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难忘的北大四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3:24
● 数学科学学院 谭昌汇
个人简介:
籍贯四川成都,高中毕业于成都市树德中学,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4级本科生,科学与工程计算系。大学期间积极努力上进,成绩名列前茅。获得04-05,05-06,06-07学年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获得04-05学年光华奖金,05-06学年宝钢奖学金,06-07学年中国经济研究奖学金。08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主持学生会的宣传工作。在学校、学院和班级活动中表现积极,和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毕业后将出国继续深造。
座右铭:
Keep trying!
大学的四年,我在北大度过。我很高兴能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在这所中国的最高学府完成我的大学生涯。北大四年,弹指间即过,却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回忆。
四年前,我带着一份激动而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园子。踏入校门的那一瞬间,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想到将要在这个全国学子向往之地生活学习四年,我兴奋的彻夜未眠。刚进入北大的我好奇的打量着这所高等学府。图书馆、未名湖、西校门,这些只曾在电视上和作业本封面出现过的景观展现在眼前。还有大讲堂、南北阁……各处美景映入眼帘,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大家称呼北大为燕园,这里就是一座大公园。在北大,不需要很久,就能感受到她的美丽与优雅。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让人感到舒心,惬意。
但很快的,这种惬意就被另一种气氛所取代,这就是传说中的学术氛围。北大的学子人人都是强手,和这些人一起学习就是一种很大的压力。我是数学学院的,原本以为自己的数学能力还不错,来到北大,很快就傻眼了。我的一名室友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另一名代表澳门参加了三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铜牌。这些都是一年才产不到六个的稀有人种,他们的数学能力真的是顶尖的好。如今,这样的犇人就生活在我的旁边,和我上同一门课,学习同一本书,参加同一门考试,怎不叫人感到压抑?要和这些人一起生活、学习、竞争,也只有相信“勤能补拙”了。尽管我自认为并不是非常勤奋,但这种压力会时刻提醒我不能太懈怠。比不过强人,至少不能落下太多,被别人看笑话。这也许是
一种被动的促进,但却是一股真真切切的推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当然,同学不仅仅是前行的标杆和对手,更是朋友和同路者。我很庆幸有一群要好的同学,互相帮助,一同走过四年的岁月。还记得大家一同拿着政治书捶脑袋,围在一起调试程序的时光,也记得大家一起聚餐、K歌、打牌的开心岁月。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有这些朋友在一起都是一种福气。我要感谢我的室友,我的全班同学,还有所有其它同学、朋友。我的大学离不开你们。
每学期,北大都会开设丰富的课程。除了专业课外,有很多通选课和公选课供我们选择。几乎所有能想到的课都能在北大的课表中找到。我想修一门第二外语,就发现有法、德、日、意、葡、西、俄等多国语言的课程供选择。我觉得经济学比较有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提供了双学位的多门课程,在培养兴趣之余,还可以得到一个学位。我想尝试做一点简单的研究,北大提供校长基金鼓励我进行本科生科研。在北大,我感觉到只要有学习的想法,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资源与支持。有了这种保障,学习和研究变得更加方便。
毋庸置疑,北大的老师是一流的。我深刻的感受到聆听名师的教诲是一件受益良多的事情。有了这些老师的帮助,我们的进步是飞速的。大多数老师的课都很开放,选课的人有权选择不去,没选课的人也有权选择旁听。总之,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方式去学习,老师们会尽自己的努力,在课上课下对学生的一切问题进行帮助。几年过来,我觉得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大有裨益的。我相信,所有学校的老师都会对学生负责,为学生解惑。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感谢北大的老师,特别感谢夏壁灿老师、张平文老师、李若老师和卢眺老师,以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是你们让我确实的体会到了这种莫大的帮助与鼓舞。
在北大待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习根据地。对我来说,这个风水宝地就是图书馆。在我的北大的回忆中,图书馆绝对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我还记得为了抢到一个电源插头,我不到八点就赶到图书馆401自习室,开始一天的学习。那些抱着一大堆资料狂啃,或是看着红宝书发呆的日子,都是图书馆伴我度过的。在图书馆学习有两大好处。一是安静。大家都静静的学习,在这种环境中我可以很快的进入状态。有时想小小玩上一把,看着周边同学都在努力,就不再有萌生这种念头的勇气。在这里学习,效率很高。二是方便。有什么需要的资料,可以马上在图书馆中找到。北大的图书馆真的很大,藏书很多,借阅也很方便。特别是期刊阅览室,真的是非常有用。网上能够查到名字的论文很多都可以在这里
找到全文。这对于学习和研究真是大有帮助。也许只有自己亲历以后才知道,在图书馆中发现这些网上打死也找不到全文的文章时,会有多么兴奋。每当有外校的同学找我代借图书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拥有这些财富是多么幸福。
在我看来,北大不仅仅是一个拥有强大师资力量的高等学府,她更像一个家。在这里,我有很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与条件,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有丰富的生活。
北大人都很关心时事,因为北大创造了一种自由言论的环境。还记得一位学长曾对我说,在北大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言论,出了校门可就要当心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反应出了一种北大的风气。很多重要人物都选择在北大发表演讲,我在北大的四年里就有诸如梅德韦杰夫、福田康夫、路克文、连战等国家及政党元首和比尔盖茨、李敖、李连杰等风云人物在北大开讲。所有的北大人都有机会现场聆听这些伟人的思想。这种机会是难得的,是其它学校可望而不可求的,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满足。虽然我并不是每次都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我仍然感激北大拥有的这些珍贵的资源。
有人说,北大平均每天有三场讲座;更有甚者放言课可以不上,讲座不能不听。北大的讲座可谓一绝,包罗万象,决不仅限于学术。有些讲座能让理教117人满为患,足见其吸引力之强。除了讲座之外,音乐会、电影、大型文艺节目经常在大讲堂开演。花上6元钱连看两场电影的日子实在是令人怀念;每年的新年晚会,特别是许校长在晚会上的放声高歌,都刻在了我记忆里的快乐时光中。这些丰富的节目伴随着我在北大的四年,让生活充满色彩。
在北大,社团和学生机构的活动也近乎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看来,“百团大战”绝非浪得虚名。许多社团都会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相信不仅是我,大家都乐在其中。学生会也是一个好地方。我在学院的学生会待了两年半,从一个小小的干事到一名宣传部长,我很享受这样的经历。看到一幅幅出自自己的海报,回想一次次愉快的会议和聚餐,我深深的感觉到,生活不能没有这些元素。而我在北大,能时刻体会到这种快乐。
作为一个成都人,好吃是一定的。进入北大一个月,我就吃遍了校内各大食堂餐厅。我的评价是,很优。学一的酱肘子、艺园的铁板炒饭、博实大叔的包子、康博斯的鸡腿饭,都是我曾经的最爱。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北大的饮食比起出东门向北500米的兄弟学校来说真的要好不少。我母亲曾经来过一次北大,她的最深印象就是,北大的饭菜好吃,而且不贵。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本以为会因水土不服会变消瘦的儿子在北大竟然长胖了10斤。说句很俗气的话,吃饱了,我就更有活力拼搏啦。相信出国后就再没有这么对味的饭菜了,到时就会更加怀念北大的味道了。
运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很少打篮球或是踢足球,比较喜欢小球类。康美乐的乒乓球区就很不错,对学生算是相当便宜了。二体的网球场也是个好地方,就是场地有些少。虽然由于地域问题,北大的体育设施一直以来都比较吃紧,但其实要想找地方锻炼,决不是件难事。我觉得围着未名湖小跑两圈就是一种很美妙的事情。如今,一体整修了,奥运体育馆也以开始使用,北大的体育设施在不断的增加,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北大充满希望。北大四年,有太多记忆,太多酸甜苦辣。我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人,文笔自然不好,只能流水账式的将我感受到的北大一股脑儿搬出来。但这四年的经历,却绝非文章一样平平,这绝对是我,相信也是所有北大学子终生难忘的大学四年。
在即将离别之时,我无意去歌颂北大的伟大,也不想去抒发离别的惆怅,我只想轻轻的对母校道一声,谢谢您!
北大四年,我觉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