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文明的征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5:04
2008-07-09 13:49:40 文/陆南网友评论 13条返回百城记首页
你无法想像包头这座黄河边、阴山下城市的天那么蓝。在黄河的河滩上,近处南海湿地的绿色、远处淡淡的天蓝色,交汇在一起,伴着黄河的苍凉,让我的心自由地漂浮。
你也无法想象这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城市里有大片的绿地,主干道建设路上的绿化带足足有两车道那么宽,这个城市同时还拥有市中心草原--赛汗塔拉,面积达到537公顷。
到了包头,你才知道这个城市的头衔多得让人眩晕--"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华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包头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则迎来了复评。有单位的人都领到了一份宣传材料,他们必须记住那些荣誉称号,以回答外地人的询问。
难怪包头的作家柳陆对我说,千里黄河走下来,竟没有一个他看得上的城市,唯有包头,让他觉得自己选对了居住地。说这话的时候,他的门外,一群工人正吊在半空中粉刷老房子的外墙,房子渗出肉色的光鲜。一切旧的东西都被埋葬,唯有新的色彩,很可能会一直看着这个城市,在未来的三年中,活在"全国文明城市"的荣光下。

民族东路为了迎接文明城市评比,在人行道上新划出的自行车道我在这个时候来到包头是我的福气。之前,我在宜昌、武汉都看到了同一评比开始前的热火朝天,但在包头,场面尤其浩大,以此判断它通过最后的考核应该毫无问题。当地的交警说,他们从河北交警那学到了"白加黑、5+2"的工作作风,热烈迎接"文明城市"评比的到来,白加黑是白天加黑夜,没日没夜地值班;而5+2则是连休息日也要在街上为文明城市忙碌着。这种忙碌要一直持续到今年8月的评比盖棺定论之时。
柳陆对包头的文明城市评比是深有感触的。由于"文明城市"的到来,为了捍卫这个荣誉,每一届包头政府都将植树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每一任包头政府都在扩建这个城市的道路和广场。柳陆曾经疑惑地向前任明星市长牛玉儒询问,这么大拆大建,城市的经济吃得消吗?牛玉儒市长拿出了放之全国皆准的理由告诉他:"要致富,先修路。"柳陆服气了,之后还写了一篇与牛玉儒市长的对谈,被人民日报转载。

街头随处可见手提塑料袋的环卫工人和志愿者包头是一座资源型的城市,这个特点到今天依然鲜明。整座城市拥有74种矿物,产地400多处。白云鄂博铁矿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铌储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
这座草原钢城最早是由走西口的山西和陕西人构成,因此在老城区东河,山西话是标准方言。而后来建成的以包钢为核心的工业城市,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支援建设者,其中以东北人居多,在包钢所在的昆都仑区,你很容易就听到类似赵本山的口音。
这座移民城市的城市规划最早由苏联人完成,也有一说是中国人根据苏联的经验自己创作而成。一开始,人们不理解,他们说荒原城市"有三怪":"一个城市规划三大块,文化宫建在荒郊,火车站建在野外。"但是,这种超前的规划却让现代人感觉到了整座城市大而错落有致的布局,它的工业区和居住区完全分开,城市绿地数不胜数。
这是中国闻名的一座工业城市,一度占据内蒙古GDP的1/3。柳陆喜欢他的城市,他喜欢在这个城市的公园里漫步,那些公园已经免费;他喜欢每天早上到街头的早点摊上吃烧麦,那是一种羊肉和大葱味道的东西,相当于广州的早茶。柳陆喜欢这样安静度过自己包头的清晨。
当然,这几天他有点郁闷,因为文明城市的评比,他突然发现,原来平时天天吃早点的地方,都是卫生不合格的去处。现在,新的就餐点还没有建起来,旧的在严格制度的面前,被毫不留情地关闭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柳陆没有了早餐,这是他对文明城市评比的一点点不满。

赛汗塔拉草原及其背后的包头市公安局大楼(左)和青山区政府大楼这是一个中国文明城市的季节。从春节后开始,包头一直忙忙碌碌地迎接诸多检查团的到来,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央的、明察的、暗访的。整座城市本来是个晚上四处布满夜宵摊的乐园,现在,这里的街道非常安静,摆摊是被禁止的,因为文明城市评比的规范里面包括店面必须齐门经营--这被看成文明的象征。
同样的场景我在一个月前的宜昌就已经看到了。街上永远都有很多人,或者骑自行车,或者走路,穿着环卫工人的服装,拿着塑料袋和小夹子,把每一片废纸捡起,扔到就近的垃圾箱里。
在包头的街区里,我又看到了这些活跃在全国各地参评城市的辛勤工人们。他们捡垃圾的过程就像行进中的文明之旅,和包头火炬接力的主题极为契合。他们在银河广场上,维护着那片巨大的绿地广场,听着交通岗亭上挂着的广播,一直播放着要人遵守的文明准则。

刘大娘(前)希望自己的房子也能参与到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去包头人T给我讲了包头人的文明故事。这是一个献血者,他原来是包头市北方重工四中的一名面包车司机,一辈子默默无闻的,没有人关注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偶然的机会让他认准了献血的路子。他第一次献血后,发现自己一下子成了被张榜表彰的名人。此后,他开始坚持不懈地献血。他的献血量让人吃惊,从1999年开始的8年中,他累计献血13600毫升,相当于3个人体的总血量。仅从2006年2月24日到2007年2月24日,他就献了1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这位普通的司机成了城市的名人,他在全国各地组织并联系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直到现在,除了工作,他的生活大概就是献血。他的事迹被报纸印在了纸上,人们纷纷赞扬他的举动,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能代表这个北方工业重镇的文明,不管怎么说,他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包头,隔上几年,这个城市就要面临全国人民的审视,更准确地说,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检查团的审视。他们来这个城市看包头文明的远征,像我一样,在2008年7月的一天,来到这里,看到了一个城市和他的市民正在实践的种种故事。(金羊网讯) 07-09 │评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