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承受的“运动模式”之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9:51
难以承受的“运动模式”之重

□柳士同

尽管早在30年前我们就声言不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了,然而,这种以“运动”为基本特征的“模式”却以强大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年复一年地延续下来,只不过由政治转向到经济,由阶级斗争转向为高速发展罢了。

在有着两千多年集权历史的中国,“运动”是一种动员群众的最好形式,它很容易发动群众,很容易将广大“臣民”的集体无意识迅速地集中起来,以完成某些人布置的任务。几十年的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也确实为他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只有群众都发动起来了,大家思想统一了,行动一致了,并且热火朝天地按照自己的部署干起来了,他们才感到放心,才能完成任务,才能将事情办好。于是,尽管中国早已进入了新时期,尽管我们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运动模式”却作为一项“遗产”,完好无损地承继下来。三十年间,在社会上曾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诸如“经商热”、“下海热”、“招商引资热”、“圈辟开发区热”、“文凭职称热”、“大学扩招热”等等。当然,不能说任何热潮都与“运动”或“准运动”有关,但我们的不少“热”,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的“房地产热”以及随之而起的“城市化热”,很容易勾起人们对“运动模式”的回忆。

为什么一些官员如此热衷于搞运动呢?究其根本原因来说,乃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当今的官员最在乎的是自己的政绩,而当政绩又能与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利益捆绑在一起时,那这种政绩在他们心中就成为重中之重了。“把蛋糕做大”,而且做得越大越好,这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任执政者的目标。当然,这个“蛋糕”究竟最后归谁所有,谁吃大块,谁吃碎末,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既然要“把蛋糕做大”,按中国官场的惯例,那就得大张旗鼓地去做,轰轰烈烈地去做;并且是以国家政府的名义,以“发展经济”的名义,动员全体民众参与。满街的标语口号,巨幅的广告牌和电子屏幕,各种媒体蜂拥上阵,打一场新的“人民战争”,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就这样发动起来了。房地产开发可以说是当下最典型的例子,遍及全国城乡,哪个地方不在大搞特搞?圈地、拆迁、甚至不惜把眼看就要成熟的庄稼全部铲掉,不惜将才建成不过一二十年的住宅小区统统捣毁!地价房价越高,房地产就越热;房地产越热,地价房价就越涨!

由于在房地产开发的“运动”中,地方政府既是明星运动员,又是首席裁判员,所谓“宏观调控”、“抑制房价”不过是写在纸上的一些废话而已。目前,遍及全国的城市化“运动”也正是由房地产的过度开发而掀起的,许多地方政府无不以五花八门的园区开发为借口,疯狂地强占农村的耕地和农民的宅基地。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的耕地面积平均每年以1240万亩的数量递减,如果以这个速度继续下去,若干年后我们还有村庄、还有农民、还有耕地、还有庄稼么?难道若干年后国人将无须吃粮吃菜,仅靠砖头瓦片来充饥?就像二百五十多年前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并非因工业化而毁弃农业一样,我们今天的城市化也并非要鲸吞农田消灭村庄呀!但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和一心敛财的开发商,为了政绩和暴利,不惜荒废良田,并将蛮横强暴的拆迁进行到底。

“运动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权力意志压倒一切、统领一切,缺乏理性、无视科学论证。所有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全都由政府部门调配,并集中在意欲一蹴而就的所谓“中心工作”上。这种“运动模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依赖的则是人的从众与攀比的心理。中央分明说是“试点”,到地方则立马变成了“试面”,无不争先恐后,闻风即动,一哄而上;再加上巨大的利益驱动,不造就出一个声势浩大的“运动”才怪呢!至于公民的日常生活,纳税人的正当权利;至于如何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何缩小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则不仅不认真考虑,还得一律无条件地给“运动”让路。如此强制型的“运动模式”能不酿群体性事件甚以致流血冲突么?从唐福珍女士的自焚到江西的宜黄事件,无数惨痛的教训已充分证明,中国,以及它的广大民众实在无法再承受“运动模式”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