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问茶》:吃茶去 最风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28:20
                                                          

评《问茶》:吃茶去 最风流

                                                                                                                                                                     《问茶》封面                                                                              秦燕春博士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思路谨严,学识博雅,见地过人,游走于清末、民国文史资料游刃有余,至今已有著作数种面世:博士论文《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袁氏左右》、《青瓷红釉》二本随笔结集等。此番,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她的《问茶》一书,让读者见识了作者学问渊薮之外的“另套刀法”——不仅识茶喝茶,各地茶叶尽入口中,品尝天下之茶殆尽,而且边喝边悟边琢磨,边走边写边描摹,写出这本“茶著作”。本书最初题名备选至少有“道香茶青走天涯”和“茶到天涯”两种,可想其游历其中、品茶之余的心境和状态。此书,有心人大可当游记来读。

        秦博士显然是茶之知音,对各地各样不同品相的茶性有着甚为独到的识别能力;笔底生花功夫更是不弱,深绿浅翠一杯佳茗,在其笔下个个国色天香、淡妆浓抹,同时个性鲜明、不容混淆——她描画苏州名茶碧螺春直接借鉴了当地著名艺术品种昆曲的艺术特色,“宛如玉笛清远,低回宛转一步三回头处一套昆曲,一套烟波画船里的雨丝风片,一套惊梦寻梦,一套拾画叫画,一套幽媾神欢”;铺叙浙江名茶龙井则跟杭州的城市性格做一类比,“真正的好龙井,一如杭州城,那是处处准备好了的茶,要豪放有豪放,要收敛有收敛,见多识广又能从容得体。不过,略略还是有着几分江南的书生意气,是箫心敛着剑气,绸缎里面包裹了一把好快刀”;她说明前芽茶常常“香得飞扬跋扈、香得尖利、甚至香得浮躁,一如未经打磨的青春”从而显现径山茶的平和、淡泊、温润超然正是“茶到中年”;她比较安徽名茶六安瓜片与太平猴魁的区别,是“猴魁之滋润中多些刚猛,瓜片之清幽中更为秀气。猴魁另有质朴,而瓜片香得有点‘娇’”;在湖南安化黑茶中,她甚至体验到高迈的《德道经》一样的体验,“这样一种‘历劫修行’之后的厚、甘、平、易、长: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读者自可于书中见仁见智。

        除了文字惊艳,此书亦可当“绘本”来读。《问茶》一书全部插图是由作者亲自遴选的、与茶貌似毫无干系实则韵致呼应的书法、绘画、篆刻,兼之作者加以精巧的图录说明,勾连茶艺文艺而不生硬,可谓别有旨趣。她谱写散氏盘、大盂鼎、怀素草书、宋徽宗瘦金体、颜真卿《勤礼碑》、泰山佛说《金刚经》、弘一法师行书联的文字幽微如画,不比其描摹茶意的文字逊色。

        值得一提的是《问茶》一书中第六辑《神秘“野生茶”:北回归线上的照亮》。作者于此着墨尤多。这条线所涉范围,不仅产生了世界上三大宗教,且是茶树生产之主要区域,各种好茶均出自此。气候适宜,土壤相洽,山岭繁多,日照普遍,茶树生产一带延展,连绵不绝。

        “吃茶去”本基于好茶、好水、好壶、好环境而去,尤以清爽的大自然环境为佳。记得早些年去云南腾冲、徐霞客所述的极边之地,游览处有一茶店,面前有青山、溪水,风涌,树响,水哗,兼有地热之水泡当地茶,一杯在手,仿佛人浮在尘上,飘飘荡荡,有不知天上人间之叹。“吃茶去”还基于茶背后的人文背景,吃茶本就有吃历史文化之概,一茶厚重,关乎它的前身后世,关乎它之中潜伏的人文“故事”。这本《问茶》可以说这方面达到极致,各种茶品与当地的人文“故事”、民风人情、地质人性囊括其中,风骚、雅趣并存,茶史、人性统一,视接万里,心极广袤,无所不包,无地不风流,无处不关情。这种史料的品鉴与个性的问茶、品茶、谈茶之叙述,使这本书既好读耐读,又主旨鲜明,在平淡之中还原本来面目,迹近“吃茶去”三字之古典意义和人文情怀。如此一书《问茶》在手,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笔触所及,问茶、寻茶、喝茶、品茶、吟茶,走遍天涯,在风土人情之中,领悟茶之厚重历史、文化和价值。  来源:宁夏广播电视总台http://www.nxtv.com.cn/article/bookcmt/20100906204612.html  

老竹山人图书馆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老竹山人” 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老竹山人图书馆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老竹山人图书馆”,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它报纸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老竹山人图书馆”,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