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建市十年,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江苏省统计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4:35
WWW.JSSB.GOV.CN 江苏省统计局
宿迁建市十年,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首  页 >> 统计分析 >> 市县分析资料 >> 正 WWW.JSSB.GOV.CN 江苏省统计局
WWW.JSSB.GOV.CN 江苏省统计局
宿迁 2006-09-15 09:20:32
——建市十周年系列分析城市居民生活篇
建市十年来,宿迁广大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努力探索,开拓创新,使宿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消费结构日趋优化,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结构变化较大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2元,同比增长13.2%。比建市前的1995年增加4633元,年递增10.8%。不同层次的居民家庭收入皆有所提高。在收入逐年提高的同时,收入渠道逐渐拓宽,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工资性收入比重则逐年上升。
(一)各项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
城市 居民家庭的收入主要由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项组成。十年来,随着宿迁经济的快速发展,四项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1、工薪收入平稳增长,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工薪收入一直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工薪收入稳步增长对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4401元,比1995年增加2711元,年递增10.0%,主要得益于国家的调资政策及企业经济效益好转。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渠道逐步拓宽,工薪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的工薪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59.4%,比1995年减少6.1个百分点。
2、居民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和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在岗兼业,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同时,下岗职工经过多年来的磨炼,普遍克服了“等、靠、要”思想,树立起全新的就业理念,自主就业稳步推进。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436元,比1995年增加1345元,年递增31.7%。占家庭总收入的19.4%,比1995年提高15.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首次超过转移性收入,在各项收入中跃居第二位。
3、财产性收入增长迅猛,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收入增长点。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居民的投资意识逐步增强,购买投资性商品房、用旧房“养新房”的家庭不断增多,企业参股、购买保险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因此股息、红利、出租房屋等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87元,比1995年增加156元,年递增19.6%。其中,出租房屋收入118元,比1995年增加90元,年递增15.5%;利息收入7元,比1995年增加4元,年递增8.5%;股息与红利收入从无到有,2005年人均14元。
4、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但对居民家庭收入的贡献率下降。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1390元,比1995年增加671元,年递增6.8%。占家庭总收入的18.8%,比1995年下降9.1个百分点。其中离退休养老金收入1001元,比1995年增加415元,年递增5.5%。由此看出,转移性收入对居民家庭收入比重下降,主要是养老金收入增长缓慢所致。
(二)不同层次的居民家庭收入均有提高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建市以来,宿迁不同层次的居民家庭,收入皆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呈现出收入水平越高提升速度越快的特点。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家庭中,20%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546元,年递增7.5%;20%较低收入组家庭4110元,年递增8.5%;20%中等收入组家庭5877元,年递增9.7%;20%较高收入组家庭9183元,年递增12.4%;20%高收入组家庭16412元,年递增15.7%。
居民收入的总体情况说明,建市十年来,宿迁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呈平稳增长态势,但受收入渠道、收入结构的影响,不同层次的居民家庭收入增幅各不相同,收入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二、消费结构日益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也随之改善。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28元,比1995年增加2785元,年递增8.7%。居民消费逐渐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转变,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吃”的比重明显下降,“用”、“住”及非物质性消费比重上升,消费向多层次方向发展。
一是恩格尔系数趋向下降。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1972元,比1995年增加658元,年递增4.1%;恩格尔系数为40.0,比1995年下降21.3百分点,标志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人均食品消费中,粮油消费81.3公斤,比1995年下降26.7 %;肉禽消费24.6公斤,比1995年增长2.9%;奶及奶制品消费83元,比1995年增长13.9倍;在外用餐人均消费397元,比1995年增长4.4倍。
二是居民衣着消费档次逐渐提高。总体上看,城市居民衣着需求从“温”转为“美”,从一衣多季变一季多衣。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各种高档服装不但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也被各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消费者所喜爱。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衣着消费人均462元,比1995年增加255元,年递增8.3%。其中成衣消费332元,比1995年增加235元,年递增13.1%。占衣着消费比重71.8%,比1995年提高25.1个百分点。
三是家庭设备现代化程度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领域、消费层次发生了跳跃式变化,各种传统的家用电器已从“宠儿”变成了家庭的平常消费品,而那些原本昂贵的家用电脑、影碟机、空调和淋浴热水器从无到有,2005年末每百户分别拥有26台、57.5台、55.5台和47台。一户多台彩电逐渐成为时尚,2005年末每百户拥有125.5台,比1995年增加71.5台。抽排油烟机成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必备,2005年末每百户拥有57台,比1995年增加51台。由此可见,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从“实用型”向“享受型”的变化。
四是交通和通讯工具消费日益现代化。近几年,宿迁交通建设步伐逐渐加快,通讯网络日益发达,城市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迅猛增长。2005年,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消费人均733元,比1995年增加679元,年递增29.7%。占消费支出的9.9%,比1995年增加7.4个百分点。其中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分别为480元和253元,比1995年分别增加464元和215元,年分别递增40.4%和20.8%。交通和通讯工具的百户拥有量也大幅度增加。2005年末,每百户拥有摩托车、助力车、家用汽车、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分别为37辆、26辆、3辆、84.5部和120.5部,分别比1995年增加33辆、26辆、3辆、77.5部和120.5部。助力车、家用汽车和移动电话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
五是医疗保健消费增长迅猛。自从宿迁实行医疗改革、全面推开广覆盖、低水平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来,机关、企事业单位取消了医疗费实报实销的做法,诸多医疗项目已逐渐转化在个人消费名下,再加之人们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不可避免地使医疗保健支出连年上升。2005年,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308元,比1995年增加246元,年递增17.3%,增速仅次于交通通讯,名列第二。占消费支出的4.2%,比1995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六是文教娱乐消费长盛不衰。近年来,宿迁城市居民不仅在娱乐硬件的添置上增加投资,而且不断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消费人均716元,比1995年增加568元,年递增17.1%。占消费支出的9.7%,比199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文娱类用品消费142元,比1995年增加92元,年递增11.0%;教育消费487元,比1995年增加411元,年递增20.4%。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1995年的3.6%提高到2005年的6.6%。旅游是宿迁居民家庭中又一个新兴的娱乐消费热点,出市、出省旅游观光热潮迭起,2005年人均旅游支出55元,比1995年增长了7.7倍,年递增24.1%,表明居民在有了充足的休闲假日后,居民家庭具备了旅游消费能力,而且积极外出旅游,这也反映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目标发生了重大改变。
七是居住消费成为重头戏。为使居住环境更加高雅、舒适,许多家庭都对住房进行了装修改造,并打破了过去那种“墙上一片白(石灰),地面一片灰(水泥)”的装修模式,铺木地板、地毯、高级瓷砖,喷高级涂料,吊天花,装射灯等进行现代化装修的越来越多,居民建筑装潢消费支出迅速增加。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用于居住方面的消费人均343元,比1995年增加173元,年递增7.3%。其中用于住房装潢方面的消费70元,比1995年增长1.3倍,年递增8.7%。
建市以来,居民的住房面积明显增加,居住设施日趋完备,人居环境舒适优美。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宿迁城市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27.34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8.05平方米,年均增加0.8平方米。住房私有化进程加快,住房私有率已达到97.0%,比1995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住宅建筑类型显著改观,居住二居室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单栋配套楼房户已达42.5%,比1995年提高了38.5个百分点。住房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有独用浴室、厕所的比重占63.0%,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的比重占77.0%,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47.0个和59.0个百分点。还有44.5%的家庭安装了空调,92.5%的家庭拥有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比1995年提高42.5和78.5个百分点。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达到了较高水平,并朝着自动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此外,在住宅建设中因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以及规范化的物业管理,使小区内外环境优美,赛如花园。
综上所述,目前宿迁城市居民家庭生活丰富多彩,以吃、穿、用为主体的基本生活消费阶段已经逐步成为历史,以住房、教育、娱乐、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享受型生活消费阶段正逐步到来,居民的生活质量已明显提高。
三、改善居民生活的基本经验
建市十年来,宿迁在改善居民生活方面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1、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建市以来,宿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尤其是大力发展吸纳人员多、就业门槛低的加工业和服务性行业,为市民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市民收入不断增长,为提高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对低收入家庭实施有效保障。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工资分配法制化、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建市以来,宿迁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同时全力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使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
3、只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才能有效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表现为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竞争。建市以来,宿迁首先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并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扩大高中教育面,尽快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其次大力发展在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了“两后双百”工程,使大批青年及时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三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成功创办了宿迁学院和宿迁师范等高等院校,构筑起新时代竞争的人才优势,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在“科教兴市”战略的指引下,宿迁市民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有力地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4、只有努力开发低收入家庭的就业潜能,才能有效帮助低收入家庭走出困境。建市以来,宿迁对贫困人口的扶持由道义性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化,重点放在开发贫困人口的就业潜能方面,帮助他们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生存理念,通过积极就业来提高贫困家庭的自救能力。十年来,经过积极引导,大批下岗职工转变了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再就业培训,主动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很快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5、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成功构建和谐社会。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始终坚持富民优先的指导思想,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弱势群体进行多方面扶持,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四、居民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当前,宿迁城市居民中仍然有一部分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人口多,就业负担系数高,且就业者的文化层次低,导致就业者收入较低,生活比较贫困,与高收入家庭的富裕生活反差较大,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为此,在“十一五”期间,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低收入家庭尽快脱贫,为宿迁早日全面建成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