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3:08
富兰克林自传 
        绵延梦想二百年——《富兰克林自传》中文本序言

沈东子

(一)

提到美国独立革命,我们自然就会想到美国三位开国元勋。华盛顿自不待说,因统领三军而被尊为国父。杰弗逊的名气也很大,是《独立宣言》初稿的主要起草人。富兰克林虽位居第三,但其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作为政治家,他先后参与撰写修改建国方略中的重要条款,出使欧洲并缔结法美同盟,倡导废奴运动,制定美国宪法;作为学问家,他创建了美洲第一所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美洲第一家公共图书馆费城图书馆;作为发明家,他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比如避雷针、双焦距眼镜、口琴、路灯、富兰克林暖炉等等,并首次记录下墨西哥湾的寞流和北极光现象。人类历史上集政治家、学问家和发明家于一身的人物,当然不止富兰克林一人,但像他这样在如此宽广的领域,都富于创造力和影响力,确实并不多见。

作为发明家的富兰克林,已经为人熟知,他的种种发明,至今仍旧给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和舒适。但作为政治家的富兰克林,对我们依然是相对陌生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 – 1790),是十八世纪北美洲大地上的风云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载入史册的重要政治活动,他还创立了美国政坛两党之一的民主党,制定了议员选举法和新闻传播法,极力倡导新闻自由,推崇时事评论、专栏和政治漫画,力主将权力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希望建立亿蜃全新的政治体制,摆脱人类数千来形成的专制、腐败、愚昧、僵化的权力模式,实现“最好的政府,是管得起码的政府”的政治梦想。这些主张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他参与起草并修订的《独立宣言》里。

《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宪章,1776年7月4日,由来自北美十三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这天后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这篇宣言与十三年后,即1789年8月26日法国通过的《人权宣言》一道,被称为西方近代政治体制的基石。《独立宣言》寄托了富兰克林和当时许多北美政治家对未来人类社会关系的期望。宣言分为三部分,第二部分列举和痛斥了英王乔治三世对美洲殖民地实施的暴政,第三部分宣告北美十三州人民不堪忍受英国统治,决定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宣言的通过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其中的某些文字,比如关于谴责英王支持贩奴和蓄奴制,诱骗并把他们(指非洲黑人)运往另一半球充任奴隶,使他们惨死在路途中的内容,因遭到南方佐治亚和南卡罗来那二州代表的激烈反对,最后被删除。但宣言的核心部分,在富兰克林、杰弗逊和亚当斯等人的坚持下得以完整通过。

核心部分就是第一部分。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显而易见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惟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为了慎重起见,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予以变更的。过去的一切经验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是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为了本身的权益便废除他们久已习惯的政府。但是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烷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这段文字用简明的语句,向世人阐明了民主、自由与平等的哲学,其中的两个论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享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人类历史上头一次如此鲜明地阐述了人的权利,因而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的第一份人权宣言”。其次它宣称,政府的统治应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应当保障人民的上述权利,给人民生活带来安全感,如果政府的存在对上述目标具有破坏作用,人民有权改变或者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这个论点无疑是对君王统治的挑战,它的出现引起了欧洲各国君主立宪政权的恐惧,直接引发了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只有出身低微的平民思想家,在北美这片远离皇权的大地上,才能写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说,富兰克林、杰弗逊们是阿谁时代人类的先锋。民主、自由与平等,是富兰克林一生的追求。

受《独立宣言》的鼓舞,稍后问世的法国《人权宣言》,对人的基本权利划分得更为仔细,明文确立了包括有权从事无害他人的活动、无罪推定和私有财富神圣不可侵犯等具体原则。这些都是二百多年前的事。

 

(二)

二百多年后呢,世界发生了什么?还是先来看看这几百年来,世界发生了什么。一部西方文明史,是一部西方人征服世界的历史。西方人一贯认为,是麦哲伦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库克船长发现了夏威夷。要是有人问,麦哲伦发现新大陆时,新大陆上的那些人不是人吗?还有夏威夷岛上那些人呢?他们是不会回答的,只会优雅地耸耸肩。哪穆讲到麦哲伦和库克船长的死,他们也只是说,是被当地土著用乱刀砍死的,好像是被野兽咬死一般。

他们每次登上珠穆朗玛峰,都由当地人肩扛辎重,护送至峰顶,可那些人无论登上峰顶多少次,也不见历史记载,为什么呢?只因为在新大陆狩猎的人是印第安人,在夏威夷打渔的是波利尼西亚人,在喜玛拉雅山脚游牧的是夏尔巴人,在西方文明人的眼里,印第安人、波利尼西亚人和夏尔巴人哪是人呀,当然不能入西方征服世界的文明正史。西方人总是只关心自己同胞蹒跚的背影,忽略其他民族孤绝的脚印,他们的文明是他们自己的文明,如果有谁想进去分一杯羹,认定自己也是那文明中的一分子,那他必定是书斋里养出来的白痴。

还有呢,学历史时我们都知道,英国人利文斯敦在赞比西河上看见了一处大瀑布,从此在全世界的地理书上,这处瀑布便被冠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我们并不知道瀑布原来是有名字的,叫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咆哮的云”,这个名字多有诗意呀,至少比英国女王更有诗意吧?可英国人宁可营女王,也不要诗意。西方人擅长于画油画,喜欢用油彩覆盖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他们把这种艺术也用在了历史上,通过覆盖别人的过去展示自己的辉煌,于是我们只要查阅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史,就会发现到处都是西方人起的名字,加纳叫黄金海岸,台湾叫福摩萨,美拉尼西亚人民居住的岛屿成了所罗门群岛,连世代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也有了新名字,叫爱斯基摩人。这就是西方文明的由来。当然因纽特人从来也不因为西方人叫他们爱斯基摩人,就承认自己是爱斯基摩人。他们仍旧是因纽特人,他们的心仍旧是因纽特人的心,由他们书写的历史,也仍旧是因纽特人的历史。

这还算是比较温柔的做法,至于东印度公司怎样强行将鸦片卖到中国,美国人又怎样将非洲黑人变成黑奴贩到新奥尔良,将华人的辫子绑成踊串贩到旧金山,他们就不怎么愿意说了,因为无论怎样说都不怎么好听,索性不写,这样他们的世界史就比较干净了,比较适合他们的孩子阅读,所以欧洲人(移民除外)的孩子,眼睛总是很澄澈的,灵魂更接近天使,不像其他大陆的孩子,生下来额头上就写满不幸。

欧洲人总是说他们给世界各地带去了圣经,从来不承认伴随圣经而至的,还有天花、霍乱、梅毒和鸦片。有几个欧洲人愿意去回想,因为西班牙人的到达,墨西哥的阿兹台克人,在短短一百年间,就从3000万,锐减至160万?北美大湖区的印地安人部落,许多都被从欧洲来的移民斩尽杀绝?那些殖民者为了开拓新的疆界,把后退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包括树木、动物和当地人,都予以无情消灭,显示了白种人大无畏的勇气。而那些死去的印地安男人,有许多人都接受了基督教的施洗,死时手里还拿着圣经,盼望神迹的出现,耶稣将在最后关头拯救他们和他们可怜的妻儿。然而耶稣没有来。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谁都知道太阳对大地的照耀是同等的,可是自从西方人把世界划分了时区,世界便被割成了东一块,西一块,一共二十四块,中国人以为自己的国家在世界的中央,把自己叫做中国,可是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才不在世界的中央呢,中国远得很,在偏远的东方,在东八区,所以叫远东。你手里有一张1951年印刷的英文版世界地图,由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印制。在这张地图上,美利坚合众国位于世界的中央,由太平洋到大西洋广阔海域的岛屿,无论多么小,都不厌其烦地标明归英国或美国所有,U.K.和U.S.的字样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闪闪发光。至于中国,被割成两大块,分别挂在地球的东西两侧,看上去像两道棕色的饰边,而且还用国界将新疆和西藏与中原分开。

一个民族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央,说明这个民族自认为自己很优秀,有自豪感,这是无可厚非的,连复活岛上的居民都会有同样的认识,认为复活岛是“地球的肚脐眼”,你能剥夺人家的诗意想象吗?没准许多我们按读音译过来的国名,其中都含有“中国”或“世界中央”的意味,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而没准在其他国家的人眼里,“中国”只是“瓷国”或“碗国”,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三)

虽然《独立宣言》所确立的人权原则,距今已有二百多年,这二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那些原则仍旧是人类遥远的梦想。建国后的美国,走上了奥斯曼帝国和大不列颠帝国的老路,先后通过渗透、战争和赎买等手段,把疆土扩大到了新墨西哥和阿拉斯加,又击败西班牙夺取了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夏威夷,并控制了巴拿马运河。

进入二十世纪后,相信武力的美国总统,要比相信公理的多得多,他们完全背离了先辈富兰克林们所倡导的平等原则,视美国利益高于人类利益,而党派利益甚至家族利益又高于美国利益,从杜鲁门插手台湾海峡,约翰逊、尼克松武装干涉印度支那,到小布什攻打阿富汗、伊拉克,都体现出美国当代统治者的自负和优越感。民主、自由的原则,在这个时代显得很抽象,很过时,似乎很快就要成为历史,成为费城富兰克林纪念馆里的摆设。二十一世纪初的美国,距离富兰克林的梦想更遥远,而距离帝国的梦想更近了。

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确立,随着互联网、克隆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出现,一个帝国崛起的过程会缩短,同样盛极而衰的过程也会缩短,因而盛极而衰的过程也会缩短。当年奥斯曼帝国何其辉煌,鼎盛时期一度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大不列颠帝国更是了得,米字旗一路从好望角插到孟买、香港、堪培拉,其所属殖民地的面积是英伦三岛的150倍,然而所有帝国的命运,总逃脱不了灰飞烟灭四个字,从哪里来,还是回到哪里去。如今的美国人,正在用他们的行为,考验着他们先辈创造的价值观。

富兰克林毕生效力于改善人的生存状况,但他从来就不急于求成,也无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当年北美十三州与英国统治者发生冲突时,他一开始并不造成完全独立,希望能以平和的方式与英国人达成妥协。他在给自己订立的品德准则中,也把平和、谦逊放在为人处世的重要位置,但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总是有那么多麻烦,于是富兰克林们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有时还得牺牲宁静与安逸,去拯救人类于水火。从这层意义上说,他们是人类当中的佼佼者,是为上帝收拾残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