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董家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2:42
             夜宿董家山         夜宿董家山,缘于奇人董林祥。      去年我去上虞上浦寻访东山文化的“活字典”俞振祥老先生时,无意中结识了奇人董林祥。为甚称他奇人呢?他亲手把一间老房子修复的像电影中的古宅!论文化,他小学也没毕业。论手艺,他只是个泥水匠。但他修复古宅的匠心和手艺却颇让人称奇,并获得了众多媒体的赞誉。喜欢上他的古色古香的老宅后,我经常带朋友们去参观,一来二去,对董家山村成片的古宅和董家山的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和他有个约定,邀请村内几位年纪大的老人,一起吃晚饭,听他们讲讲董家山的故事。     立秋晚,我坐在董林祥的古宅内,与董林之、董林祥、董海章、俞政耀、俞振祥、俞达真、董爱娟等人一起用餐。他(她)们平均年龄约70岁,从小生活在董家山,自然,叙谈董家山的往昔成了我们共鸣的话题。     董家山村旧属十二都,位于上虞市南12.5公里,2006年4月与附近的方弄、横汀、姥山、甲仗合并设立东山村,所以董家山也称东山村了。董家山以董、俞二大姓氏为主,董姓有420人,俞姓240人。虽然总人口只有约800人,却出了俞少俊、俞文杰、董新军、金小义、俞一弓、俞伟、俞英等7位博士,38位大学生,24位企业法人。      董家山背靠东面的狮子头岗,民居依坡而建,东南面是晾网山,东北面是象鼻头岗,西面是田畈和塘埂,埂外是曹娥江。整个村子安静地枕在三座山的怀抱中,酷似睡在一只巨大的燕子窠里面。狮子头岗朝西面的田畈直线对下来,田畈中间有一株造型如球的古樟树,狮子头岗又非常像狮子头。这二种吉像被风水先生喻为“泥蛇盘燕”和“狮子滚绣球”。近百年前,村庄西面全是茂密的竹林,整个村庄如隐藏在里面一样,外人远看是难以发现。进竹林里面,村惟一的出口只有栅子门口与歪巴台门处二道门,其他都是房子和围墙连到象鼻头岗和晾网山,这样的封闭自然出于防守考虑。惋惜的是那颗绣球古樟71年被作修船料砍伐,再难现狮子滚绣球的风景了!      董家山董氏和上虞石浦、渔家渡、洪桐、庙湾的董氏都出自新昌雪溪一脉,先祖可追至宋时衢州龙游立德乡金紫荣禄大夫翰林大学士时用公,在龙游立德历十四世后,汝为公迁居雪溪,成为雪溪董氏始祖,之后汝为公弟侄散处浙西湖郡、宁国泾县、上虞洪桐、庙湾、东山下、嵊州长桥、北京及会稽渔家渡各成一派。董家山始祖是久一公子,行万十八,讳应明字仲光号云樵,生于宋乾道元年(1165),卒未详。他由新昌雪窦始迁上虞之西南东山下,他的儿子良四生于宋嘉定五年(1212),讳王与字玉如号荆隐,太学生,良四由东山下卜居狮严山下(俗称狮子头岗),从此子姓繁昌,世传耕读,素称望族。传说董家山村在称“董家山”之前,叫“陈里山”,董良四来之前,已经有姓陈人家居住,后来董姓人脉旺盛,逐改称“董家山”了。      席间,董林之捧出了他珍藏的一套民国五年修撰的董氏家谱,据悉这是董家山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董氏家谱,这套家谱共六册,由董恕忱牵头,和族长学文、式江、万方、渠清等人共成斯举,当时修谱费用除妇女外每大丁出洋一元,小丁减半。谱局设在恕忱刚修缮过的老屋内,此次修谱参考的是恕忱所藏的旧草谱和他父亲馨圃所手抄各稿,由钱季集任总纂事。宗谱首序由上虞县知事岭南张应铭撰。     翻看董氏家谱,从内容广泛细微的董氏家训上,体悟到董氏先人对后代的教育理念:比如克勤克俭家未有不兴隆者,好惰家奢家未有不败亡者;为恶之人,病在不思,有思则恶意渐销为善;人患在求报,求报则善念不诚;财为养命之源,重之固也,而有时亦轻斟酌于轻重之间,用不至病其滥省,不至识吝贵视乎,事之当与不当而已;教子当在少时,盖幼年天性未漓,引之人善较为易,易苟任其放荡而不之教,则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不流为放僻邪侈者鲜矣;凡人家冠婚丧祭,当量家财之厚薄行事,慎勿过尚铺张,致财用缺乏迨亏累日深粥田宅,以弥补悔之晚矣。  
     董家山俞氏是从岭南许宅分支而来,岭南许宅则来自嵊县下旺。初到董家山是乾隆六年,始祖是第36世的朝崇公。俞氏从朝崇公始到现在已历九世,排行是“世传忠厚信,朝廷永安宁,佩服章程。”俞氏的祠堂建于光绪元年,堂号是“承贤堂”,里面挂有节孝、文元等匾,祠堂现在依然完好,只是里面的结构有所改变了。俞氏家谱曾于民国38年修过,可惜二十多年前被人放在村配电箱后面,电器着火而毁了家谱。朝崇公到董家山是给董家人做长工的,他儿子子贤非常孝顺,父亲常派他去岭南许宅姑姑家借米,有次过年借了二斗米刚回到家,父亲朝崇公死了。过去人死了是不睡白地不睡蓑棺材,子贤卖了所有的家当,把父亲葬在了晾网山,坟墓的具体位置和朝向,子贤根据自己看的跺柱相而葬。有个风水先生路过朝崇公的墓地,他用相盘一格,发现此墓按风水学来说不差一毫,属于寅葬卯发。子贤死了父亲之后,日子难过,就去横汀大湖底看鸭卖鸭子为生,在章镇卖鸭子时与花坎的佃王叶相臣相识,通过他的帮助,子贤逐渐发迹,娶了玩石的王氏,生了心灿,心灿又生三子,步云、步月、步善。步云又生五子,步月生一子, 步善生三子。由此俞家慢慢在董家山繁衍不息。      董家山从董氏卜居后至少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了,为何难觅明以前所记载的三个董氏祠堂、十个景点及众多深院大宅呢?令人扼腕的是明嘉靖年间,一场大火屋尽毁。现在所看到的建筑,是经过一段时期的修养生息,清民时期董家山人在废墟重建的结果。现在看上去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宅有:培坤太公的老台门、嘉祥太公的大厅、培圣太公的八间头、培圣太公哥哥的上坎台门、 俞再兴的甫记台门、董岳政的十四间头、董斐园的上虞第一座木结构三楼、董恕清的十六间头,其他还有说不出来历的小台门、杨店王台门、幼记台门、歪巴台门等等。   
     解放前概括董家山有名气的佃王的顺口溜是:元杏甫正传,分别指的是元大佃王、杏甫佃王、三一佃王、岳政佃王 、兆传佃王,三一佃王的孙子是俞再兴,因为俞再兴是老大,所以村人都称他大佃王,他住的房子称甫记台门。甫记台门对嵊州越剧名伶界来说是很有感情的,凡是有名气的越剧名伶基本上都到甫记台门唱过戏,接受过俞再兴的资助,越剧名伶在上海初期通过俞再兴得到玩石王延松的帮助和照应。所以现在有越剧名伶要出钱来修复甫记台门的传闻。岳政佃王做过老和平乡长,他的儿子董斐园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术精湛,曾任县参议员。    “闻乐不知有俗味,韶光何幸留人寰。”董家山村曾有四套大敲,每年正月里,为迎“岳帝菩萨”所用,毁于破四旧时,其雕工的精湛和考究,看到过的老人回忆起来都惋惜不已。四套大敲中,以八音轩为最佳,是八个雕花师傅花460工完成的,雕的是天官赐福。闻韶轩雕的是西游记,新闻韶轩雕的是水漫金山 。这四套大敲都是大佃王俞再兴请玩石的雕花阿文负责雕刻,雕花阿文个子不高,人精瘦,常戴付圆眼镜,虽其貌不扬,但他的雕刻技术却是炉火纯青,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玩石村保留下来的一套“韶成轩”,和曹娥庙内所有的小头子了。      成语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和董家山老人们的谈话犹是这感觉。他们把自己几十年对董家山的阅历,慢慢的酝酿成三三两两的断句,讲给我听,这不是从典籍和电脑上百度可以得来的,尽管他们说的不一定都准确,但绝对是引导着民间主流。一个村庄的文化亦是多种文化交融起来的,比如丧葬文化、婚俗文化、孝德文化、耕读文化等等,而我把老人们所知道的记录下来,或许将来有补于村文化的建设吧?这样想来,立秋晚夜宿董家山,是个值得记忆的夜晚了!                                                                       2010年8月14日  
                                                                                 於南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