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中国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1:45
任安里《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03日   23 版)

出美国旧金山市,沿着太平洋海岸的1号高速公路向南行进,约莫两个多小时车程便可见醒目的路标——“17英里大道”。在路标指引下,车子爬上海边一座小山。当盘山公路急拐了一道弯后,浩渺的太平洋便蓦然闯入眼帘。这里是加州乃至全美最负盛名的海岸——“17英里”。世上风景如画的海滨不胜枚举,但以公路来命名的恐不多见,美国果然是个“车轮上的国度”。此路最初建于1881年,近130年来几经翻修,路边的建筑、景观也几度变迁,但路的长度始终保持在17英里。
“17英里”海滨举世闻名,在于她拥有遐迩闻名的高尔夫球场——圆石滩。球场自1917年开工营造,因外围用海边的卵石垒成,遂得此美名。1919年,圆石滩建成开放,逐渐成为美国高尔夫球公开赛的举办地。球场就建在“17英里大道”旁边,道路虽将球场与海滩分隔开来,但隔不断徐徐的海风和风中特有的咸腥。海边的风向、风势变幻多端,在球场里,就算仅有100多米的距离,用短铁击球也无法稳定判断球的落点,因此这里被公认为是全美难度较大的高尔夫球场。2000年,“老虎”伍兹就是在圆石滩以低于标准杆12杆的优势一举夺冠,名扬天下。
在这景色如画的“17英里”海滨,有个名为“中国石”(见照片,陈一鸣摄)的地方,流传着100多年前一位普通的中国移民的奋斗故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来自中国的移民,在这里靠放羊和向游客出售纪念品谋生。他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后来索性就拿岸边的石块和海上漂来的木头,在海边礁石下搭起一间小屋。在冬不遮风、夏不挡雨的小屋里,这位来自中国的移民与礁石间各种各样的海鸟和海中的鲸鱼为伴,顽强地生活着、忍受着。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海鸟从这里飞向深海;12月到转年3月,自阿拉斯加集体迁徙来的白鲸从这里游过,到加利福尼亚温暖的海域产仔,晚春时节再从这里返回阿拉斯加……当地居民没有人知道这个中国人的更多经历,也没有人讲得清他后来的去向,甚至没有人记住他的中国姓名,但人们无不深深地为他吃苦耐劳的毅力所打动,为他宁可在礁石中垒石而居,也不愿上岸打扰他人的高贵品质所感动,于是这片礁石被称为“中国石”,并用这个中国人的英文名字“乔”来命名凸向海中、直指“中国石”的陆上小角,称之为“乔之点”。
如今,“乔之点”竖起一块导游牌,上面清楚地印有“乔”当年所建小屋的照片——一堆乱石垒成的墙,几块木头支架和门板,门前还晾晒着海草。这幅大约摄于1895年的照片,证明“乔”的故事并不是传说,更彰显着北美大陆早期移民筚路蓝缕、落地生根的开拓精神。
距离“中国石”和“乔之点”不远处,就是“17英里”海滨最著名的景点——孤柏,这是一棵生长在孤岩之上的柏树,已有250多岁了。为了保护这棵树,人们将它的根部用混凝土与岩块砌成一体。孤柏代表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受到许多美国诗人和文学家的赞美,更有无数摄影爱好者在朝霞、夕阳、丽日和风雨中守候,用镜头诠释着这棵老树在不同环境中始终如一的孤傲和静美。
离开“17英里”海滨的时候,一直阴郁的天空终于下起雨来,一时间沧海呜咽、大地啜泣。圆石滩高尔夫球场里空无一人,而“乔之点”和孤柏下,仍有许多不惧风雨的游人在流连、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