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作文训练 - 『聚焦作文课堂』 - 三槐居语文网 - Powered by 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25:43
2011高三作文训练 第一练   审题立意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文题命题的构成、掌握作文题的审题方法   
2.通过演练使学生增强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通过审读文题学会把握角度和重点,确定所写文章的立意,即表达的情感,体现的态度等。
教学重点: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作文的审题,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并认真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审读中任何一处疏漏或偏误,都会导致偏题跑题,所以,审题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二、几种常见的作文题型
   1.材料+提示语+话题(题目)+要求
2.材料+提示语+范围(体会、看法、选择一个角度)+要求
3.命题作文
三、如何审题、立意
   审题技巧
1.逐字推敲,抓住题眼,主要是切准题目的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的立意。
2.全面理解,切准关键,
3.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1.审材料
     材料是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审题时,考生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
     方法: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举例,2005年高考全国卷III语文作文题《忘记与铭记》的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分析:关键词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有很强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考生只有正确读解材料的内涵,才能写出精彩之文章。
2.审提示
   提示部分起到引领考生思维方向的作用,也影响考生思路展开的宽窄程度。
方法:要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举例,2006•高考湖南题“意气”的提示: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考生选取其中一种立意即可。如果忽略提示,就不知从何写起。
3.审话题(题目。。。。。。)
如果是话题作文,其审题核心是话题的本身,考生要理解话题的内涵,给出的话题或是词语,或是短语。,较复杂的短语,还要辨明它的层次结构。
方法:考生要审清题目的内在关系,才有可能围绕话题(题目)进行作文。
举例:从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来看,大概有如下几种类型。
⑴范围型:这类作文通常只给考生圈定一个范围,使他们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圈子里,不可超越,这种作文只告诉你范围,考生必须根据写作范围去立意提炼主旨。
⑵独词型:“诚信”、“安”、“意气”、熟悉,这些题目审题难度较小。
⑶观点型:命题人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结论,或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见解,如“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个比喻意转换后的观点就是:用真善美塑造自己。
⑷关系型:如“语言与沟通”、“自由与纪律”、“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偏见与关爱”。这类作文写作时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题目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的关系,关顾全面,不可只写一方,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解读。
⑸比喻型:如“曲径通幽”,“曲径”,词典义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优美的地方,本义是弯弯曲曲的小路,据材料和提示语可理解为是人们刻意追求,着力创造的意思,可引申为人们为处理好事情,采用的主动、迂回、曲折、委婉……的态度和方法。“幽”可理解为美景、最佳的效果、成功等。
四、作文训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没空看书啊!”
节假日,在上海的书城,人山人海,人们把看书、逛书城作为一种时尚的消遣。地上坐着的是人,书架旁倚靠的是人,楼梯两侧站立着的还是人。
    今年春节申城的书籍销售量惊人地上升,特别是以往是教辅类书籍遥遥挂帅,而今年则是以文化类书籍一路领跑。
根据以上的材料,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加以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一、要不要读书,二、如何读书,三,读何书。不管从何种角度写,都有个鲜明的观点,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佳作赏析
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奔腾着弄潮的畅想,书海无涯。人生无书,则如干涸江流,如枯裂田亩,黯然失色。人生不可无书。
书,使人拓宽视野。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如是说。翻开黄仁宇的历史著作《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眼前豁然一亮。面对悠悠中国史,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值得探讨,原来看待问题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历来被视为彻底的亡国昏君的杨广,在关于其《隋炀帝》一文中,得到了更客观的分析。我看见他华美文笔,看见他胸襟不凡;见其少为元帅平定江南;亦见其最终逃避现实,众叛亲离。拍案叫绝的,不仅是黄仁宇对于历史人物进行思想性格心理分析,更是其开阔的“大中国历史”的视野。将隋视为第二帝国的开端,关注其以自耕农为社会模式兴起,关注其以管理中层虚弱架构衰弱。书,愈读愈感到眼界的开阔与内心的充实,愈读愈感到需要思考与解答的愈多。
    书,教人修养身心。 一页心香,掩卷沉思,读书让心灵得到涵养,读书让头脑得到点拨,读书让眼神更为坚定。读诸子百家,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明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孙犁“诗体小说”,心弦为荷花淀的村民,为阜平山地的农民而震动。那朴实的善良、生活的希望、艰辛的幸福的强烈感染沁人心脾。读海明威《老人与海》,那人性的坚毅与执著给心以勇气。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
书,为人指明前程。
    当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翻开书常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书中,听先哲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每每在黑夜中回想起这句话,烟涛微茫的前方仿佛又清晰了几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启发蒙昧,拓宽视野,驱赶黑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应是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孤寂时,与伏尔泰一同体会“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当再读这本书时,仿佛又与老友重逢”。忏悔时,与雨果共同感受“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迷茫时,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书相约,生命无限充实;与书相约,社会百家争鸣;与书相约,人类勇往直前。
【简评】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文章开头即鲜明地提出观点“人生不可无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章以层进式的结构框架,论述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由浅人深,富有深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论据资料,既富有新鲜性,又富有时代感。语言流畅,整句的使用自然舒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