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被外资收购,民族日化品牌全军覆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4:03
作者:荷风掠影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1425    更新时间:2008-8-1   顶    荐   【字体:小大】
大宝,中国化妆品的休止符?
荷风掠影
大宝,天天见?可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此“大宝”已非彼“大宝”。
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生效日的前夜,即 2008年7月31日 ,美国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称,已完成对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收购,使之成为强生旗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这是继羽西、小护士等品牌之后,又一起中国化妆品公司悲壮而去。随着强生、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国际品牌一波波的强势收购,业内担忧之声不绝于耳:日化市场国内一线品牌会否全军覆没?
资料显示,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市三露厂股份制改造而来,转让前北京三露厂持有大宝公司83.42%的股份,其他16.58%由公司职工持股会持有。这家有着20余年品牌历史的国有化妆品生产经营商,长期以来被看作是与外资日化品牌分庭抗礼的一面民族“旗帜”,拥有大宝SOD蜜、日霜、晚霜等多个中国市场上的知名产品,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即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本世纪初,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仍然高达10%。《2004年中国美容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大宝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护肤品市场前列。
首先需要质疑的是,始于2006年8月的强生吞并大宝案例,究竟能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公司员工安置和民生保障问题?即便是从去年3月大宝股权整体转让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算起,至今也有一年多,之所以吞并大宝一波三折,据说关键是大宝的职工安置成为困扰强生的最大难题,也是延缓收购速度的最大障碍。大宝除了民族化妆品的品牌以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全国明星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员工(主要是聋哑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5%,大宝公司副总裁刘再军就是与大宝一同成长起来的一名聋哑人”。即使就在反垄断法的实施以前,强生认为已经顺利扫清了吞并障碍,但公司职工尤其是残疾职工的权利保障,必然要与国际巨头的经营规则相抵触;即使国家要给强生旗下的大宝公司提供种种残疾人及福利企业的政策优惠,也难以妥善解决公司与员工间的权利纠纷,也难以应对外资公司以中国残疾公民名义向政府提出的种种诉求(如要求上市),那么政府与员工间的潜在矛盾就将长期潜伏和经常激发。
其次需要质疑的是,大宝成为强生(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后,究竟是以什么思维和什么方式确定其“不方便透露”的价格是否合适?强生公关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宝现在正式成为强生(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至于最敏感的最终收购价格,强生和大宝方面都表示不方便透露”。大宝的挂牌公告显示,“大宝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6.45亿元,净资产4.59亿元;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76亿元,净利润4100万元。根据北京华荣建资产评估事务所以 2006年2月28日 为基准日的评估报告,大宝资产总额为24.26亿元,负债1.85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2.41亿元”(笔者提请关注审计资产与资产总额的差异问题以及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差异问题)。此次股权整体转让,“包括北京三露厂持有的83.42%国有股与大宝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6.58%股份,挂牌价格为不低于23亿元”。有消息称,23亿的收购价格将创下我国日化行业的记录;有专家认为,23亿元毕竟是4.59亿元经审计净资产的5倍,这不能说是一个“便宜”的价格。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价格不是问题。但是,笔者有理由表示怀疑,一是怀疑当今国内实物资产评估的“思路”、“理论”、“方式”、“水准”和“公正性”等。二是怀疑大宝品牌(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评估方式和潜在价值评估等相关问题。三是怀疑挂牌和收购的定价机制,比如一旦大宝获准上市,那么很显然,二级市场很容易形成市盈率20倍以上的流通价格,那么该如何看待“审计净资产的5倍”即“并不便宜”的23亿元的挂牌价格?
更加需要质疑的是,大宝品牌易帜后,中国日用化妆品的创新发展之路,与创新发展和提高民生质量趋势相适应的民族工业转型之路,通向何方?我们暂且不谈大宝品牌的存亡问题。在日用化妆品行业,强生、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首先争夺了高端市场,尽管截至2005年底,外资化妆品企业数量仅为4.11%,但更为重要的市场利润份额却没人关注。大宝在二三级市场的品牌形象和渠道建设较好,又是“中国名牌”产品,可见外资公司的经营战略就是中国市场全覆盖。在这一背景下,“大宝”这个发展了二十多年的“中国名牌”能够轻易出手,继续重复着民族品牌逐步沦陷的命运,那么人们就有理由问,当绝大多数中国百姓为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断增加对于日用化妆品的市场需求时,局促在低端市场、厮守着大半江山、却如“狗熊掰苞米”的日用化妆品产业链,终将走出怎样的创新发展之路?成长型企业出卖后,国家产业技术创新魂归何方?
最为需要质疑的是,国有企业的命运问题。日用化妆品尽管是个朝阳行业,但“大宝”等“中国名牌”,就敏感度和重要性而言,其生死沉浮却远不如“徐工集团”令人关注。也许表面看来无足轻重,但人们应当记取中国南方中小民营企业的沉痛教训,本土企业和本国公民,即使在国家失去控制力的行业内,到关键时刻仍然需要政府救助,那么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仍有相当控制力的国企命运?为什么在轻易出让国企时,专家们总是表示五倍于评估价就“价格并不便宜”,说国内一线品牌会不会全军覆没的“担心没有必要”,国有企业数量要继续压缩,防线要不断收缩,要整体退出竞争性行业,所有这样举措,究竟想要干什么?
在思考这一问题时,笔者关注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就是超级马拉松式的国际乌拉圭回合终于破裂,据称是个悲壮式的失败。这至少说明国际接轨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国家利益谁都不会轻易相让,该保护的还得设法保护。但接踵而来的“反垄断法”又让人陷入两难之中,本来有理由质疑强生吞并大宝的运作过程可能存在程序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可能想要规避“反垄断法”更为严格的审查程序;本来必和必拓及微软等国际巨头,可能首先面临反垄断调查。但今日焦点又有一种把矛头对准国有企业的明显趋势,那么这个横空出世的所谓“经济宪法”和真正宪法的内在矛盾关系,又必然更深刻地呈现眼前,笔者希望与网友将相关事项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思考这类根本性问题。
附文:
强生确认收购大宝交易价或超3亿美元
郝倩
2008年07月31日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昨日宣称已完成对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收购。这是继羽西、小护士等之后又一起中国化妆品品牌被收购案例。
从坊间传出强生密洽收购大宝的消息,到最终尘埃落定,这起“马拉松”式的化妆品品牌收购案前后耗时逾2年。
通过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后,强生中国昨日对外宣称其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公司的消息已成定论。该公司并未在任何场合公布其交易的财务细节,包括最终敲定的收购价格。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这桩生意价值或超过3亿美元。若真是如此,则可能创下中国日化行业并购纪录。
“公司已经通过北京三露厂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完成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该收购已获得了所有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并完成了必要的收购程序。交易的条款中包含了一份全面的员工安置方案,以有效保障员工的利益。
这一方案已获得大宝职工持股会和北京市政府的批准。”强生中国对本报记者书面回应称。
强生中国总裁吴人伟表示:“我们计划借助强生在市场营销、研发和产品创新领域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大宝品牌。”
与强生在全球其他地方发起的收购一样,此次在中国收购大宝也颇为曲折。2006年年中曾传出双方已经达成协议。
到去年3月初,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100%股权。该公告显示,拟转让的股份包括北京三露厂持有的83.42%国有股与大宝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6.58%股份,挂牌价格为不低于23亿元。之后,在挂牌结束便有消息称强生已经摘牌,但是并未得到双方的承认,而业界消息称强生甚至一度因为遇到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而可能退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收购消息逐渐明朗。去年11月份,一批日化企业及产业上下游企业接到商务部通知函参加了该案的听证。当时该案已通过北京市各级审批,商务部是能否通过的最后关卡,但商务部并未在听证会上表态。之后的1月份,类似的听证再次在京举行。
截至发稿,本报记者并未联络到北京大宝公司相关负责人。
强生收购大宝尘埃落定 民族日化品牌将全军覆没
2008年08月01日 07:21:54 中财网
强生收购大宝一案终于尘埃落定。7月30日,上海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经完成从北京三露厂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据了解,截至目前,除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外,我国民族日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强生称,该收购已获得了所有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并完成了必要的收购程序。据了解,此次收购之所以打了两年的"持久战",原因是国企收购面临诸如员工福利、安置诸多问题。
大宝被看做民族化妆品品牌中的一面旗帜,同时大宝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全国明星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员工(主要是聋人职工)占到35%,其中大宝公司副总裁刘再军就是与大宝一同成长起来的一名聋哑人。
强生表示,交易的条款中包含了一份全面的员工安置方案,以有效保障员工的利益,这一方案已获得大宝职工持股会和北京市政府的批准。但对该项交易的财务细节,强生称"将不予披露"。有报道称,这桩生意价值或超过3亿美元。而去年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整体挂牌转让时的标价为23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认为,强生收购大宝的意图就是借用其渠道壮大自己的销售额,然后雪藏品牌从而消灭竞争对手。小护士、丝宝、大宝相继落入外资之手,除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外,民族日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对于该起收购,另一国际日化企业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强生与大宝的定位和渠道都不同,强生的可伶可俐主攻大城市,大宝则主要定位二三线城镇,双方互补的同时,也存在如何把各自优势结合起来的问题,"这个难度非常大,整合运作的时间要数年以上"。(胡笑红)
京华时报
老牌国货难敌外资并购 民族品牌如何求生存?
2008年8月1日
来源:东方网 作者:包晶晶
就在《反垄断法》实施前夜,老牌国产日化品牌“大宝”终于易主外资。大宝系列化妆品自1985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23年的历程,虽然收购方决定保留“大宝”品牌,但对于习惯了“大宝,天天见”的消费者,对这一品牌也多了几分忧虑,其实在此之前,外资早已展开了对国产品牌的收购行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民族品牌被收购的历程:
2007年10月2日,双方达成协议,拜尔斯道夫3.17亿欧元收购丝宝集团85%股份;
2006年11月18日,纳爱斯集团成功收购英属企业中狮旗下的香港奥妮等三家公司;
2003年12月11日,法国欧莱雅集团宣布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
大宝、小护士、丝宝相继落入外资“虎口”之后,除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外,民族日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而在这一敏感时期,上海家化相关人士对东方网记者表示,上海家化不方便在这个时期发表意见。
长期以来,“大宝”、“小护士”这两大中低端日化品牌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宝”被美国强生收购的消息传来,许多老百姓表示,心理上难以接受。某企业白领,26岁的郝小姐告诉东方网记者,虽然自己平时不用“大宝”,但是一想到它不再是国有品牌,并且可能会逐渐消失,心里还是不舒服。“就像当年的“小护士”,从中学时代用到大学,突然就找不到踪影了,总有点不习惯。”她说。
其实正逐渐消失的又何止“小护士”,那些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郁美净、海鸥洗发膏、蜂花檀香皂,曾一度难见踪影。在外资日化品巨头“宝洁”连续涨价之后,这些“祖母级”国货在网友们“翻箱倒柜”“地毯式”地搜索后——重见天日。这些固守阵地的产品,在外资品牌的冲击之下苦苦支撑,而另一些被收购的,则难逃被“雪藏”的命运。当年的乐凯胶卷、扬子冰箱等,也是这样销声匿迹的。现在我们看到小护士的专柜逐渐从商场、超市中撤离,也担心“大宝”会否成为下一个“小护士”。
或许我们无法获知外资并购国产品牌的真正目的,但是从欧莱雅和强生的经营方向上来看,“大宝”或许会有和“小护士”不同的命运。欧莱雅主营彩妆和护肤品,和“小护士”的经营范围有所重合,逐步雪藏“小护士”尽管难脱恶意收购的意图,但多少也符合经营策略。而强生一向主攻婴儿产品,此次收购“大宝”或许与之互补的意愿更为强烈,因此对于大宝的命运,还有待观察。
不管是日化还是其他行业,如达能和娃哈哈纠纷,凯雷徐工并购案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外资收购,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做强民族品牌的重要性。就在本月,国内外财经界广泛关注的凯雷徐工并购案历时三年之久,终告结束。
三一重工的执行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连续“炮轰”凯雷并购徐工案,使得这起并购案波澜不止。此宗外资并购案一波三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吹,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徐工集团独立重组起锚,也许会走出一条比被收购更为光明的大道。
民族品牌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更承担着改变国家品牌形象的历史重任。笔者认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培养国人的民族品牌意识。从娃娃抓起,从青年人抓起,才能让民族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根深蒂固。娃娃和青年人在民族品牌中成长,并且继续影响着下一代,若干年后,何愁民族品牌无立足之地?
强生收购大宝 创中国日化并购纪录
并购价格可能超过3亿美元 强生承诺将发展大宝品牌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陈筱红 (08/08/01 09:15)

本报讯 历时近两年的强生收购大宝案终于尘埃落定。记者昨天获悉,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从北京三露厂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同时,该收购已获得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并完成了必要的收购程序。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此项交易的更多细节传出,包括人们最为关心的最终收购价格。有消息则称,这项交易的总价值可能将超过3亿美元,并创下了中国日化行业的并购纪录。
■民族日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大宝啊,天天见”,当脍炙人口的广告名言还在人们耳边回响的时候,大宝的身份却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今天的大宝已经成为强生(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当小护士、奥奇、紫罗兰等曾经知名的民族品牌被国外品牌收购后,最终都销声匿迹的结局来看,人们确实有理由为大宝的未来担心———大宝,还能天天见吗?
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北京市三露厂股份制改造而成,目前占全国化妆品行业4%的市场份额,曾被看作是民族化妆品品牌的一面旗帜;其化妆品从1985年诞生至今,已在全国建立了3000多个专柜,旗下“SOD蜜”、“日霜、晚霜”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
■强生承诺将发展大宝品牌
对于强生收购大宝,业内则反响不一。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宝在二三级市场的品牌形象和渠道建设较好,又是“中国名牌”产品,在国内主打中高端市场的强生,如果想向二三级市场渗透,收购大宝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强生收购大宝的意图,就是想借用其渠道扩大自己的销售额,之后便会采取“雪藏”的方法,从而消灭竞争对手。
对此,强生方面则表示,作为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大宝的品牌将被保留,原有的产品线暂时也不会发生变化;同时,将借助强生在市场营销、研发和产品创新领域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大宝品牌。
■员工安置方案已达成共识
大宝是北京市著名的福利企业,在大宝目前近1200名员工中,就有1/3是残疾人。因此,在收购过程中,除了价格和品牌之外,双方最大的争执就是员工安置问题。
对此,强生方面表示,目前双方已就此达成共识,有关员工安置方案已得到大宝职工代表大会的全票通过。其内容包括:收购之后的大宝员工依然是原大宝母公司北京三露厂的雇员,并继续服务于大宝品牌;没有获得新公司工作职位或者不接受新公司工作职位的员工,将继续作为三露厂的员工并获得三露厂的聘用等。
事件回放
历时17个月大宝终归强生门下
2007年2月27日,国有控股企业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进行整体转让,挂牌价格为23亿元,转让标的则包括北京三露厂持有的83.42%的国有股和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持有的16.58%的股份。
随后,便传出美国强生、联合利华、雅芳、宝洁等国内外企业有意竞购。3月26日,当挂牌信息按期撤下后,强生则成为“呼声最高”的意向收购方。此后,再度传出大宝已被强生“摘牌”的消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收购消息逐渐明朗,公众已将大宝的收购方锁定为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