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屡“吹风” 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强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9:20

央行官员屡“吹风” 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强化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报道 2010-12-02 08:28:00
  相关新闻

  中央经济会议前望迎政策真空期 货币紧缩难持续

  资金“月末魔咒”消弭 加息预期降低

  央行官员屡“吹风” 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强化

  央行副行长杜金富: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初显,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

  ⊙中国证券网记者 苗燕 ○编辑 刘玉凤

  央行副行长杜金富1日在出席“上海-巴黎欧洲金融市场论坛”时表示,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这是近一周来第三位央行副行长公开强调要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加上近期央行多位司长公开表示货币政策应回归稳健,央行向市场传达货币政策转向的意图明显,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应有明确的预期。

  杜金富说,目前经济正朝着平稳健康方向发展,央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出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并综合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等工具加强金融调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目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

  杜金富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修复,世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央行将进一步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建立逆周期调控机制,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潜在系统性风险。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马德伦近期分别就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进行了解读。胡晓炼称,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她强调,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指出,央行将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实现政策目标。马德伦特别表示,央行希望通过政策来引导公众和市场的预期。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也于日前表示,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就是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

  在谈到中欧金融合作的问题时,杜金富昨日表示,中欧要主动探索金融市场合作,在提高市场流动性,改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共同发展;此外,应积极尝试金融工具的研发与创新,开发符合中欧市场需求的金融避险工具。

  中央经济会议前望迎政策真空期 货币紧缩难持续

  伴随着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资金面的影响显现,上周以来市场利率大幅冲高,继11月30日创出年内新高后,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2月1日续创3.3459%的年内高点。分析人士表示,年末效应、准备金缴款等多因素共同推动了本轮资金利率的强势上扬。不过,由于中央经济会议前市场有望迎来一段政策真空期,本轮资金面的紧张状况预计将不会持续。

  市场利率大幅飙升

  数据显示,12月1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1天、7天、14天期定盘利率分别为2.2420%、3.3548% 和3.7000%,除14天期品种略有回落外,1天期与7天期分别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70和4.48个基点,其中主流品种7天期回购定盘利率为连续第二个交易日站在3%以上水平。与此同时,当日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3.3459%,较周二上涨1.22BP,同时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创出年内新高。

  对于近几个交易日资金利率的大涨,上海一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表示,目前市场的确已出现部分银行资金吃紧的状况。该交易员透露,随着前期部分财政存款到期回流国库,本周银行间市场曾有某国有大行出面借钱。该市场人士同时称,整体来看,本轮市场资金利率的快速飙升,主要因素仍是存款准备金上缴和年末因素叠加共同推动。

  11月29日,存款类金融机构正式上缴约3000亿元的准备金,加上由于对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部分金融机构临近年末未雨绸缪的谨慎心理,一度造成市场“惜借”情绪发酵,从而引发资金利率快速跳涨。

  资金利率回落仍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轮资金面的紧张程度,以及资金利率的上行空间,目前多数市场人士并不十分悲观。

  据了解,上周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投氛围正出现显著回暖,主要原因就是主流机构均预期到中央经济会议之前市场将迎来一段政策平缓时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构的资金紧张情绪。

  前述交易员称,目前他所在银行的资金面状况并不紧张,而考虑到政策真空期因素,预计本轮资金利率的跳涨或不会持续,后期主流的7天回购利率将有望回复至2.1%一线。

  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俊郁表示,近期资金面的紧张,可能反映出市场过于情绪化。刘俊郁称,10月份六大行的差额存款准备金即将到期释放资金近2500亿元,而10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超过5000亿元,预计11-12月份的增量依然不低,加上目前市场传言11月中旬的信贷投放已经达到6000亿以及年底财政的“突击花钱”,短期内资金面还将保持宽裕。

  与此同时,国海证券分析师高勇标也认为,新增约1万亿元规模的财政存款以及10月份差别准备金率的到期,有望使12月份商业银行超储率由11月的1.2%强劲反弹至约2.8%。在此背景下,12月初较为紧张的资金面有望得到逐步缓解,回购利率将冲高回落,预计12月份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将有望重回2%左右的中枢水平。

  (中国证券报)

  资金“月末魔咒”消弭 加息预期降低

  央行连续第三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已成定局。受此影响,脱离“月末魔咒”后的流动性开始渐趋宽松,银行间货币回购利率尽管未能大幅下行,但需求锐减导致昨日成交总量萎缩至上一日的七成余。

  对此,分析人士称,公开市场缩量、维稳的背后,恰是央行等监管部门密切关注通胀形势,在辅以行政调控的同时,货币政策“以静制动”的体现。他表示,“地量”意味着利率持稳,央行提升基准利率的时点亦将推后。

  央行昨日公告称,今日将招标10亿元3个月期央票,数量刷新了2007年11月以来的3年新低。如果今日继续暂停正回购操作,加上周二的10亿元1年期品种,本周400亿元到期资金仅能对冲掉20亿元,并将实现38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

  由央行主导的公开市场操作,为何近几周屡现央票大幅缩量所致的“被动”净投放态势?有观点认为,央票发行陷入困境缘于一、二级市场利差过大,尤其是1年期央票现券利率与1年期基准利率之间的“鸿沟”日益拉大。而现券利率居高不下、发行利率上行乏力,导致了流动性回收任务遇阻,因此需要通过加息缩小利差。

  对此,受访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年内加息的可能性难以完全排除,但上述“鸿沟”产生的根源并不仅仅在于央票利率或基准利率本身,其更直接的导火索应该是11月22日-26日那周流动性紧态突然加剧,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连续大幅走高,导致包括央票、国债等在内的债券品种收益率全线上行。简单说,正是因为资金面的突然趋紧,使得央票现券收益率“非理性”飙升,进而导致利差拉大。

  实际上,昨日资金压力趋缓,已带动现券收益率小幅回落。央行为保证年末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安全,继续通过公开市场等手段大力回笼资金的必要性已大为减弱。

  很明显,11月中下旬乍现的“缺钱”高峰已基本过去,多数机构也提前备好了头寸,资金价格再度疯涨的基础已不存在。再加上年底巨额财政存款释放、央行减弱回笼力度、物价行政调控的深入与扩展、通胀治理渐现成效等因素的逐一兑现,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缺口也将随之收窄,央行通过一步到位提升央票发行利率差甚至加息等方式,去“弥合”利差倒挂的必要性将不复存在。

  (证券时报)

上一页  第 [1] [2] [3] 页 (共3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