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下马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3:20
(2008-07-07)
早报导读
马2万“红衣人”集会抗议油价上涨
[鸡奸vs炸尸 安华与纳吉恶斗] [霹雳州政权可能变天?]
[依桑:纳吉是安华成为首相绊脚石] [马国政局专辑]
中国:中国人为彩票疯狂
国际:布什:不出席京奥等于公然冒犯中国人民
观点:好一个下马威
文萃:电视主持裸体在鸟巢边做俯卧撑走红网络(图)
● 蔡逸儒
7月4日是个大日子,一是两岸包机直航终于成行,这是大家期盼多年的好事,值得庆祝;二是台湾立法院开始进行对监察院长和委员的同意权投票,这在台湾政坛也是一桩大事,应该注意。至于美国国庆,这就不关大家的事了。
话说日前,笔者在美国在台协会的国庆酒会上,遇见当时仍是监察院副院长被提名人沈富雄。他还开玩笑的说,提名通过以后他就不能再上电视乱骂人了。结果,4日他就被立法院给投票否决掉了。好在他还看得开,说是“如释重负”,应该是真的吧。
本文重点不在沈先生个人,而是要解读此一结果的意涵。坦白的说,这次投票结果未必就是针对沈富雄个人,而且恐怕还有点伤及无辜的情形。
实情应是(国民)党、(立法)院合流,冲着马英九而来,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一个多输的局面。沈富雄个人虽然只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而且说不定还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更重要的是,这对马英九的领导威信,对国民党的形象,以及民众对立法委员的支持都是很大的挫败和打击。
党、院合流,其来有自
如果海内外的朋友能够看到台湾的电子媒体即时报道,民众的扣应反应,和接连几天的评论文章,真是众口同声的痛骂,说是国民党和立法委员胡乱瞎搞。
除了少部分指责马英九之外,有人痛批国民党没有改革的诚意,蓄意牺牲沈富雄,有人指责立法委员因为需索未遂,想要藉此给马英九难堪,党、院赢得了眼前,但可能输掉了将来。
而小马则是里子、面子全输,目前的危机处理也未必能够止血。因此有人威胁说,四年后会用选票让国民党好看。好戏还没散场。  5日,台湾媒体标题是下“马”威,明指吴伯雄、宋楚瑜联手、王金平袖手,藉倒沈富雄来呛马英九;六日,媒体更说,府、党关系正面临严重考验,马英九未来补考能否过关仍属未知,并指出台湾现在只有马英九执政团队,国民党仍然在野。
分析文章也说,党政一再不同调,马现领导危机。说是马的威信受到重创,蓝营权力生态丕变。指出马寄望党的协助,但却忽略吴伯雄等人的感受,将来可能变成党强马弱,完全执政变成噩梦一场等等。
这些讲法或与事实相去不远:由于马的一连串失误,终于导致党、院合流,找马英九出气。
其实,一般民众不清就里,只看到表面现象,但对部分了解部分情事的人来说(可能亦没人能掌握所有情事),这里面牵涉到马英九的领导、处事风格,府、党、院之间的互动关系。
许多的人和事纠葛在一起,让很多人,从党的领导人到各级党工,从立法委员到地方首长,由支持到失望到绝望,大家心怀不满久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马的待人处事、领导风格与EQ大有改善空间。
权力巩固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先说府、党关系,马先生当选之后的许多人事任命,完全没有知会党的领导阶层,他们居然也得和一般民众一样,都要在媒体上看到消息。虽然大家表面不愿公开责难,但心中的不是滋味的确是个事实。
然后又有所谓的党政分离之说,马氏阵营不少人一直认为党是一个负资产,而非正数,马比党大,对于立下汗马功劳的党工同仁也不是十分尊重,大家早就不爽。
最近的党主席人选问题,有人客套,结果马氏当真,居然还传出属意人选。虽然后来又加否认,但马英九好像又一下子得罪了一缸子人等。马显然不像是想要政通人和,事缓则圆的做法。
再说府、院关系,王、马之间的心结是否已然化解,其实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虽说台湾社会对于民意代表的一般评价不是太高,但这些人自以为在大选过程之中,好歹也曾出钱出力,选后不要说是论功行赏,就是适度的知会与尊重都不曾有过,难怪后来立法委员对于新内阁人事迭有批评。  这次的考监人选问题,马英九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一意孤行的结果当然遭来立法院以国会自主、党团民主为由,硬生生的砍了几个人下来。其实大家这种不满的情绪已经压抑了一段时间。
光这两项因素加在一起,大家就可以想象,在事前不知会、事后不沟通的情况下,国民党和立法院是否会毫无保留的支持马英九的提名人选,难怪才会有后来所谓选择性的支持,原则性的尊重之说。
国民党主席前往立法院坐镇,但又不督军,不愿祭出党纪约束,甚至对部分被提名人还采取开放投票做法。
党、院摆明了不做橡皮图章,不买马先生的账,还不要说民进党还会在其中煽风点火、见缝插针,而被提名人中确实也有一些争议性,未必是德才兼备之人。难怪刚上台的马英九这次会摔了大跟斗,马先生自有应该检讨之处。
不过危机就是转机。伤害已经造成,但事情还是要看马先生如何因应,以当年的李登辉和陈水扁为例,毕竟巩固权力也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中国古话,事缓则圆不是没有道理。
其实相对于其他人而言,马英九本来有更好的条件,国会控制在执政党手中,党也本来可以臂使指,充分配合。
如果新政府能够调整步伐、适度尊重党、院,不把各界的支持与协助视为理所当然,不再过度自我膨胀,扩大自己、缩小别人,凡事透过党政协调沟通、取得共识,这或许比强度关山、一意孤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