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与馒头--《无级》和《功夫熊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5:32
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个举重若轻、大智若愚,一个牵强刻意、矫情虚伪,哪个更能够引起我们广大观众的共鸣,有目共睹,馒头——自己都没有想明白的故事,却希望来涵盖宇宙人生,包子——深得太极精髓,四两拨千斤,化宏大哲学思想在一个小小的抢包子的游戏,透着无厘头的古灵精怪,观众看得开心乐和,也不会少了人生领悟,这就是差距。
在中国一直以来自诩为中国电影界盛事的上海电影节这一周,有近300多部电影在上海各大影院放映,但恐怕没有一部有着《功夫熊猫》在上海影城2厅放映时的火爆场面。
随着该片在全国的公演,举国的观众再次感受到了好莱坞式幽默的风趣和好莱坞电影制作的精良,每次的反映,观众总是从头笑到尾,还不时响起掌声。
全片虽是全盘好莱坞制作,却无时无处不透出中国元素。影片一开始就让中国观众惊喜:在梦工厂LOGO中那个坐在月牙上垂钓的小男孩,被一个穿唐装的猴子所取代。而全片背景中,中国传统的水墨绘画的风格贯穿整部动画片始终: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白云缭绕的隐逸山林,一派东方古韵呈现于梦工厂的3D世界,而片中中国符号也是比比皆是:卷轴、汉服、斗笠、兵刃、牌坊、庙宇、宫殿、面条、豆腐、鞭炮、轿子、包子,甚至瓷器上的纹路。连熊猫阿波在片里的五个师兄师姐,分别选取了老虎、螳螂、蛇、鹤、猴子,因为这些动物在中国武术里都能找到对应。
然而,全片不仅仅只是借鉴了中国的环境和名字等等皮毛,在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理念其实都很中国。有人认为片中的熊猫带着“美国味”,情节也始终是弱者战胜恶魔的好莱坞套路。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这难道不是中国古代哲学里面早就提到过的吗?它从正面宣传了“大熊猫”和中国文化——这正是张艺谋、陈凯歌等国内一披导演一直努力想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其实本片只是一部简单的“励志”片,倡导善必胜恶、勇敢、自信等普世价值观,这些最基本的人类情感被所有人类所尊崇。可是回头看我们的导演都在拍摄些什么呢?《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夜宴》《集结》《黄金甲》,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极尽奢华的道具,盖那么富丽堂皇的“宫殿”,铺那么多黄金遍地的菊花,亮那么多整齐划一的团体操,只不过为了讲些武林恩怨、宫闱阴谋,仇杀啊,毒杀啊,难道我们不能表达一些光明磊落的人类情感吗?我们难道只有这些委琐的、狭隘的、歹毒的、贪婪的人性吗?
我们的电影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电影人们茫然不知所措,现代的所谓大片过分强调娱乐性和感官刺激,完全忘记电影创作的社会职能,我们看不见导演的思想和情感倾向,甚至看不出是非,更不用说“寓教于乐”之类。我们得到的,不过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感官刺激而已。然而若伦感官刺激,有没有人家的片子做得到位。好莱坞的片子越来越讲究思想和灵魂,我们却越来越堕落。他们只看到西方电影人的皮毛,以为娱乐性和商业性正在将电影的纯艺术性和教化功能挤出竞技场,所以理所当然地把自己作品应有的思想内涵掏空,塞以华丽的苍白。然而,他们没有看到西方电影华丽的娱乐外衣下仍旧具有极高的普世价值观,这确实全球人类共通的,有了这个电影才有了灵魂。很遗憾,花了这么多的钱,却拍出一批华而不实所谓的“精品”,只能说是中国电影人的悲哀。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都可以拍120部《疯狂的石头》了。
很喜欢大熊猫阿宝跟师父抢包子这个精彩的段落,争斗双方抢一件道具同时还不让它落地的场景,在中国功夫片中俯拾皆是。《功夫熊猫》导演史蒂文森也不讳言,该片的确向成龙和李连杰偷师,甚至在最后的大决战中还能看到周星驰“踩脚趾”这样的耍赖招数,令人忍俊不禁。
这让我想起《无极》中的“馒头”,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个举重若轻、大智若愚,一个牵强刻意、矫情虚伪,哪个更能够引起我们广大观众的共鸣,有目共睹,馒头——自己都没有想明白的故事,却希望来涵盖宇宙人生,包子——深得太极精髓,四两拨千斤,化宏大哲学思想在一个小小的抢包子的游戏,透着无厘头的古灵精怪,观众看得开心乐和,也不会少了人生领悟,这就是差距,美国《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国电影文化视野狭窄,国内导演眼下缺少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票房,甚至不是故事,而是发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实质则是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是确立基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立场。因为那些经典的大片已经无数次证明,真正打动观众的,其实就是简单却永恒的人生哲理,是真正能够触动人们心灵的故事,是一些非常朴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