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暗杀之王”揭秘暗杀行动全过程 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9:06
“军统暗杀之王”揭秘暗杀行动全过程 4 [ zhenn ] 发表时间: 2010-12-08 11:28:30 [ 发短信 ] [ 回复 ] [ 树状 ]

 

王大哥又转头对飞龙说:“我们想请你出去吃点东西,吃完了就送你回来,你看怎么样?”别看飞龙说话软绵绵的,应对起来倒非常爽脆,她用北平话说:“好,上哪儿都跟您去,那又有什么,请各位稍微等我一会儿,跟我妈说一声,披一件斗篷立刻就来。”王大哥当着含春又怕她不好意思,只好敷衍说这都是为了撮合我们,改日一定来捧场。
  这时候已经深夜十二点了,胡同外面街上还有一两家专做宵夜的江浙小馆子,仍然灯火明亮的开着门没打烊。我们几个人随便叫了点东西,也猜不透王大哥打的是什么好主意。
  好容易大家都吃完了,王大哥这才开口,他说:“东交民巷只有两处最有可能,一处是日本使馆,一处是六国饭店,另外一家公寓式的旅馆,我想他不会去。”
  又对我说:“我想现在就去一趟,万一能够开到房间的话,住一宿也许会发现一些迹象,你看如何?”
  我怎还会有意见,如果叫我去开房间,连怎么样走进六国饭店的门,我都不知道,更谈不到去探索什么了。
  接着,王大哥进一步说明他的具体做法,他说:“不是大哥我没有出息,你也千万别在意,顶好是这位飞龙小姐委屈一下,能够大大方方地陪我一块去,你们想,这个时候一个单身男人不带行李去开房间,总会惹人起疑,若是一男一女,那就好得太多了。”
  说到这里,王大哥又冲着飞龙说:“刚才,含春不答应出来,我也没办法;现在,请你帮一次忙,以后你会知道是件多么有阴功的事!”
  说着又指着我对飞龙说:“他是我老弟,你就是弟妹,你这个大哥绝不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只要你跟我走一趟就行了。至于你们有什么规矩,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做。”
  飞龙看了看我,犹豫了一会,脸红红地问我:“你说呢?”
  “我说你就听我们大哥的,他说的句句都是实话。”
  飞龙表示答应了,不过她要和她妈招呼一声。
  王大哥和她说:“我们先去东交民巷看看,如果开得到房间,再打电话也不迟,反正是总要送你回去的。”
  时间已晚,不能再多耽搁,于是王大哥带着飞龙上车先走了。
  我和世维兄雇了辆洋车,回到北长街十八号。
  我和世维半晌都没有话说。我在盘算着如何才能用得上力气,又准备明天一清早先把戚南谱兄找来,商量一下,为未来的许多必要事项,作一安排。
  世维兄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猛抽香烟,既不睡觉,也不发言。当他打定了主意之后,蓦然站起来问我说:“恭澍兄,你看,我去干好不好?”
  我也正为这件事在发愁。因为“北平站”还没有行动工作的编组,也一共只有杨英、老戚和我三个人,新加入工作的王云孙,主办文书,这类事他自然干不来,世维兄是处理情报数据的,一向都没有考虑到让他做行动工作,我们的接近,是因为彼此相处得不错,又谈得来,所以时常同出同入,并没有别的用意。如果由我主动要求他,在情在理都说不过去,假如有一点点勉强,那就更为难了。如今,世维兄既然是自告奋勇,我当然求之不得。
  我说:“好,好极了。”很想再找两句适当的话,表达出我的心意,可是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白世维,字子廉,山东人,已在北平落户有年。军校七期毕业,曾在河北省抚宁县从事党务工作。父母健在,已婚,生有二女。老父长兄均经商,家境并不十分宽裕。戚南谱和白世维是同期同学,北平相逢,就劝他不要再回抚宁,因而留下来参加了我们的工作。
  世维兄参与工作之际,正遇上我们搜集到一批东北军及关外义勇军的资料,就请他暂时先帮着整理,等以后再调配其他适当的工作。
  此刻,突然有此机会,我自然希望我们“北平站”有所表现,又何况是件关系大局的事。世维兄不畏艰险,敢于奋勇当先,无论成败,都是我们的光彩。
  心情复杂,兼以兴奋过度,我和世维竟夜未曾安眠。
  第二天早晨不到七点,打电话请南谱兄过来。晤面后,我把昨天晚上郑先生交办的事,扼要地转告他,同时也要求他对张敬尧的行踪,尽速作切实的侦察。
  我知道在东交民巷西首,也就是从户部街进入东交民巷西口左转,有一排三层楼的房子,其中有一家公寓式的旅馆,论等级,只能列入第二流,经判断后,张某很少可能会住进这种地方。不过为免事后遗憾,也应该去看个究竟。我把这番意思和南谱兄说了。
  另外一件也是要紧的事,是请南谱兄将戴先生雇用的汽车司机找到,把车子从修理厂开出来,先试试车,也许会用得着。
  我又把昨天夜里,也就是五六个小时之前,世维兄对我明白表示的那番话,再向南谱兄讲了一遍。南谱兄自然喜出望外,高兴非常。
  上午十点钟,我要到郑介民先生那边去参加会报,我征询世维兄的意见,要不要和我一同去,世维兄认为还是留在这里,听候我们的决定比较合适。
  我临走之前,忽然想到有一支戴先生送给我做纪念的手枪,我连忙找出来,连同仅有的六颗子弹,一并交给了世维。
  天木兄和我相差两三分钟前后到达府右街,郑先生早已在他那间小办公室中等我们了。
  首先,郑先生告诉我们,已将此事之要点,电陈戴先生。现在,要听取我们报告,然后,去中南海回复何(应钦)部长。
  天木兄报告侦察经过及其结果:昨夜,我们分手之后,他是以日本大仓株式会社的名义,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开到一个位于二楼的房间,现在还保留那里没有退。在他与楼下柜台上,以及二楼的茶房头(领班。编者注)的接触中,尚无任何发现。
  天木兄补充说明的是:因为深夜到早晨这段时间,一般的活动,都比较稀疏沉寐,所以难于有所发现,准备回去继续侦察。
  天木兄认为最麻烦的,是张敬尧会不会隐藏在日本使馆内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谁也无法立即下判断。
  我提出报告的第一件,就是白世维同志请缨,自愿担任“执行”的工作,在“北平站”还没有专责的行动人员之前,解决了最大的难题。至于能否胜任之事,大可不必顾虑,因为他一切条件齐备,志愿而乐意。
  第二件,有关工作部署事项,分为两个步骤,即事前所必要的,也就是现在应该着手做的,及发现目标后特定的,“北平站”都可以负全责。
  当然,缺乏经验的我们随时就教于天津的王大哥。
  我们的会谈,到此告一段落。
  郑先生告诉我们,他就要去晋见北平最高主管,除报告我们的准备工作及侦察活动外,其次,也希望能多知道一点后续的消息。
  郑先生透露他的了解对我们说:“情报来源很可能是来自参与张敬尧叛乱活动的内线。”
竭尽所能展开侦察部署
  “北平站”建立之初,真是筚路蓝缕,不仅人手有限,应有的设备也多付阙如,就拿交通工具来说吧,只有一辆脚踏车而已。
  此中并无特别原因,我们早期的工作,从南京的局本部到各省市单位,上上下下,都因为经费支绌而闹穷。
  虽然如此,戴先生还是不喜欢他的部属对人家要求什么。如果我们现在向主管当局提出任何请求的话,虽说理所当然,可是总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太适当。我个人是这么想,郑介民先生也颇以为然,所以我们决定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这也就是尽其在我的意思。
  当天上午十点多钟,我们和郑先生作了初步会商之后,郑先生准备去晋见何部长(军分会代委员长)我和王大哥同车到北长街与世维兄会齐。
  我们三个人根据适才所谈的原则,又交换了一番意见,商量好大家分头进行:世维兄随王大哥同去六国饭店观察动静,我约南谱兄再作必要的准备。需要做的都得做,我约到南谱兄,我们先去“巡视”一回北平的特殊地界“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在北平,可以列为“化外”之地,是辛丑条约留下的屈辱烙痕,通常称为“使馆区”。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虽然有许多外国使馆已迁至南京,可是这块地方仍旧保持特殊状态,我国政府不能行使法律上所赋予的一切权力。
  因此,包藏祸心,图谋不轨者流,就利用这块弹丸之地,托庇于外力翼护之下,从事非法活动。
  “东交民巷”范围不大,全部面积大约只有二平方公里。位于北平市正阳门(前门)与崇文门(哈德门)之间。
  其方位四至是:东边出入口,在崇文门大街;西边出入口,在户部街;北临东长安街,在东长安街与出入口之间,有一片大操场,常有外国人在此踢球。我小时候常常骑自行车抄近路由此穿过,迄今记忆犹存。南面有一堵旧城墙,在接近六国饭店附近,开了一个缺口,没有正式名称,一般都叫“水关”。其实,城墙上开个洞固然可以称为关,但这一带连个小河沟都没有,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水。
  出了“水关”,就是东火车站的站台,再往前,有铁轨,但无平交道设备,所以车辆无法通行。东站,是北宁线的起点,也是平津直达车的迄始站。外国人下了火车,大多经由“水关”进入东交民巷,有些各式各样的神秘人物,亦可通此幽径。
  “东交民巷”内,除了各国使馆留驻的单位,及其附设机构如“参事处”、“武官处”等等之外,还有少数部队驻扎。一般都称为“兵营”,而实际上是使馆的“警卫队”。到二十二年(1933),还有美国兵营和日本兵营两处,此外是否还有其他如英、法等国的,我一时说不上来。
  区内也有警察,为数不多,很少在街上看到一两个。至于穿什么服装,已经是印象模糊了,不过,记得他们佩戴的只有警棍,并无枪械。好像在六国饭店门口就有一个晃来晃去,有时候又不见了。
  “东交民巷”里,全部都是柏油铺的马路,最令人难忘的,是那条东西向的干道。我想,普天之下,无论什么地方的道路,总是越平坦越好,惟独这一条,却故意加工弄得高低不平,差不多每隔一百公尺左右,就有一条横亘路面的凸出部分,好好一条路,整成波浪状,实在是一绝。试加推敲,可能是为了有效地防止车辆超速,同时,也反映出警力的不足。到了民国二十七年(1938),我再去北平走过“东交民巷”时,这条怪怪的路,已经修平了。
  行驶在“东交民巷”的车辆,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汽车、人力车和脚踏车。这些来来往往的车辆,并不一定全属于区内,也有假道穿越的,像这种情形则任由通过,没有人管。在“东交民巷”里面,很难叫到出租汽车,打电话到市区,需要特约,随叫随到的事情,也得碰巧。“东交民巷”以内的人力车,自发牌照,有好些个不相同处。类如:车身一律漆成木头的本色,全部都是镶蓝边的白垫子,看上去,显得很洁净。车夫虽不穿制服,也都衣着整洁。有固定的停车处,绝不乱兜乘客。在六国饭店门口,就经常停有三五辆车子候客。我也坐过,车资比界外贵得多。这里的车夫似乎也有媚外心理,一有外国人坐上去,就显得格外卖力的样子,若是拉一趟中国人,就好像受了委屈。那个时候机器脚踏车还不多,偶尔看见一辆,十有八九都是军用的。自行车可不少,多半是区内住户的佣工或上学的孩子们用的。
  北平市区与“东交民巷”两交界,都有木栅栏,却无人看守。有一阵子,一到午夜十二点整,就把北向东长安街的栅门关上了,只留下东西向的通行,可是有的时候,却彻夜开放通行无阻。
  我和南谱兄坐在那辆尚未运走的汽车上,由戴先生的司机老张开着,在“东交民巷”里仅有的几条马路上,兜了好几个圈子,我们不但熟悉了路况,同时也有了心理准备。
  我顾虑到一旦有了动静,比如枪声什么的,到时候,几处出入口的木栅,会不会突然关闭而阻住去路?又一想,这又何足为虑,像这种只具形式的木栅,以我们这辆车子,一踩油门就可以把它撞个稀烂,哪里挡得住。
  我们沿着“水关”城墙走,忽然发现还有一条可以通行的路。从六国饭店出来,向南三五十步,就是“水关”,再向右一转,已经来到这条新发现的路上,朝西直驶,左边是高耸的城墙,右边多是前面那条大街的后门。经过之处,其中有一道门岗,是“日本兵营”的后门,再前进一二百尺,又有美国兵的岗位,是“美国兵营”的后门。走至尽头,只能右转,再前进,左转弯,已到出口。出去后的这条大马路,就是户部街,已不在“东交民巷”范围之内了。
  这是一次试车!也是地形地物的初步勘察。
  我们回到北长街,远远的就看见郑先生的车子停在大树底下。原来,郑先生已经在等我们了,想必一定有要紧的事。
  郑先生告诉我们,根据消息指出:“张敬尧的确住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里。”指示我们立即转告天木兄,并希望我们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此刻,是下午四点多钟,打电话给王大哥,不大妥当;我到六国饭店去找他,当面传达,又恐引人注意。我们本来约定下午六点钟见面,好在只有一个多小时,不如等他的好。
我和南谱兄就利用这点时间,两个人又作了一番计议:论限期,还有六天,目前既已确定张某的所在,总算掌握到大方向,看上去,时间并不紧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张某住的房间侦查出来,而且越快越好,以免夜长梦多;在没有行动之前,切不可打草惊蛇;一旦发现了张某的踪迹,其他有关的问题,均可逐步解决。我们说了半天,终结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及早发现“目标”。
  五点五十分,世维兄来电话,说他和王大哥在东安市场五芳斋等我一块儿吃饭,我答应和南谱兄一同来。
  王大哥和世维兄的神色凝重,连说话都不起劲,不用问,没有进展。
  我把郑介民先生刚才到北长街通知的那番话,一字不易地复述了一遍。
  随后,我又加重语气表达我个人意见说:“我认为郑先生传达的消息,一定可靠,我们要的那个老小子,必在六国饭店无疑。”
  南谱兄接着又把适才我们俩所计议的那些理所当然的话,也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回。王大哥和世维兄,不待我们说,也会想得到。
  一顿饭,草草用罢,该说的话,也说得差不多了,再看王大哥和世维兄的脸色,已经转为开朗了。
  我们重又分配了各自所承担的任务,重点还在王大哥他们回到饭店后的侦察活动。
  我们约定,仍以北长街十八号作为联络中心,我将以全部时间留候,期待佳音。
  南谱兄在六国饭店以外的侦察布置,决定全部撤销。备用的汽车,责由南谱兄控制,并随时与我保持密切联络。
  我们分手之后,我打了一个电话,简略地报告了郑先生。
  限期中的第一天,整整折腾了二十四小时,毫无结果。第二天,明知道张敬尧一定住在规模不大的六国饭店里,可是依然没有发现他的踪迹。
  看似容易的一件事,做起来才会体验到其中的不简单,若不然就是我们太笨。
  我一个人在担心,万一限期届满,连个人影子都摸不着,那才丢人现眼呢。
  郑先生则颇为镇定,他连催促的口气都没有,交代给我们办的事,也只说一遍。至于他的心境是否如此,那可就很难臆测了。
  戴先生复电给郑先生,并没有直接打电报给我们,这当然是为了维护指挥系统的完整。
  到了第三天中午,我和王大哥他们碰头时,依然面面相觑,仍难进入佳境。
  王大哥开导我们说:“这种事只好心里急,可不能带出相来,如果待下去仍不能弄出点眉目,我也想冒着打草惊蛇的风险,到柜台上再查问查问,不过,也许弄巧成拙,反而不妙。”
  说到这里,王大哥忽然想起,昨天上楼的时候,一度看到一个人的背影,这个人很像当过张敬尧参谋长的赵庭贵,可是一眨眼他就上去了,并没有看清楚,所以还不能肯定是不是他。
  我心里琢磨,王大哥的房间既然开在二楼,所谓看见那个人“上去”,那么不是三楼,便是四楼。如果真是张某的参谋长,那么张敬尧不住三楼,定在四楼了。
  这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发现吗?
  世维兄也告诉我,他是以王大哥“随从”,也就是“跟班”的身份,陪着王大哥出出进进,像这种情形,大饭店里司空见惯,是常有的事,茶房们根本不以为意。当王大哥一个人闷在屋里打主意的时候,他就借机会找茶房瞎扯,可是也没有扯出个所以然来。
  世维兄又说:“王大哥嘱咐我要特别留意那个像似参谋长赵某的人,我也一直盯着楼梯,瞩目上下,可是就没有看到一个像王大哥所描绘的那个人。”
  我认为这都是收获,虽说尚未发现目标,但不能视为毫无进境。
  王大哥要回家去一趟,打算换换衣裳,刮刮胡子。他请世维兄也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等他回来再一同到六国饭店去。又叮嘱我们好好地再多研究研究。
  王大哥回家去了,世维兄原想打个盹养养精神,可不要说睡不着,连眼睛都瞌不上,索性坐起来聊天,于是我们又说到了“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在北平的名气可不小,但规模却不大,只不过是一幢四层楼的旧式建筑而已。论设备,远不及“北京饭店”,讲实惠,也不如“中央饭店”或“长安春饭店”,就是因为在“东交民巷”独此一家,所以才显得稀罕,尤其是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中国人。
  “六国饭店”坐东朝西,大门临街,进出要上下十几级石阶。予人印象较深的,还是那道团团转的旋转门。
  一进门,就是宽敞的大厅,地上铺着猩红的毛地毯,这么一衬托,骤然予人以高贵感,这就是舶来的洋噱头。
  长长的大柜台,有管车的账房先生,穿中国式的长袍嵌肩,戴红疙瘩黑缎子瓜皮小帽,这是“帝国主义者”奴视中国人的丑扮,惹人反感。
  楼底下这一层,还有些什么布置,已经记不清楚,大概是没有客房。
  “六国饭店”并无电梯,也许因为只有四层的缘故。可是楼梯宽阔,容得下四个人并排上下。二楼通道的宽度,也和楼梯差不多,都铺着地毯,如果不跳跳蹦蹦,听不见走路的声音。
  二楼的形状,有如兀字,也就是只有三面有房间,接近楼梯口的这一边,只是一条通道。通道上,有一张小型柜台,是茶房当值、听候客人呼唤的中心点。
  茶房们的打扮,都一样,真是少见得很:穿长袍,可又短了一截,仅仅遮到膝盖,叫做半大褂子,腰间扎一条长绦带,着老式裤子扎裤脚腿,白布袜,配一双长鼻梁黑色直贡呢的皮底便鞋,也戴瓜皮小帽。你看,这像什么模样,简直是糟蹋人。
若是再看到他们侍候外国人的那副卑躬屈膝的形象,实在替中国人丢脸。可是他们也是为了赚钱养家活口啊!
  王大哥开的房间在二楼一角,离楼梯有五六十步之远,位于右首那条甬道的尽头。再往里走,有一排横的房间,转过去就是左边的那条甬道了,所以说成兀字形。
  这间房不大,床可不小,铺在床上的垫子被单,薄的厚的倒有好几层,世维兄告诉我说:“那支手枪,不方便出来进去都带在身上,有时候就塞在枕头底下,王大哥也知道,万一有什么临时的机会,两个人都可以拿来就用。”
  世维兄是有心人,他听茶房说:“后面还有一道防火用的太平梯,已经多年不用,现在都塞满了破旧东西。”如此说来,可能作为出路的太平梯已经失效,可不必列入考虑了。
  三楼的格局,和二楼相仿佛。四楼可就不一样了,据说,四楼这一层能够供客租用的房间,只有二、三楼的半数,那一半是供长期客人居住的,设备、开间以及租金等,都有分别。世维好几次想上去看看,可是一直找不出个自圆其说而不引人起疑的借口。
  我们说到这里,王大哥回来了,他和世维兄再去六国饭店,总得寻出些蛛丝马迹。
  时间消逝得很快,眼看着限期越来越近,除了心里着急之外,又好像失落了什么一样。不期到了第四天头上,峰回路转,曙光乍现。
  事情是这样的:
  中午,王大哥和世维兄正下楼,预备去吃饭,刚待推门之际,门里转出一个熟人来,他胳膊底下夹着一个蓝布小包袱,原来是西服店的应掌柜,想不到会在这儿碰见他。
  王大哥问应掌柜:“干吗到这儿来?”应掌柜不经意地用手在下巴颏右面,一上一下地比划着说:“他做了两套衣服,叫我今天来试样子,这个时候大概起来了吧?”应掌柜的举动和言词,王大哥已经完全会意,所以也没有多问就示意世维兄推门往外走,同时浅浅地和应掌柜打了个招呼。
  他们不去吃饭了,急忙赶到北长街,把刚才的情形说给我听。
  王大哥解释说:“下巴颏上有一撮毛的就是张敬尧,刚才在饭店里,不便多问,现在我们先去吃点东西,吃完了,应掌柜也该回去了,我们再去找他,仔细问个究竟。”
  我们三个人又和往常一样的来到东四牌楼南大街,应掌柜开的“应元泰西服店”就在此处。这西服店,只有一间门面,土里土气的没有什么装潢,如果不是熟人,没有一点吸引顾客的地方。但是它的剪裁功夫,却是很高。
  我们本来打算以做衣服为借口,找机会和他多聊聊,没想到还未开口,应掌柜的就说:“这两天我得赶工,你们几位如果想添衣服,恐怕要等些日子了。我要先把张督办的这两套赶出来,然后还有其他几个客户的。我看,现在先挑几块料子吧,等我一空下来就给你们裁。”
  王大哥顺口问应掌柜的说:“张督办等着穿?”应掌柜说:“是呀,他叫我后天中午一定做好送到,说是也许就在这两天要回天津去。”
  我们三个人又环绕着这件事和应掌柜扯了一阵子,从应掌柜透露出来的最要紧的几句话是:“张督办住在三楼,一连三间,号头是二三一到二三五,除了张督办本人之外,还有他的参谋长和副官。我去试样子,是在当中的那一间。”
  “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是巧合也是幸遇。
  目前,张敬尧的下落虽然有了,可是紧接着还有许多难题在后头,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是张某并非单独一个人。
  张某开了三个房间,他住一间,参谋长住一间,另外一间是副官。所谓的副官,可能就是卫士。应掌柜没说是几个副官,说不定不止一个,加起来算,最少是三个,多则五六个,世维兄“单枪匹马”,对付得了吗?即使王大哥也加入战斗行列,仍然不成比例。
  他们的房间,三间连在一起,先不管张敬尧究竟住在那一间,一有动静,必然立刻惊动左右,照我们现有的实力,顶多只能出动两个人、一杆枪,假如对方稍有抵抗或牵制,则脱离现场就成了问题,也就是说,在以少制多的情况下,只适合奇袭,一旦形成对峙,势必不利。
  还有,他们在三楼,我们在二楼,从登上三楼计算起,先要走过一条数十步长的甬道,假定毫无阻碍,尚待赚开或打开房门,寻找目标,即使推门撞见,立即开枪射击,枪声响后,就算无人敢接近,也要从三楼的甬道直奔楼梯,再经二楼下来。最乐观的估计,仍嫌暴露的时间过长。因而,能否安全地走出大门,还需要更细密的策划。
  那个旋转门,是唯一的出路,一旦发生事故,会不会自动关闭?相信应该是有这种装置,这是更值得特别注意的。
  最令人焦急的是,张敬尧就要走了,非要赶快动手不可,所以时间上不容许我们从长计议或从容部署,这种事也不可能摆得那么四平八稳,顾虑太多了,反而碍手碍脚,为了争取时效,我们最需要的,应该是一鼓作气。
  我们三人一同,把这半晌经过的情形报告了郑先生,郑先生高兴非凡,又鼓励了我们一番。
  王大哥也表示了他的决心。
  世维兄依然是士气昂扬,摩拳擦掌,只待惊人一鸣了。
  我最大的忧虑,是惟恐世维兄势孤力单,必须谋一补助之道。
  我们辞出后,在车上,王大哥一再安慰我们,表示他有的是办法,劝我们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他压低声音说:“我可以从那个赵参谋长身上动脑筋,前天看到的一个背影果然是他,那么就有文章好做了,等我回去仔细地勾画一下,说不定这是一条最好走的路。”
  王大哥很沉着,大有成竹在胸的模样。
  我也时刻地在想主意,可是我提不出什么具体的好办法,因为这种事情又不能“试试看”,而何况我实在是一无经验。
  在我们分手之前,先就料得到的,作了几项必要的约定。
  王大哥和世维兄仍回六国饭店。
  我决定先去寻戚南谱兄。我想问问他能不能立即找一两个人,作为世维兄的帮手,同时也希望他能想办法到哪儿弄一支枪,无论是借也好、买也好。
  待我见到南谱兄说明来意后,他说的也有道理。他说:“过去,我们压根就没有做行动工作的计划,上级也不曾有过半点提示,说做就做,说要就有,霎时之间,到那里去找可用之人,这又不能去拉一个、雇一个。现在,既然为了助世维一臂之力,于公于私,我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所以,我愿意加入现场,至于担任哪一项工作,请你分配就是了。”
  我听他这么表示,心里非常欣喜,这才是及时雨、生力军。
  我又提到借枪的事,他说:“借,到那里去借,买一把刀子,不是一样的管用?”
  我和南谱兄约妥,从现在起,我们随时保持联系,至于如何分配工作,等我和王大哥商议之后,作成决定,再行通知。
  由南谱兄负责控制的那部汽车,仍继续待命,同时对那位张司机也要好好地待承。
  我一个人回到北长街,猛然想到,已经是四天过去了。期待着在六国饭店伺机而动的世维兄能有好消息传来,可是,整个漫长的夜晚,连一个打错了的电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