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片醉人的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3:15
为了那片醉人的绿
刘晓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被誉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引导下,一场以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为标志的“绿色革命”浪潮席卷中国北方大地,改写了“北方冬季无鲜菜”的历史,同时也带动了上亿农民靠“绿色”致富。
为了让这些成功的技术经验能更广泛、更有效的在西部土地上“开花结果”,2005年初,西部地区第一个乐义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建立。基地由新疆昌吉州人民政府、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共建,我校为基地的技术依托单位。
作为基地的首批培训专家,2005年9月15日,我校园艺学院李庆典教授从黄海之滨来到了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缘的昌吉州,在这个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上,开始探索乐义设施园艺产业西部科技培训的新路。
在探索中传道受业解惑
在我国西部省份推广三元朱村的成功经验,进行乐义设施园艺产业技术培训,这是今年4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寿光进行先进性教育调研过程中,看望优秀共产党员王乐义时提出的。李庆典教授介绍说,西部地区的农民长期来一直依赖的是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尽管暂时西部土地相对富余,但使用这种种植方式,农民在土壤中投入太少,土地不能合理利用,再加上西部水资源缺乏,这样长此以往,势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出现土地产量越来越低的后果。因此在西部地区进行设施农业的推广是极有必要的,这也是将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新疆昌吉州乐义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建立后,按计划首先进行培训的就是昌吉州各县市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9月15日,长期从事温室大棚蔬菜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李庆典教授与三元朱村的农民高级农艺师徐少华,作为首批派出专家,前往基地开展工作。
 
李庆典教授说,乐义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示范基地首次落户西部地区,这类培训对他们也是第一次,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可以参照的先例,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在工作中去摸索。面对这种情况,在开课前他们利用仲秋节放假的时间,深入昌吉市郊区,对日光温室棚型结构、温室大棚生产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李庆典教授迅速为第一期培训班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课程表,这样从9月18日星期一的第一堂课,就按新制定的计划与课程表开课。在培训中,李庆典教授与徐少华农艺师充分发挥学校教授与农民专家的特长,把理论研究的成果与成功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他们上午进行理论与技术知识的授课,下午指导学员实习,做实验。此外,李庆典与徐少华,还分别建立了课后咨询答疑热线,让学员可以随时向教授和技术专家咨询相关问题,以便学员最大限度地掌握设施园艺产业科技知识和随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为了使培训更有针对性,解决昌吉州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又在国庆节期间,对昌吉州所属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米泉县、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昌吉市8个县市的日光温室进行了集中调查和分析研究。李庆典教授说,通过调查发现,当地相当一部分温室结构基本停留在早期阶段的水平,而寿光现在的温室已进入第四、第五代,并且当地菜农只注重为温室加温而不注意保温的问题,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温室投入的成本。
另外,当地农民对嫁接育苗技术也相当生疏。李庆典教授介绍说,以黄瓜为例,由于黄瓜根系极易老化,因此嫁接技术就相当重要。通过嫁接后的黄瓜,在寿光亩产平均在2万公斤以上,而在昌吉州,有些未经嫁接的黄瓜亩产3000公斤都不到。在讲课过程中,他们就这些问题,详细地向学员们进行了分析与讲解。他们专门为学员开设嫁接育苗实验,最终嫁接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学员们惊喜的发现,以前从来没敢想过的嫁接技术,原来并不难实现。
11月2日,在对技术人员的集中培训结束后,李庆典教授又与徐少华一起,在昌吉的7个县市进行了巡回培训。他们来到乡镇农村,把菜农们在家门口集中起来,在传授理论技术的同时,针对他们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他们还走进农民大棚,分析察看问题,对农民手把手的进行指导。李庆典教授说,这种下乡巡回培训的方式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极大欢迎。进入11月份以后,昌吉就经常下雪,许多农民常常是踏着20几厘米以上的积雪,步行赶去听课。
李庆典教授介绍,经过这一阶段工作的探索,在认真分析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的特点、具体情况以及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的现实情况后,他们已向当地主管部门提议,在以后的培训中实行集中培训和巡回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技术人员班每期不超过1个月时间,农民以巡回培训为主。 
两个月讲了四五年的课
在昌吉州培训的日子里,李庆典教授每天的工作量都远远大于在学校的工作。李庆典笑说,在昌吉州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几乎讲了在学校四五年的课。 
他说,我校一直要求各学科教教授,不但在理论上是学者,更要在实践上是专家。学校要求每个专教授都具备走出去就能实实在在给百姓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党委书记周学宝也一直强调,作为大学就要为社会、地方的发展而服务,为老百姓富裕而服务。在地方就要融于地方,服务百姓就要走进百姓。在昌吉,他们的授课都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百姓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虽然工作量很大,这些工作都是在直接指导生产,把知识转换为生产力,因此每时每刻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价值。
李庆典说,来到昌吉州,他才真切感受到农业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对当地的重要意义。在当地调查研究时发现,昌吉州包括新疆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只是因为缺少相关的技术,百姓一直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优势,也就没有开发与利用。从蔬菜生产来说,昌吉州的很多逆温带山区温光条件比“蔬菜之乡”寿光都好,而且环境没有污染,很容易达到无公害蔬菜,甚至是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要求。这些优势如果通过科技力量加以开发,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11月22日,李庆典教授结束在昌吉州第一阶段的培训工作返回学校。12月9日,他又应邀起程前往新疆吐鲁番地区,进行下一站的工作。他表示,无论是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学校的要求,作为知识分子他都有责任把自己的所长传授给当地百姓,把设施农业在新疆地区所具有的广阔前景真正变成现实,让发源于山东的“绿色浪潮”同样能在天山脚下,在西部的辽阔土地上展现出醉人的画面。
(此文发表在青岛农业大学报2005.11.30)










更多精彩欢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