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兴邦,一策以亡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7:13:34
五岳盟主/编辑


天下事,枢机何在?历史读多了,总会有点心得。
枢机这个词,是国语,要用现代管理学的话说,其实就是发展战略。中国有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书生也是有一点用的,往小处说,起码能够写历史书;但再往大处说,就是能做公司发展战略。
《史记》里说,张良状若妇人,年轻时雇人在博浪沙梃击秦始皇,没有成功,隐姓埋名逃往大泽,后来辅佐刘邦,才成就了一世英名。中国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说读书人自己开不了大公司,必须依附于人,所以历史上才有许多的幕僚,如郭嘉,许攸之徒,再到后来,就是遍及全国的绍兴师爷。因此,读书人,不管事业做的大小,基本上都在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或多或少地做着各种或大或小的公司发展战略。
古往今来,做公司战略最成功的大概可以算是魏徵了,因为在他的辅佐之下,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之治,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的天宝盛世。在魏徵这个人身上,集中了中国文人的全部特点。
他辅佐隐太子李建成,建成也是言听计从,结果身死名裂,为千古叹息,魏徵自己也被捉住,多亏世民赏识他的才华,才免于砍头灭族的大罪。我读唐史,一直怀疑,当玄武门之变的紧要关头,建成不采纳元吉勒兵封宫门以观其变的建议,不做任何准备前去皇宫与世民对质,多半是听从了魏徵的迂腐之见,被“安心以待天授”之类的毒汁弄坏了脑子。不管如何,魏徵辅佐建成,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在世民手下,却做出了千古流芳的丰功伟绩。
同一个人,同样的识见,在不同的公司里办事,结果就截然不同。贞观盛时,太宗慨然叹息说,当初他即位时,有人劝他独揽大权,强兵示威,但他听取了魏徵的建议,偃武修文,终于做成了大公司。我想,太宗此言也是发自肺腑,想当初玄武门之变,世民听从房玄龄、杜如晦建议,悍然发动兵变,杀兄逼父,从父兄手中夺取江山,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理,完全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暴徒。但他即位之后,又能听取魏徵建议,从善如流,施行仁政。唐太宗这个人,总能在非常的时机,选择了非常的建议,结果都取得了非常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徵固然高明,但唐太宗更是高出一筹,建议固然重要,但正确的决策才是第一位的。
《旧五代史》记载,朱温的儿子朱友贞也算是一个有才情的人,他哥哥谋弑篡位之后,友贞联络军阀,交通藩镇,收买朝中大臣,缜密细致,滴水不漏,尤其是他争取到大军阀杨师厚的支持,可以说是高明非凡。《梁书》里面对这一节描述的非常精彩,令人拍案叫绝。但仍然是同一个人,朱友贞在取得帝位之后不足百日,竟然糊涂到听取谋臣赵严等人的建议,自断臂膀,废黜魏博六州节度使,结果引来藩镇叛乱。以藩镇立国的梁朝从此陷入不间断的军事纷争,不到十年间,朱友贞身死国灭,就连头颅也被后唐庄宗刷上油漆,带回太原,藏在太庙里。
一语以兴邦,一策以亡国,岂不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