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择的接班人有几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30:15
毛泽东选择的接班人有几位?
2007-12-29 10:36:50  作者:邢江平  来源:互联网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毛泽东一直为接班人问题所困扰,但在有生之年,他始终未能解决好这一问题。那么,究竟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有几位呢?

      刘少奇是中共党内最早公认的接班人。刘少奇被当作接班人也是历史形成的自然结论:一是因为抗战胜利后,在毛泽东外出期间,中央的日常工作均由刘少奇主持。例如,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决定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二是因为建国后在毛泽东外出期间,刘少奇也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甚至毛泽东并未外出期间,刘少奇也常常受托主持工作。三是在职位上,刘少奇是仅次于毛泽东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担任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45年),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9年)等重要职务。刘少奇作为接班人,毛泽东本人曾经给予首肯。1961年9月,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期间,向毛泽东提出继承人问题,毛泽东给予了明确回答:“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

      但后来的历史并没有朝着人们预想的方向发展。1956年中共八大后,毛泽东的思想逐渐走向“左”的错误轨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认定刘少奇不能作为他的接班人,甚至认为刘少奇就是睡在他身边的“赫鲁晓夫”,让他当接班人,中国就会走上“修正主义 ”道路。尽管刘少奇主观上曾经也力图让自己的思想跟上毛泽东,但仍然对毛泽东的许多“左”的做法无法理解,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就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最大头头。在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上,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矛头直指当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等人。这次中央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改组了中央的领导机构,刘少奇在政治局常委的名次排列中由原来的第二位降到第八位。这次全会没有重新选举中央副主席,但以后只有林彪被称为中央副主席,明显地居于副统帅地位。然而刘少奇的悲惨命运远远没有结束,1968年10月,中共在极“左”的思潮笼罩下召开了八届十二中全会,这次全会在党内生活极不正常的状况之下,没有经过核实和认真讨论,错误地批准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后来的历史证明,加给刘少奇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江青、林彪等人的诬陷),并通过决议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刘少奇受尽折磨,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就在刘少奇的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分歧越来越大时,一个建国后一度隐藏在中国政治大舞台幕后的人,这时候却成为最能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人,并开始走向舞台前,他就是林彪。在1962年初中共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作自我批评时,将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归结为工作中的错误,并用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评价,这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而林彪却“与众不同”,他在大会发言中,说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这几年发生错误和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有许多事情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或者用“‘左’的思想”或者用“‘右’的思想”“干扰”了他的缘故。如果听毛主席的话,困难会小得多,弯路会少走很多。林彪离开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的原则,用个人崇拜的思想总结经验教训,然而思想处于狂热状态的毛泽东却认为林彪最能理解自己的思想,进而开始考虑林彪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选。1966年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林彪升为副统帅。“文革”开始后,林彪极力鼓吹个人崇拜,说毛主席的话就是最高指示,一句顶一万句!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在党章中明确的写上了“林彪同志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最忠诚、最坚定地执行和捍卫毛泽东同志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把接班人写入党章总纲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现象,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从此,林彪的法定接班人地位便牢固地确立下来。但是,这个急于抢班夺权的林彪,在争做国家主席位子时,败露了自己的急剧膨胀的权力欲,随后,阴谋发动政变杀害党的领袖毛泽东,未得逞,最终走上了叛国出逃的自毁之路。1971年9月13日林彪集团强行乘飞机外逃叛国,途经蒙古温都尔汗附近,机毁人亡。

      林彪,这个毛泽东亲点的“法定”接班人,也是鼓吹个人崇拜最有力的旗手,竟然阴谋杀害党的主席,即他所高呼的“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这让毛泽东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失望中,久久不能自拔。可以说林彪事件(即“九一三事件”)让毛泽东进一步陷入了接班人问题的困扰和怪圈中。

      王洪文是林彪之后的又一个被认定的接班人。“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选择王洪文作为培养对象,在1973年中共十大上,王洪文被选为党中央副主席,排名仅在毛泽东、周恩来之后。1966年“文革”开始后,王洪文只是上海国棉十七厂保卫科普通干部,这么短时间里王洪文“直升飞机式”的被提拔,源于毛泽东看重他比较年轻,又当过兵、工厂干部,再加上来自贫农家庭,是真正的不折不扣的“工农兵”出身,成分纯而又纯,身份红而又红。毛泽东曾经说过,他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另一件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可见开展“文化大革命”在毛泽东心目中有多高的地位,而王洪文又正是从“文化大革命”中“快速成长”起来的,尤其是1967年首先由上海掀起的“全面夺权”运动,王洪文在这场运动中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此后一直表现十分活跃。在刘少奇冤死、林彪毁灭之后,王洪文很自然就成为毛泽东考虑接班人选的培养对象。然而这个在“文革”中靠造反起家的打砸抢分子,能力非常有限,毛泽东很快发现他担当不起领袖接班人的重任,于是不得不重新考虑其他人选。

      邓小平是继王洪文之后的又一接班人。虽然邓小平从未被明文规定为接班人,但从当时毛泽东的一系列大动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些头绪,1975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紧接着1月上旬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补选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随后1月中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大,邓小平成为周恩来总理之后的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毛泽东在一个月之内给邓小平委以重任,足以说明邓小平实际上成为了“接班人选”。毛泽东选择邓小平这个“文革”时期中国第二号“走资派头头”作为接班人,是在对王洪文能力失望的情况下而作出的,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邓小平的能力。毛泽东当时在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尽管如此,毛泽东仍然以自己晚年的思想作为考察和判断邓小平是否能够当一个合格接班人的标准。所以,当邓小平对各个领域的工作进行全面整顿,触及“文化大革命”中实行的许多“左”的政策和理论,逐渐否定“文化大革命”时,不仅遭到“四人帮”的猖狂反对,也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忍。1975年底,毛泽东听信了“四人帮”的诬告,动摇了对邓小平的信任,决定停止他的大部分工作。不久,毛泽东又发动了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被再次打倒。

      华国锋是毛泽东在世时选定的最后一个接班人。1976年初周恩来逝世后,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华国锋于2月由毛泽东指定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4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由毛泽东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9月,毛泽东逝世。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央政治局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当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商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并通过由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决定。华国锋成为毛泽东之后中共党的领导人。

     让华国锋取代邓小平作为接班人,毛泽东仍然是以其晚年思想作为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很显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华国峰是始终追随毛泽东的。另一方面,华国峰在“文革”前及“文革”期间一直在毛泽东家乡湖南当父母官,毛泽东很欣赏华国峰的憨厚老实,曾给华国峰一个六字批示:“你办事,我放心”。这也是毛泽东在生命弥留之际考虑接班人选的一个因素。

      总之,透过各种历史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理出一条线索,这就是毛泽东晚年依次选择了刘少奇、林彪、王洪文、邓小平、华国锋五位接班人。至于他们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相信每一位华夏儿女在心目中都有自己公正的评判。

王洪文简介

      193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西新乡开源村一个贫农家庭。王洪文因家贫自幼给当地富裕人家放猪,只念过3个月的私塾。1951年4月由长春市郊区人民政府征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南渡鸭绿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曾任警卫员、通讯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随部队调防江苏省无锡市。1956年复员后,在上海国棉十七厂担任保卫科干部。

      “文化大革命”中,1966年11月6日在上海成为造反派“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司令。

      1967年2月24日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4月,兼任上棉十七厂革委会主任;1968年1月,兼任市纺织局革委会第一召集人。

      1969年4月中共九大上选举王洪文为中央委员。

      1973年8月中共十大选举王洪文为中央委员,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他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四人帮”。

      1976年10月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王洪文的党籍,撤销王洪文党内外的一切职务。

      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被告人王洪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2年8月3日因肝病病逝于狱中。

华国锋简介

      华国锋(1921年2月16日—),山西省交城县人,原名苏铸,1938年投身抗日战争,华国锋取意于“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1940年任交城县各届抗日联合会主任,后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1949年以后,在湖南湘潭任县委书记、地委专员等职务。“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始终追随毛泽东,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在周恩来去世后接任国务院代总理、总理。毛泽东去世后,他利用毛泽东给他的“你办事,我放心”六字批示,控制住了复杂的政治局势。同年10月,他在叶剑英、李先念等人支持下,代表党中央逮捕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路线的“四人帮”成员及其支持者,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他成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中共中央主席(1976年10月—1981年6月)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76年10月—1981年6月)

      国务院代总理(1976年2月—1976年4月)

      国务院总理(1976年4月—1980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81年6月—1982年10月)

      中共中央委员(1982年10月—2002年11月)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华国锋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政策,提出“两个凡是”的极“左”错误路线,使得党和国家的工作进入两年徘徊期,此后逐渐离开了最高领导岗位。从1982到2002年的四届党代表大会他仍被选进中央委员会,但他很少露面,深居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