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黑龙江地方志的特色--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35:48
近代黑龙江地方志的特色 ——兼谈其对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构建的影响 王耘 2010年10月22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代黑龙江地方志的特色--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地方志是关于一个地方历史和现状的文献著述,是当地地情的载体,保存了一个地方极其丰富的历史资料。地方志不仅对于研究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特色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它本身就是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清朝时期,黑龙江的地方志主要由客居黑龙江的文士编纂。这一特点,对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朝政府一直比较重视编纂地方志,雍正朝以后更是形成了60年一修地方志的传统。一般来说,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江南各地,地方志在区域文化构建中所起的作用相对有限。而对于地处边陲的黑龙江而言,由于建省较晚,文化发展较为滞后,地方志在区域文化构建中所起的作用就比较明显。根据1935年朱士嘉的《中国地方志综录》汇载,按当时的行政区划,黑龙江总志、府志、县志、乡土志的总数共有26种。这些存留下来的黑龙江地方志,许多都是由清朝时期客居黑龙江的文士所编纂,其中包括一些被统治阶级认为有罪而强制迁徙到黑龙江的流人。黑龙江地方志编纂主体的特殊性,使黑龙江地方志呈现出一些独有特色,进而影响了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的构建。概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志中清晰的传统文化印迹,使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兼具内地与边疆的特色。长期以来,由于地处边陲、开发较晚等原因,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明清易代,虽然东北一跃成为清代皇族的龙兴之地,政治地位大大提升,但依然没有改变边疆性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小。清朝时期,黑龙江地方志的编纂者,有的原本就是江南名士,如撰写《龙沙纪略》的方式济,撰写《黑龙江述略》的徐宗亮,纂修《黑龙江舆地图》的屠寄;有的则曾长年在关内为官,如撰写《黑龙江外纪》的西清,记述《皇华纪程》的吴大澂等。这些编纂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这使他们所编纂的黑龙江地方志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清晰的传统文化印迹。这也使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兼具内地与边疆的特色。

  地方志中保留的风土民情,成为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构建中的宝贵历史记忆。由于黑龙江地区与中原、江南等地的环境有很大区别,客居黑龙江的文士在编纂地方志时对黑龙江的风土民情尤其关注,对黑龙江“河山之秀特,人材之嵚奇,物产之丰阜”都赞叹不已,对黑龙江“史传既少,记载之遗,官私复无出版之作”的情况都惋惜不已,因此都将记录黑龙江丰富的风土民情作为自己的责任。比如,在徐宗亮的《黑龙江述略》中,将当地的风土民情、生活习俗详列一卷,名为“丛事”,其中对黑龙江地区嗜酒之风、不重茶饮、盛行袋烟、腌渍酸菜等,均有详细的记载。他们在记录风土民情时,不仅热心搜求当地的传说,更注重实地调查。这些关于黑龙江风土民情的记录,成为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构建中的宝贵历史记忆。

  地方志中的政治认同,成为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基础。清代黑龙江封禁时间长,当地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不强。客居黑龙江的文士,一方面大多来自中原、江南各地,受传统文化影响,他们对大一统的中国始终具有强烈的政治认同,即使是一些政治上受迫害、被边缘化的流人也始终保持这种政治认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黑龙江地区,对黑龙江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一些人尤其是流人在自我身份的认同上已经将自己视为黑龙江人,因而在他们编纂的地方志中,大多极力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推动黑龙江当地人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他们反复论证黑龙江地区虽属苦寒之地,但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和中原汉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去中国绝远乃传其制”,因此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认为,“中国山川莫尊于辽东”,虽然经历了各朝代的“郡县变易”,但“人随地迁,均之中国也”。这种地方志中体现的政治认同,成为近代黑龙江区域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近代黑龙江地方志的特色--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主题为"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的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黑龙江纪检监察机关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黑龙江纪检监察机关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安徽岳西: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房产、地产、民生的期盼--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改革我们的学习--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的未了“情结”--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小康目标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瞿秋白就义的前前后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关于人性的断想--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吴仁宝的“独门秘笈”--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学习的辩证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123 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目录--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刘淇二三事--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党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党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党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