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平型关大捷细节:唯一的俘虏不是八路军抓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5:32
寻访平型关大捷细节:唯一的俘虏不是八路军抓的 2010年06月17日 13:32 三联生活周刊 【 】 【打印共有评论105

核心提示:曾任115师教导大队大队长的孙毅中将在平型关大捷的当晚和林彪、聂荣臻睡在一个土炕上。那一夜,一向沉稳、平静、内向的林彪竟一夜未睡,从晚上9时进屋一直聊到天亮。“林彪说,今天打了胜仗,精神好,睡不着觉。聂荣臻也说,是啊,我也睡不着。林彪说,我原来还想多抓些俘虏拉到太原街上示众,结果一个也没抓到。”其实战斗中还是抓了一个日军俘虏,不过不是115师,而是附近农民抓的。农民们绑住俘虏的手想把他送给八路军,可日本兵却疯狂反抗,被愤怒的农民打死埋在山上。孙毅感叹说,敌人的确有很强的战斗力。“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到活的。”

本文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20期,作者:原题:蔡伟 魏碧海 《寻访平型关大捷的真实细节》

板垣征四郎的左勾拳

从北京南站开往山西原平的京原线是一条单线铁路,清晨6点半的火车,一待出石景山后就开始进入拒马河谷。天已经开始放亮,除了学生,乱哄哄的车厢里,乘客大都是铁路沿线小站居民。上次乘坐这趟列车已经是11年前,那是去五台山,只记得当时一入山西,火车里便是厚厚一层煤灰,而黄黑混沌的景致里听到的第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是平型关。

《左传》里称山西为“表里山河”。为了保证中央政府的安全,中国古代对各省的划分从来都是割裂天险,而唯有山西独具黄河和太行山脉。从北京所在华北平原到山西黄土高原的主要通途,历来只有晋东北的大同和晋东的娘子关两路。到了明代,为加强边防而建内长城,从陕西、山西一直绵延到河北境内。著名的内三关:紫荆关、倒马关和居庸关,除了后者,都在险峻秀美的拒马河谷。在记者携带的一张70年代的军事地图上,京原线走的,正是这条经由内三关穿平型关,入滹沱河谷至原平的险峻路线。同车一位铁路老员工说,这条铁路大概是在70年代修建的战备线。如同11年前一样,火车在一个又一个的涵洞内穿行。从北京到位于晋冀边境山西境内的灵丘县250公里的路程,整整开了8小时。

记者曾经以为,京原线的险道就是号称“中国通”的日军名将、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在1937年奇袭山西的进攻路线。然而事实证明这只猜对了一半。历代中原政权修建长城,从来都是为了应对北方和西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崇祯末年李自成进军北京,也是先攻破明将周遇吉死守的内长城外三关中的宁武关,才得以扫清障碍。而1937年日本人却从平型关东面来了。正如当年的外三关并未能抵挡住李自成大军的东进,1937年的内三关也没能给板垣征四郎带来多少麻烦。曾经是阎锡山在日本炮兵学校师兄的板垣征四郎一年前曾以关东军参谋长的身份前往太原“看望”阎锡山,他进攻太原没有选择飞机或者经由大同的铁路,反而步行千里,沿蔚代公路,择从平型关——滹沱河谷——忻口一线,历时1个月才到达目的地。“板垣征四郎选择了一条几乎是S形的攻击路线:他西出北京直到张家口,从张家口南下至涞源,突然绕到平型关的左后,走的正是一年前他亲自考察过的路线。”同行的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的李华用笔在地图上勾出了这条攻击线。板垣征四郎的这记左勾拳迫退了驻守在平型关的阎锡山晋绥军防守部队,在经过激烈抵抗后,平型关中国守军全线败退。

1937年9月中旬,山西东北门户天镇、大同失守。时逢中秋节(9月19日),山西普降大雪。群众普遍相传:“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平型关)戴孝,是不祥之兆!”晋绥军在日军进攻前的全线失利,让飞扬的雪花也带上了恐怖的色彩。事实上,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倒是让一个从陕北东渡黄河、迎着日军入侵方向进发的人错过了他一生中最不想错过的一场战斗。

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时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作战科长的王秉璋此前本是中央红军著名的红1军团司令部的作战科科长。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终于在8月18日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在内战中被红军消灭的原东北军的三个师已被撤销的番号给了红军。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后,数万名身经百战的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带有青天白日徽章的国民革命军军服。八路军下辖第115、第120、第129师。其中115师由红1、红3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组成,师领导成员分别为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和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时年仅23岁的王秉璋的身份由此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作战科长。在红军尚未完全改编就绪的时候,115师主力已经在8月22日陕西三原誓师东征。第二天,王秉璋和部分队伍也踏上了奔赴山西抗日前线的征程。

8月30日,八路军部队从禹门渡口东渡黄河到达韩城县芝川镇。“周昆(时任115师参谋长)派我到侯马车站跟阎锡山的代表交涉,联系铁路运输事宜。为了便于交涉,临时给了我个‘运输司令’的头衔。当时,日军疯狂进犯,阎锡山感到形势严峻,急切希望八路军上前线,因此,整个交涉过程比较顺利。阎方代表除满足了我提出的车皮数量外,另外还拨给了我7节豪华包厢,以示特别优待。”王秉璋回忆说,当时的八路军大部分人连火车都没见过,乘坐火车上战场更让许多战士非常兴奋。115师部分一万多名官兵从山西侯马登车,沿同蒲铁路北上,经太原到达五台下车。

五台山位于滹沱河谷的南面,不但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也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老家。阎锡山的许多部属也都是五台人。王秉璋和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同乘最后一列火车到达五台,据王秉璋回忆,那天正好是1937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当时的八路军还是沿用红军时的习惯,找房子专挑大户人家。”王秉璋说,那天他们夜宿在五台一个非常气派的大院里,房东非常热情,请这些赴前线抗战的八路军官兵吃月饼。“那是我一生中吃的最好的月饼。”王秉璋回忆说,月饼是北京精益店出产的,原料分别为燕窝、鱼翅、海参、鲍鱼等。王秉璋一看这家的架势顿时觉得不对劲,担心地问徐海东:“这是什么人家呀?不会违反统战政策吧!”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此时日本侵略军已长驱入晋。当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先行入晋,与统治山西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协商联合抗日的有关问题后,阎锡山迫切希望倚重八路军抵抗日军的锋芒。双方迅速达成了由八路军运用运动战和游击战在敌后打击日军、配合晋绥军友军的协议。为了更好的与日军作战,八路军在许多方面也需要寻求阎锡山的配合。“部队一到山西地界就住进了阎锡山的老师赵戴文家,师部为此专门发了文件,宣布了一条纪律,以后部队宿营不准住统战对象(国民党军政要人和各界名流)的家。”王秉璋对住宿对象的判断果然没错:旅长徐海东让人一打听,这里竟然是晋军中地位次于阎锡山的晋绥军高级将领、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家。尽管徐海东专门批评了粗心的管理员,但“晚饭都吃了,只得住下。”王秉璋说,“第二天清晨,我们起床后就向主人辞行。房东非常客气,送给徐海东和我两盒月饼,我们推辞不脱,只好各掏出8块银元作为酬谢,但房东不肯收钱。”王秉璋不得不向房主解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八路军的纪律,不收钱就不收月饼。房东无奈,只好收下钱。“那是,我们每月只有一元钱的津贴,8元钱是我一年多的积蓄。”

就在这个中秋节的清晨,王秉璋和徐海东部继续向平型关进发。当天的那场大雨引发山洪挡住了部队去路。王秉璋决定留宿一夜。第二天早晨,已经到达平型关附近的115师师长林彪正乘坐晋绥军将领孙楚赠送的吉普车,带着几个下属和电台,亲自前往平型关和灵丘县西郊察看地形。如果王秉璋知道此时林彪心中暗自设想的那场作战方案,他一定不会耽搁这一天。就是这一夜的耽搁,让他错过了9月25日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这场规模并非很大的战斗,却是自1598年露梁海战以降,中国对日本的首次军事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