多”之意。

31.滔:(tāo涛)《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诗·小雅·四月》:“滔滔江汉。”《诗·大雅·荡》:“天降滔德,女兴是力。”《诗·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管子·君臣下》:“心道进退,而形道滔赶。”《说文》:“滔,水漫漫大貌。”《广雅》:“滔,漫也。”本意为水势盛大的样子,这里用为很大之意。

32.咨:(zī资)《易·萃·上六》:“齎咨涕洟,无咎。”《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吕氏春秋·行论》:“文王流涕而咨之。”《汉书·韦贤传》:“微微老夫,咨既迁绝。”这里用为“叹息”之意。

33.俾:(bǐ比)《书·大禹谟》:“劝之以九歌,俾勿坏。”《诗·邶风·日月》:“俾也可忘。”《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诗·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宁俾我遯?”《诗·周颂·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诗·鲁颂·閟宫》:“俾民稼穑,有稷有黍。”这里用为“使”之意。

34.乂:(yi义)《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尔雅》:“乂,治也。”《汉书·武五子传》:“保国乂民。”这里用为治理安定之意。

35.佥:(qiān铅)《书·舜典》:“佥曰:‘伯禹作司空。’”《楚辞·天问》:“佥荅何忧。”《说文》:“佥,皆也。”《方言十二》:“佥,夥也。”这里用为众人、大家之意。

36.於:(wū呜)《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诗·周颂·烈文》:“百辟其刑之,於戏,前王不忘。”这里表示感叹之意。

37.鲧:(gun滚)古人名,夏禹的父亲,尧帝的大臣。《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韩非子·八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史记》:“禹之父曰鲧。”

38.咈:(fu伏)古同“拂”。《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谏争》:“咈人之耳,违人之意。”这里用为违逆、乖戾之意。

39.命:《易·师·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周礼·内小臣》:“掌王后之命。”《左传·隐公十一年》:“凡诸侯有命告则书。”《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这里用为诰命之意,意思是国家制定的法令,朝廷颁布的命令。

40.圮:(pǐ痞)《说文》:“圮,毁也。”《书·序》:“祖乙圮于耿。”《思玄赋》:“覩有黎之圮坟。”这里用为塌坏、坍塌之意。

41.弗:《易·益·六二》:“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亨于上帝,吉。”《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诗·大雅·緜》:“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老子·二章》:“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论语·八佾》:“女弗能救与?”《广雅·释诂四》:“弗,不也。”这里作副词解,表示否定,作“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