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会计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2:41:07
http://www.ckexam.com/zhongji/cwgl/fudao/20080630/100257929-2.html

2008年会计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十二
来源:中国财考网   2008-6-30
-
《财务管理》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上)
今天开始总结《财务管理》的最后一章。本章其实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财务分析(第一节至第三节);业绩评价(第四节)。其中的财务分析又可以分成两部分内容:财务分析的方法(第二节);财务指标分析(第三节)。至于本章的第一节内容,基本上属于套话,加上这节内容并不重要,因此本斑竹就不再赘述了。所以,对于本章的三大内容(即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指标分析、业绩评价),本斑竹将分三贴予以总结。今天先来总结财务分析的方法。
教材上共介绍了三种财务分析的方法:趋势分析法(水平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具体内容如下:
1.趋势分析法(水平分析法):该种方法是将两期(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的指标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这种方法有两种计算方式:
(1)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100%
(2)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100%
由于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因此其使用率比较高。
2.比率分析法:该种方法是将某些彼此存在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据以确定经济活动的变动程度。这种方法有三种计算方式:
(1)构成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100%
(2)效率比率=某项财务活动中的所费÷该项财务活动中的所得×100%
(3)相关比率=某个项目的金额÷与该项目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的金额×100%
这种方法往往是因为特定的分析目的而选择使用的。
3.因素分析法:该种方法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其中的分析对象是指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这种方法有两种计算方式:
(1)连环替代法。下面举个例子来解释什么是连环替代法:比如指标R是这样计算出来的:R=A×E×F;假设:基期的A=111,基期的E=555,基期的F=999,那么基期的R=111×555×999=61543395;再假设:分析期的A=123,分析期的E=456,分析期的F=789,那么分析期的R=123×456×789=44253432;于是,A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123×555×999-61543395=68196735-61543395=6653340,E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123×456×999-123×555×999=56031912-68196735=-12164823,F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44253432-123×456×999=44253432-56031912=-11778480;验证一下:分析期的R-基期的R=44253432-61543395=-17289963,A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 E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 F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6653340+(-12164823)+(-11778480)=-17289963,分析期的R-基期的R= A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 E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 F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
(2)差额分析法。借着上面的例子再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差额分析法:A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123-111)×555×999=6653340,E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123×(456-555)×999=-12164823,F因素变动对R指标的影响=123×456×(789-999)=-11778480.
《财务管理》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中)
财务指标分析包括两部分的内容:基本财务比率分析(基础部分);综合指标分析(综合部分)。本贴说一下作为基础部分的基本财务比率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A)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负债×100%=(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现金流动负债比例=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B)
4.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以外的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金额+其他或有负债金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资产运营能力指标(C)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净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D)
10.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11.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2.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营业收入÷〔(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13.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360〕÷营业收入
14.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营业成本÷〔(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15.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存货余额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360〕÷营业成本
16.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17.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360〕÷营业收入
18.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净值年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19.固定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净值年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360〕÷营业收入、
20.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21.总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360〕÷营业收入
22.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23.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获利能力指标
24.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25.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26.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27.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利润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
28.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9.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30.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数年末数)÷2〕×100%
31.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年初数+资本公积中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年初数)+(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年末数+资本公积中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年末数)〕÷2}×100%
32.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报告期时间+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33.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平均股数=(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净利润÷资产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平均总额÷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总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平均每股净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资产平均总额)×(资产平均总额÷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普通股平均股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比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34.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数
35.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6.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发展能力指标
37.营业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本年营业收入总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38.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总额×100%
39.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40.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所有者权益年初数) ÷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41.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年初资产总额×100%
42.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本年营业利润总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43.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净额×100%
44.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总额÷三年前营业收入总额)的三次开方-1〕×100%
45.销售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本年销售收入总额÷三年前销售收入总额)的三次开方-1〕×100%
46.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的三次开方-1〕×100%
上述46个公式可做如下分类:1~3:短期偿债能力指标(A);4~8:长期偿债能力指标(B);9:资产运营能力指标(C);10~23: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D);24~36:获利能力指标;37~46:发展能力指标。A与B又可归类为偿债能力指标;C与D又可归类为运营能力指标。
《财务管理》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下)
今天说一下如何利用昨天所说的指标进行综合指标分析。教材上说了两种综合指标分析的方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由于沃尔评分法存在着诸多缺陷而且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对该方法大家只需做个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下面重点说一下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母体,进行层层分解,找出相关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具体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净利率×权益成数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1-资产负债率)
=(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总额+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费用)/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1-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费用〕/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1-(平均流动负债+平均长期负债)/(平均流动资产+平均非流动资产)〕
上述公式的基本公式就是其标红的部分,大家只要按照基本公式中的顺序用连环替代法〔连环替代法的运用见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上)〕进行计算,就可得到基本公式中的三因素对净资产收益率影响程度的结果了。
最后,说一下业绩评价。业绩评价属于非重点内容中的非重点内容(这么说并不代表在本部分出题的可能性等于0),其意义、内容、指标、标准、报告的内容大家可参见教材,这里说一下评价方法:
业绩评价的最终结果用优(A)、良(B)、中(C)、低(D)、差(E)以及评价级别(参见教材)来表示,其所对应的分数大家可参见教材。分数用以下公式计算:综合业绩评价分值=财务业绩定量评价分数×70%+管理业绩定性评价分数×30%,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因几乎不考,所以本斑竹在此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