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老百姓为什么“通宵排队”见市长?(新京报 2008-3-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0:41
老百姓为什么“通宵排队”见市长?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3-21 8:18:34 · 来源: 新京报

为什么很多问题非要市长批示或重视以后,才有可能解决?说明基层官员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的问题依然严重。显然,这还是批示治国而非依法治国。还有就是上级放权还不够,导致下级官员在解决问题时缩手缩脚。
3月20日是昆明的首个“市长接待日”。头天晚上8时许,门前就有57人在排队等候接待,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一位老太太抱着被子,准备通宵排队到天亮。(3月20日《生活新报》)
这么热闹的排队场面,当然不是为了一睹市长的风采,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但这么多的问题都交给了市长们,又不免让人担忧,市长们纵有三头六臂,又有什么样的分身术能让他们事必躬亲、一一解决?
据报道,“市长接待日”现场设有4个接访室,同时安排4位领导接访群众。为避免让群众久候及保证接待质量,接访首日将会控制上访的群众数量(预计会控制在1200人左右)。这样算下来,在“9时至12时、13时至17时”的7个小时接访时间里,平均每个接访室要接待300人,平均每小时接待42.9人,平均每个来访者被接待时间1.4分钟。而拖到通宵排队等市长接访的案子,一般都是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绝不可能在短短1.4分钟内当场解决。
因此,“市长接待日”更多的是起到“提起议程”的功能,它等于告诉百姓,你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将研究解决。而更多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协调工作还在后面。就算当地有十个市长副市长,每月只举行一次“市长接待日”,每次只接待1200人,平均每个市长每月要解决120个人的上访问题,20个工作日,平均每天就是6人。就算市长们全部精力都用在这些地方,显然也已是不堪承受之重。
既然市长们不可能亲历亲为解决问题,但民众还是抱着莫大的期望通宵排队见市长,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很多问题非要市长批示或重视以后,才有可能解决?说明基层官员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的问题依然严重。显然,这还是批示治国而非依法治国。或者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上级放权还不够,导致下级官员在解决问题时缩手缩脚。
二是为什么人民群众非要等每月一日的“市长接待日”才能把声音传递到市长们那里,其他29天呢?此前,昆明市已经通过当地媒体大张旗鼓地公布了当地官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电话。按说,昆明的民众找到有关官员会容易得多,但市长接待日的火爆,恰恰说明,仅仅有官员的联系方式还是不够的,如果“要么不办”“要么不敢办”的问题不解决,公布联系电话也没用。
群众通宵排队等待市长接访,告诉我们建立各级官员直接对当地民众负责的机制依然迫切。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一是各级政府要依法放权。二是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公民之间的法律契约关系,一个制度创新就可以相当程度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采取政府回执制度,公民有什么问题反映到政府机构那里,都必须给予书面回执,能不能办,为什么能办,为什么不能办,什么时候办等,都在这个回执里写清楚,并且可以作为事后向官员问责的凭证。
三是公民的表达渠道要进一步畅通,不妨通过“网上接待”的方式,一天24小时开放群众表达,并且开放后面的跟帖,让老百姓一道帮助市长筛选那些亟待解决的“疑难杂症”问题。总之,只要有诚意,开诚布公,放下身段,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在平时,解决在基层,而不必集中在“市长接待日”。
□童大焕(北京 媒体从业者)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guanchajia/2008/03-21/018@081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