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万人冒雨排队见市长 求房求地求保障/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0:04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广州市民关注十大热点问题
住房困难保障,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申请等。
单位不为个人缴住房公积金
夜间施工扰民
拖欠工资、加班费
企业噪音、气味等影响周边居民
酒楼、食肆等噪音、油烟影响周边居民
高架桥、内环路等城市道路噪音影响周边居民
农村土地被非法征用、挪用征地款等
有线电视相比以前变化不大、但收费贵、服务差
公交线路规划及整理
资料来源:香港《文汇报》制表: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广州市26日试行三级联动接访活动,数万名市民冒雨排队上访,上访焦点集中在住房和环境方面,还涉及到农村土地被非法征用、挪用征地款等。有分析称,“上访洪峰”现象背后所凸显制度困境,政治生活中的“民意淤塞”也就难以避免。
上访焦点集中住房环保
排在最前面的何伯表示,他要向张广宁反映房屋拆迁的问题。为了向市长申诉,他从前天下午二时许就带了干粮和水来排队。排到前面的蔡女士也表示,她要向张广宁反映的也是拆迁问题。紧接着的另一位市民则投诉:祖屋被政府征用,却连发票收据都没有。
在26日的接访中,最热门的两大部门是国土房管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锦汉2号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的座位前围满了中老年人,这支五六十人的队伍从早上9点就开始保持阵容,一直延续到下午2点。而馆内唯一能够超越的,就是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谢小丹面前蜿蜒不绝的长龙。用谢小丹的话来说,“没吃过饭,也不敢喝水,就上了一次厕所,除了接待就是接待”。
劳保社保是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我们每天的投诉量都在200单左右”,崔仁泉显然对现场的火爆有所预料。而国土房管占尽了房与地,两个民众最关注的字眼,年处理信访量一直位居三甲,谢小丹6小时接待201批来访人员,也堪称当天万人接访之最。
也正因为如此,分管城建的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26日吸引了大批为“房”所困的市民。“房”,是苏泽群接访点最“火爆”的一个字眼,在他接访的18个人中,基本都是反映回迁、拆迁、房产证等问题。苏泽群向来访的特困户承诺:“广州(市民)不会没有房住的!”并当场表示,“如果你没有房子住,我就马上给表格你填,马上申请(廉租房)。”
“热门何时变冷?”备尝排队之苦的市民向局长们提出类似问题。崔仁泉强调,大接访最终要促进的是日常小接访,提升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要是见你们的机会多一些,大家就不挤了”,排队的市民这样说。“要是什么事都要见我,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有问题”,崔仁泉这样感慨。

广州数万名市民冒雨排队上访
市民鼓噪 特警出动
由于面对面接访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为了将自己所反映的问题表达透彻,很多市民都自带了详尽的上访材料,希望能借此机会解决难题。为防止人群过分集中而引发突发事故,主办方加强了戒备。接访现场停放了11辆警车,大批民警在门口守卫,还拉起警戒线,维持秩序。
整个接访期间,雨势有增无减。由于长时间淋雨及等待,市民一度群情激昂,出现鼓噪场面。主办方紧急调集了几十名特警到场。警察们头戴钢盔,手持盾牌,集结成队,使得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未几,情势逐渐平和,特警们才列队撤走。
而在场馆内部的接访现场,则分成候访区和接访区。市长张广宁及交通、人事、劳保等20个部门负责人各摆一个摊位,一字排开。需反映问题的市民,先在现场领表登记,再像银行轮号一样,按次序与官员当面交谈。
期间,张广宁市长步入接访区时,一度出现混乱,市民蜂拥而上,场面几乎失控。持续20多分钟后,市民才在工作人员的疏导下排队依序候访。
镇长接待 上访冷清
据悉,广州市其它八个副市长也在市区各大公共场所设点接访,前去反映情况的市民也相当踊跃。相比之下,最基层的镇长接待点,则显得冷清得多。
早于2005年11月,广州市就建立“市长接听日”制度,定期由市长、副市长到“市长专线电话受理中心”接听市民来电,听取意见建议。由市领导直接接听民众电话并形成行政制度的,广州在全国亦属首创。
此次接访活动乃市长接听市民热线的“变脸”。广州市政府希望,通过三级领导联动接访,变间接沟通为直接对话,变上访为下访,变单一接访为公开接访,拓宽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深入了解民情,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上访洪峰”凸显制度困境
从击鼓鸣冤到拦轿告状,千百年来,中国民众习惯于通过上访申诉冤情。在26日广州市首创的市长接访日里,数万名民众冒雨轮候上访。反映的恰是政府日常运作中接访渠道不通畅、接访机制不健全、接访功能乏力等问题,
民主社会表达民意的四种重要方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媒体舆论和信访。但在中国现实国情下,前三种方式,或是条件不成熟、正处在于建设中,或是尚未取得大范围的民众的信任,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充分。因此,所有民意表达的压力都交给了上访部门。
扮演“社会安全阀”角色的信访部门,往往是各苦主在选择游行、抗议等示威性活动前所采取的最后措施。且在实践中,信访部门往往披上“独立设置的行政机构”、“领导直接过问”的色彩,更被许多民众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目前所设置的信访机构庞大而分散,整个系统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再加上信访机构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权限,很难就具体事务作出决断。有人形象地说信访办是“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了;什么都不能不管,什么也都可以不管”。而这种“传达室”和“邮局”式的归口转处,只能导致多数信访群体对政府产生更大的失望与不满。
事必市长过问是“人治”
信访手段失效,怀有“清官”情结的广大民众只能寄希望于行政首长的亲自过问。因此,与市长面对面倾诉,成了众多普通市民的美好愿望。然而,大到拆迁征地、失业保障,小到噪音扰民、拖欠工资,数百万人的切身难题都要市长帮忙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
就上午的接访活动看,排队轮候的近万名群众,最终得以见到市长一面的,不外乎三十几人。难怪排不上号的市民慨叹,“再多几个张市长也应付不来啊”。
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一语中的,通过接访日由市长亲自过问解决个案问题,“这本身就是人治的表现”。他认为,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知名法律专家贺卫方称,皇帝或士大夫微服私访考察民情,这些方式只能解决很局部的问题。倘若制度上始终存在不确定性,上访就会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
从某种意义而言,信访只是社会局部的问题,却折射出整个社会治理上最根本性的缺陷。建立通畅的渠道,释放民怨、反馈民情,关系到政府与民众能否在矛盾与冲突中重建信任关系,能否确保社会稳定。
与“上访洪峰”相比,哪里天市长接访点无人问津、门可罗雀,那才是真正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