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衔发起汇率攻势将影响未来金融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19:31

美国领衔发起汇率攻势将影响未来金融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15:10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封面稿件:汇率硝烟。

  汇率硝烟

  《环球》杂志记者/刘洪

  临近2010年年底,一年前还在金融危机面前“风雨同舟”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却在或快或缓的复苏中闻到了明显的硝烟味儿。

  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在外汇市场打响,而这场攻防战最为激烈的时候,可能尚未到来。

  在不久前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夺得众议院掌控权。反对派实力的扩张,更对奥巴马政府决策构成了掣肘。分析人士称,白宫和国会山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美方会继续展现强硬,打“中国牌”、拿人民币汇率说事。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正以所谓人民币低估损害他们利益为由,加紧组织一个“联盟”,一齐对中国施压,而G20、IMF以及WTO,正成为各国合纵连横的重要平台。

  实际上,汇率战的硝烟早在2010年年初就已经隐隐可见。

  年初,一场百年未遇的暴雪席卷整个美国东北部。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和金融中心纽约,雪深及膝,许多中小学紧急停课,商店关门歇业,整个城市陷入瘫痪——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就在这凛冽寒意中,一场由美国发端的汇率之争正在浮出水面,并在随后的日子里迅速蔓延并席卷整个世界。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主轴的争端,事关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必将影响到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经济金融格局。

  奥巴马“找茬”突围

  1月19日,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即麻省),共和党人斯科特·布朗出人意料当选该州参议员,接替辞世的肯尼迪家族最后一位政坛风云人物——爱德华·肯尼迪。

  麻省一直是民主党的堡垒,在过去二十年,这里还从未有过保守派参议员。小帅哥布朗的“中举”,随即也成为美国政坛格局变化的先奏——民主党在美国参议院的强势不再。在参议院,议案通过必须有60票支持,而布朗的关键性胜选,使得民主党的席位降到了59席。

  麻省的变动让白宫震惊!一天后,疲倦的奥巴马出现在了美国广播公司画面上,他承认自己对麻省败选负有责任,布朗的胜选“反映出民众感到愤怒和沮丧”。

  奥巴马对时局的走向清醒和无奈。一年前,极高的支持率将他送进白宫;但一年后,高企的失业率,攀升的财政赤字,备受争议的医改法案,几乎耗尽了他的政治资源。美国人嘲讽他当初的竞选口号“是的,我们能”不妨改成“是的,我们有时能”。

  更糟糕的是,2010是美国中期选举年,失掉中期选举,按照美国的政治术语,奥巴马将可能成为“跛脚鸭”。

  时间紧迫,政争激烈,奥巴马迫切需要突围。对政治家来说,最好的危机公关,就是转移焦点。

  于是,按照《华尔街日报》的说法,人民币成了最终的替罪羊。

  新的一轮对人民币的攻势由此展开。从过去数年的中美博弈中,我们其实也可看出这样一个规律,每逢重大选举,中国议题必定会发酵,美对华逆差则是重点,人民币汇率则是焦点。

  但与往常由地级别官员打前阵不同,这次是奥巴马亲自出马。3月11日,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时,奥巴马突然提高声调称,中国应转向“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从而避免美国出口商处于不利环境。

  一般情况下,总统不直接谈论股市、汇率等敏感话题。但奥巴马明显越界了,法新社当时的一篇报道就解读说,“在中美政府关系微妙的动荡时期,美国加大了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的压力”。在这之前,中美已因西藏等问题龃龉频生。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如此表现,足见内心的急迫。

  总统发起了总攻动员令,政客们则一哄而上。在国会山,以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为首的15位参议员联名致信商务部长骆家辉,指责中国的“重商主义”正在损害美国产业的发展。

  他们开出的“药方”,就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7.5%的关税。以“重税”抵消所谓币值“低估”,看谁比谁更狠。

  其后,130名美国国会议员在联名信上签名,表达对美国软弱的忧心忡忡,呼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在美国财政部,学过中文的财长盖特纳也放话说,人民币应该升值,议员们的主张“表明了人们对这一点的感觉多么强烈”,“这对中国及其所有贸易伙伴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我想重申,我认为,中国最终会意识到,这是符合其利益的。”

  请注意美国朝野的微妙分歧,议员是大棒挥舞,声称人民币不升值,美国就制裁;奥巴马政府则“因势利导”,强调升值符合中国利益,中国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红白脸软硬兼施

  红脸和白脸共行,软硬两手伺候。这也成为中美汇率之争的主旋律。

  在这新一轮的博弈中,美方对中国的施压,实则是一个连环的系统,分为“学者-议员-政府-商界”不同的层次——首先是一些知名学者对中国汇率体系恶意攻击,其次是美国国会议员的上纲上线,然后则是奥巴马政府的乐观其成,美国商界则多持坐山观虎斗的看客心态。

  记者曾旁听了美国国会召开的多次人民币汇率问题听证会。在领衔的鼓吹对中国制裁的专家中,有两个中国人颇为熟悉的名字,一位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他是中美“两国集团”(G2)的始作俑者;另一位则是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他是所谓的“中美国”概念的提出者。

  这两位曾鼓吹中美应加强合作的著名学者,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却转而对中国严加抨击。比如,伯格斯滕就宣称,人民币兑美元币值低估了40%,因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政策,不能被认为是保护主义措施,而是“反保护主义”措施。

  对于美国学者的这种说法,让中国官员也大为诧异,他们曾当面质问伯氏:你这个40%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只要有目标,任何数据其实都可以“算”出来的。虽然算法未必科学,但恶劣影响已经铸就。这种“中国通”反中国现象,或许是值得中美政界和学界今后仔细思考并小心应对的新问题。

  时间在一天一天过去。汇率之争迎来第一个关键时间点:2010年4月15日。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财政部需在这一点提交汇率政策报告。一旦美国据此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势必会因此对中国商品实施制裁,中国不反抗亦无可能。大规模贸易战一触即发。

  美国官员也充分展露出过人的政治智慧!在中美双方在汇率问题上各说各话形成僵局之时,4月3日,盖特纳突然宣布,推迟发布汇率报告,理由是在未来三个月中,美国将和中方举行一系列非常高端的会议,“我认为,在当前时期,这些会议是促进美国利益的最佳途径。”

  美方以退为进。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莱文的分析是,这是财政部“在特定时期基于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决定。

  美方的苦心,最终也结出了硕果。2010年6月19日,在加拿大多伦多G20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也很“适时”地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中国重新实施因金融危机而终止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又开始进入缓慢升值通道。

  中方的这一举动立刻让美国大舒一口气。美国总统奥巴马立刻发表声明,称赞中国此举是是“建设性步骤”,将有助于确保经济复苏并为全球经济更加均衡作出贡献。在随后的7月,美国的汇率报告不出所料地对外宣布,中国非汇率操纵国。

  转嫁危机战火蔓延

  树欲静而风不止。

  9月20日,奥巴马再度将矛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领导人没有兑现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全部诺言”。他以极度强硬的口吻宣称,“我们已告诉他们的是:你们必须让货币升值。”

  紧跟着,9月29日,美国众议院以348票对79票的压倒性表决结果,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所谓“公平”,只是美国政客冠冕堂皇的幌子,其针对的则是人民币,时机对准的是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目标则是一个月后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

  人民币汇率问题再起硝烟,美国开始了新一波的先发制人。对于这项法案,众院筹款委员会主席莱文颇为得意地宣称:“这明确宣示了我们是说到做到的。”在他看来,投票结果已对中国“发出信号”:中国必须在汇率问题上做出让步。

  按照美国的相关法规,该法案要成为最终法律,尚需得到参议院通过并得到奥巴马签字同意。10月13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鲍克斯访华,他威胁中方称,参院很可能在中期选举后对该法案进行投票,“法案非常有可能通过,然后送交总统签署。”

  在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中,435名众议员将全部再选,三分之一参议员也将可能易位,胜败得失的关键时刻,议员们自然不敢有丝毫大意。在人民币问题上大做文章,靠展现强硬吸引眼球、赚取支持,也是美国政客选举中的不二法门。

  美国对人民币步步紧逼,人民币汇率在争议中节节走高。10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830,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81个基点,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但美国的汇率攻势,所导致的擦枪走火,受害的其实也并不仅仅只有人民币。

  在巴西,雷亚尔快速升值。自去年年初以来,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升值了约有25%。巴西国内叫苦不迭,巴西政要也出离愤怒。

  巴西政府被迫宣布,将买进“过量美元”抑制雷亚尔的升值。而从10月5日起,巴西把对外国投资者在巴西固定收益投资的金融操作税税率从2%增加到4%。

  战火延烧到世界许多地方。在日本,日元币值的大幅走高,导致东京方面结束为期6年的不干预汇市政策,抛售了估计价值200亿美元的日元。

  外汇市场的动荡,也迫使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介入市场干预。

  世界黄金市场也牛气冲天。今年以来,国际黄金期货价格累计上涨20%,远超过股票、债券等传统纸质资产。10月5日,由于美元汇率降至1月以来新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期货盘中价再创1340.6美元的历史新高。

  人民币汇率的博弈,怎会转化为整个世界外汇市场的震荡?

  罪魁祸首,就是美元。

  从美国的货币政策看,美国表面上仍奉行“强势美元”政策,但实际则是“弱势美元”挂帅,通过美元贬值来转嫁国内的危机。这也有历史的案例,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抛弃了金本位制,使美元迅速贬值,以此摆脱国内的危机。

  从这点看,敦促人民币升值可能只是美国转移舆论焦点的一个幌子,掩盖的是美元主动贬值转嫁危机的目的。

  汇率的冲突山雨欲来,巴西财长曼特加发出警告,随着世界各国政府争相降低汇率以提高竞争力,一场“国际货币战”已经爆发。

  西班牙媒体《起义报》更宣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已在国际外汇市场打响。

  对于这种混战的结果,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兼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美国必胜,其中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美联储可以不受限制地印制美元”。

  围堵,以“国际共识”名义

  在这场硝烟四起的战争中,既有双方间的捉对厮杀,更多的是各种力量间的合纵连横。

  对于今年春天美国推迟公布汇率报告,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就直言不讳指出,这“只是为我们目前的收获付出的一点小代价”,因为这“反映出,奥巴马政府渴望在多边——而不是双边——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

  干多了“单边”的美国认识到,对付中国这样的大国,单方面施压不可能达成目的,反而压缩自己的利益空间,而借助多边,依靠所谓国际共识的力量,则是对付中国的利器。

  和美国一拍即合的,首先就是欧洲。

  在一些欧洲政客眼中,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按照一些欧洲人士的分析,一方面,他们从中国受益,正是中国市场的大量需求,成为他们摆脱衰退泥沼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心惊胆颤,在这些人看来,中国竞争力强的原因就是人民币低估。

  此外,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反弹,欧美经济复苏疲软,羡慕心态往往会转化成嫉妒,而妒忌又往往演变成仇视,于是“吃大户”的心态就会要求中国有所“奉献”。反映到国际舆论上,美欧高谈“中国责任”,中国要履行责任,人民币就必须升值,反之,就是不负责任。

  11月5日,中欧工商高峰会,欧洲人紧随美国人发动攻势。欧元集团主席让—克洛德·容克、负责货币事务的欧盟委员奥利·雷恩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对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人民币仍然“被低估”。

  欧洲站到了美国一边,原先试图一个声音说话的“金砖四国”也正出现分化。

  巴西和印度的立场也出现微妙变化,他们开始附和美欧的主张,在人民币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巴西央行行长恩里克·梅雷莱斯表态说,人民币升值对于世界经济达到均衡是“绝对关键的”。他称:“目前全球市场存在一些扭曲。其中一个是增长不足,另一个是中国。”

  印度央行行长杜武里·苏巴拉奥也直言不讳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正给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国家带来负担。因此,“如果中国让人民币升值,那将对我们的对外部门产生正面影响。”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称,让人民币升值符合中国的利益:“既然现在危机已经结束,为中国自己打算,提高汇率灵活性,避免与美国乃至其他全球合作伙伴摊牌,真的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

  作为国际机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面上采取超脱态度,但其领导人多次附和美欧的说辞,以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为由,敦促中国采取行动。IMF总裁卡恩更一度同意美国的建议: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就不增加中国在IMF份额,但他的观点也遭致广泛批评而不得不放弃。

  这一系列针对色彩明显的表态,再度印证了一句话: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期望人民币升值的,大多认为升值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由此,何乐而不为?

  在舆论的合围下,中国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

  美国外交学会的塞巴斯蒂安·马拉比说:“如果富裕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联手要求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那么它很难不理会这种要求,否则会被视为显示超级大国傲慢的一个范例。”

  中国不是一个傲慢的大国,中国的崛起需要宽松的国际环境,这就注定了在汇率博弈不能是简单的说“不”。但示弱并大幅升值,则有将损害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更关系到中国千百万人的生计。

  堪称经典的“冬季外交”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美国领衔发起的汇率攻势,中国也采取了诸如围魏救赵、远交近攻的许多策略。香港媒体就感慨,中国近期的外交路线既有围追堵截,又有短兵相接,在中国周边结成一团令人眼花缭乱、纠缠不清的乱麻。

  麻虽乱,理还清。其中最大的理,就是必须捍卫国家利益,必须保卫人民币。

  中国领导人抓住每个机会为中国辩护。

  9月23日,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温家宝举行会谈。近两个小时的会晤中,两人大部分都在讨论汇率问题。

  两位领导人在长时间会晤中只谈论一个问题是非常罕见的。奥巴马试图以此向美国人表明,白宫正在努力向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纽约时报》引述知情人的话说,奥巴马并且厉言称:“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我们就要采取其他手段维护美国利益。”

  但对于美方的攻势,中方不为所动。《纽约时报》就说,“温家宝总理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仍坚持过去的说法,即中国汇率政策改革应循序渐进。”

  为打破欧美在人民币问题上的合围,中国对欧洲的“冬季外交”堪称经典。

  中国在欧洲突破的重点,一是德国,一是法国。

  10月5日晚,参加亚欧峰会的温家宝突然改变行程,乘机前往柏林北部的梅泽贝格宫,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为准备这次“非常规的会见”,默克尔也特意缺席亚欧首脑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和闭幕式,赶回柏林准备晤面细节。

  之所以选择梅泽贝格宫,按照默克尔对温家宝的说法,“只有会见与德国关系最密切的外国领导人才会选择这里。”

  中德随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也见证了这种亲密。声明写到:“双方愿通过加强对话磋商和扩大互利合作促进中欧经济关系”,并强调中国和欧盟“应增进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协作”。对于欧盟领导人此前敦促人民币升值的表态,公报一句未提。从中也可见作为欧盟领头羊德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微妙心态!

  对于中国凌厉的外交攻势,法国《费加罗报》就感叹说,中国本来被认为因其货币贬值政策而遭到孤立,“但它很快利用美国对话伙伴的笨拙,拉拢到了紧随其后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德国”。

  中德互生好感,最根本的,还是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在这次汇率战中,中国只比德国处境略好,作为主要顺差国之一,德国也遭到美国、英国的指责,认为它是国际经济失衡的主要根源之一。在国际上,一度形成了以美英为首的“逆差国”和以中德为首的“顺差国”的对垒。

  一个月后的11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又开始对法国展开国事访问。法国总统萨科奇打破常规,亲自到机场迎接。因人权、奥运等风波而受影响的中法关系,由此进入新的“蜜月期”。

  对于中国的“冬季外交”,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弗朗索瓦·戈德芒就说,中国正慢慢适应它作为一支重要外交力量的新角色,并正学着“像弹钢琴一样”摆弄其他世界强国。他说,由于拥有经济实力和全球金融管理问题上的实际否决权,中国正学着利用欧洲对付美国,利用一个欧盟国家对付另一个。

  对待外界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展现出了成熟的外交作风。

  在汇率的博弈中,10月15日,美国公布汇率报告的时间又到了。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又成为盖特纳的烫手山芋。

  美国人的选择,依然是一个“拖”字诀。

  在15日的最后节点,盖特纳再次宣布,美国将推迟发布报告,原因,和上次几乎如出一辙,因为“在未来几个星期中,美国将和有关方举行一系列非常高端的会议”,美国将借助多边而不是单边力量,促使中国转变汇率政策。

  美国继续引而不发,对中国的包围圈则不断缩小。

  最后亮牌,似乎就在了11月11日开幕的韩国首尔G20的峰会上。

  “货币战争中的洲际导弹”

  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美国在汇率的攻势越发凌厉的同时,不料后院却起火了,引燃大火的就是作为美国央行的美联储。

  11月3日,下午1时十五分许,美联储发表决策公告,宣布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

  美联储决定大举开动印钞机。

  按照美联储的说法,此举旨在刺激美国经济。但美元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大量美元形成的流动性,加剧的是美元的贬值;同时资本的逐利性,又会促使大量“热钱”流向新兴市场,导致这些国家“输入性通胀”加剧。

  作为“热钱”源头的美国选择了“开闸放水”,表面上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但副作用则是全世界被美国政策绑架。

  有分析人士称,在这个问题上,伯南克实在缺乏政治头脑——如果换作其他国家,可能会在G20峰会后再做这一重大决定,但傲慢的美国没有,或许也不屑。

  但不屑的结果,就是美国原先精心组织的针对中国人民币的合围,因这一外交败笔而自废武功。

  法国《费加罗报》就嘲讽说,奥巴马显然对G20不够尊重,因为美联储的计划将把美元推向有损于欧元的深渊,“这是一种在货币战争中全方位发射的洲际导弹。”

  漫无目的的“洲际导弹”,实际上将所有人都视作了目标。由此,从新兴经济体到美国的盟国,舆论一致的都是对美国“开闸放水”和“祸水外引”的声讨。

  愤怒的南非财长普拉温·戈尔丹指责说,美联储此举“损害了G20领导人在当前危机中努力维持的多边合作精神”。

  本已和美国立场接近的巴西再度调转枪口,向美国猛烈开火,巴西财长曼特严厉抨击说:“全世界都希望美国经济复苏,但从直升机上向经济空投美元毫无用处,因为它不会推动经济增长。这项措施唯一的结果就是造成美元贬值,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更大竞争力。”

  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中国的表态,而本身受其害的中国也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就说,许多国家担心这项政策对它们经济的影响,美方应“作出适当解释”,以免影响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

  “美联储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但希望美联储能充分考虑到,他们所作的决定带来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作决定的时候不能只考虑本国的经济。”崔天凯暗藏机锋。

  面对全世界的说“不”,习惯于沉默面对市场的美联储,也不得不采取危机公关。11月4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非同寻常地在《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题为《美联储的举措及其理由:支持复苏和维持价格稳定》的文章,他颇为委屈地称,在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和通货膨胀很低的情况下,美联储认为,对经济的进一步支持是必要的,于是也就有了6000亿美元计划的出台。

  美联储逻辑如下: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从而刺激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好转→世界经济也受益。

  这是最好的结果,但他没有提到的是,这一结果中更隐含着其他的风险,比如,美联储量化宽松→美元贬值→打击其他国家出口→从而损害这些国家复苏;另外,美联储量化宽松→ “热钱”外溢→加剧其他国家金融动荡→引发新的通胀危机。

  在美国的政治架构中,美联储独立运行,这也成为美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挡箭牌。

  在其他国家纷纷批评美国之际,奥巴马就宣称:“美联储是独立机构,它不听白宫指挥,政策原则是我们不评论美联储的行动。”

  但不要忘了,在10月份举行的韩国庆州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伯南克也是同意主要储备货币国要“将警惕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波动”。在此前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也曾承诺采取前瞻性货币政策,并适当关注货币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这种言而无信,暴露出这一承诺的空洞。也难怪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嘲讽说:“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一方面却借助印钞机人为压低美元汇率,这种做法很不恰当。”他甚至都没用什么外交辞令,称美国的政策十分“愚蠢”。

  货币,还是麻烦?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也使首尔G20峰会焦点转移,按照一些外媒的说法,这使得这次峰会成为19:1,而其中孤家寡人的1,就是美国。

  美国也急于摆脱困境,除了伯南克反复解释外,奥巴马也展开亚洲之行,拉拢印度、日本、印尼等国,继续在人民币问题上施加压力。日本《读卖新闻》就分析说,奥巴马在参加首尔峰会前访问中国周边的印度、印尼、韩国和日本,目的就是要构建“对华包围圈”。

  在曾度过童年时光的印尼,颇受欢迎的奥巴马就声称:“你们都看到了,一些国家的盈余极高,同时严重干预货币市场,维持本国货币的优势。”

  美国所指的“一些国家”,明眼人都清楚,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

  美国又出招了,中国该如何应对?最受关注的,自然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奥巴马的高峰会,而焦点,无可回避的是汇率问题。

  韩国《朝鲜日报》披露,峰会刚正式开始,双方就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会谈时间比预定的1小时延长了20分钟,在大部分时间里双方就汇率问题交换了意见。

  首先打开话匣子的是奥巴马。他“强烈施压”说,中国应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要不然贸易失衡现象会加重,且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世界经济复苏也将会陷入困境。

  胡锦涛则回应说,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但改革需要良好外部环境,只能是渐进式推进。

  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作为斗争策略,同时还须加强进攻,来而不往非礼也。

  胡锦涛坦率向奥巴马指出,中方对美国目前的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关注,美方有关政策应该顾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此外,美方尽快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方面采取具体行动,给予中国赴美投资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出击。对于中美的交锋,埃菲社这么评论说,中国“优雅地”离开了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因为峰会最后文件并未能迫使人民币升值。

  但中国显然不能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官方通讯社在刊发“胡奥会”新闻稿时,曾发了一个改稿,因为原先的稿件将“中方对美国目前的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关注”中的“目前”写成了“日前”。

  一字之差,意义大不同。“目前”,说明中国仍受美国量化宽松之害。

  而我们与其嘲笑美联储决策上的短视,其实更应该感叹美国外交的强悍,感叹美国在金融体系中的独大地位。

  因为美元归根到底是美国的美元,这就注定了美国可以不顾其他国家的不满、批评乃至愤怒,继续唯我独尊,坐享“铸币红利”。难怪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自信地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财富保卫战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15:10  《环球》杂志

    何志成

  保卫人民币,保卫我们每个企业和家庭的财产,需要客观地理解全球政治关系与经济本质以及为什么大国间必须保持密切的经济联系。

  过去几个月,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是汇率之争,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而未来媒体将关注的一个新热点,可能是全球经济开始纠正失衡现象,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开始分道扬镳。

  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之所以有汇率之争,本质原因不是“货币战”,而是全球经济的确存在失衡现象。这种失衡不仅是发展速度的失衡,同时也表现为流动性失衡、真实购买力失衡。

  怎么解释汇率的失衡?老百姓都能感觉到:为什么媒体上天天说西方国家在压人民币升值,而我们手中的人民币却在贬值呢?

  其实,不仅是中国,几乎所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存在着本币对发达国家货币的升值压力很大,但其国内购买力却越来越贬值的经济现象。这种背离现象的典型表现是:一方面本币对美元、欧元、日元等西方国家货币大幅度升值,热钱不断地涌入,但却不敢或不能有效地阻止热钱的进入,更不敢大幅度升息,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就在犹豫和纠结之时,通货膨胀以及资产泡沫又来了,资产的价格在“升值”,购买资产的货币却在贬值,这又是一种背离。

  为了对抗通货膨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纷纷被迫选择升息,以降低经济热度。发达国家恰恰相反,由于经济复苏乏力,利率政策近零也没有刺激作用,最后只能选择扩大所谓的量化宽松规模——由央行购买政府债券。但是,即使是这样,商业银行的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数字仍然徘徊在低位——说明没有人敢借钱,利率再低也没有人借。贷款没有人要,说明实体经济很冷,于是只能指望汇率再低一点,以取得相对竞争优势。于是汇率之争就愈演愈烈。

  中国的情况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更加典型。近几年来,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已经升值25%以上,中国对流动性却长期处于饥渴状、依赖状。一方面是GDP的增长过度地依赖货币投放,一个GDP增量大约需要1.6个货币增量;另一方面,无论货币政策怎么强调“稳健”,市场都勒不住,稍微放一放,就是超宽松,流动性泛滥。我们的贷款利率虽然名义上很低,但那是对大型国有企业,真实的社会平均筹资成本却极高,多高的利率,也能找到客户,高利贷盛行。与此相对应的是,无论政府如何管制热钱的涌入,热钱仍然见缝就钻,到处能找到“缝”——爆炒一把。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必然将结构性通胀蔓延至全面通胀。

  中国的问题在哪?是经济过热,发展速度太快。为什么我国提出要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考察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状况?为什么在G20峰会前中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中国央行会加息?为什么G20前后人民币汇率在加快升值?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将主动地调整长期存在的经济过热现象。由于市场预期中国将开始紧缩,美元指数已经率先反应:自中国央行宣布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短短几天,美元指数已经反弹500点——当然也有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爆发等原因。

  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央行一方面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另一方面则会提前进入货币紧缩周期——回归货币环境正常化——就是收紧贷款规模,较大幅度地提高存贷款利率。

  这两件事似乎是矛盾的,其实是一股劲。人民币对外升值,解决国际经济失衡问题;货币环境紧缩,则是解决对内经济长期失衡的问题。

  货币政策转向

  为什么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与国内购买力,会出现如此长期、严重的背离?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不希望人民币过快升值,因此更不希望利息率高于欧美,我国央行一直强调,希望大国能够保持货币政策同步。而中国的经济热度与欧美国家完全是“冰火两重天”,货币政策同步,意味着人为地制造“洼地”,必将导致热钱涌入。为了对抗热钱,只能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压低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压低中国的物价指数,结果导致外贸顺差越来越大,热钱涌入导致外汇占款也越来越多,货币投放也越来越大。

  同时,通胀风险在慢慢积累,不断地出现很多热点,热钱到处乱窜,想阻止热钱,但持续的经济热度和经济热点却导致热钱的疯狂追逐和广泛的“游击战”;由于人民币汇率较低,导致中国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被长期低估,劳动者收入低,物价就不能涨,于是只能严控农产品涨价,最终使长期积压的农产品价格大爆发,出现补涨、跳涨,终于使物价上涨幅度超出官方的容忍度。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转向。

  中国的紧缩其实早在去年末已经开始,但很温和,4月中旬由于房地产市场暴涨,因此决定推出房地产新政,这是比较严厉的紧缩。但开始升息周期则是更严厉的紧缩,如果说房地产新政只是局部紧缩,而升息则是全面紧缩。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不仅是要降低房地产市场的热度,而且要降低绝大多数产业的热度,以及整个经济的热度。

  中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问题上已经没有了容忍度,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容忍度则更低,这就是为什么要在11月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准备进入加息周期的原因。由于此前美联储推出了所谓第二轮量化宽松,使中国政府终于认清,不可能与美联储同步了,我们不能再跟着美国人玩“超宽松”了,必须分道扬镳。它玩它的超宽松,我们要立即紧缩。

  虽然中美两国情况完全不同,但在中国央行决定紧缩后,美元却出现止跌迹象,说明追逐中国经济的一部分热钱失去投资方向,只能回流。这也证明,当中国经济降温预期增强后,热钱见缝“下蛆”的难度也增加了,由热钱推升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反而减轻。因此,中国紧缩,人民币却暂缓了升值步伐。

  相信未来,随着美国经济数据出现转好趋势,国际货币市场的走势将趋于稳定,全球经济失衡也会向好的方向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会进一步减轻。

  对投资品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转向是一个周期性现象,不可逆现象。即,一旦宣布对通货膨胀宣战,防止经济过热,连续加息就不可避免。为什么?按照经济学理论和很多国家的实践,一两次加息往往没有用,相反只会刺激通胀预期增强,导致企业和老百姓恐慌性储备增加,将使更多的商品出现轮番上涨。因此,当认识到必须对通货膨胀采取行动的时候,必须坚决,所谓坚决,不仅是连续地加息,配合其他紧缩措施,还要有不惜使经济大幅度减速也要将物价控制住的气魄。

  与通胀作斗争,难以双赢。

  首先,在加息预期形成后,物价还没有跌,资产市场必然先跌,最先反应的就是股市,随后还有房市。虽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下跌,但一旦加息,跌势将更猛烈。股价调整、房价调整,然后才是物价,物价是最顽固的,此起彼伏。这即是一个逻辑顺序,也有经济规律。由于加息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点的转移,不仅是防通胀,还有经济降温、GDP下调的潜台词。因此,股价的重心先下移(平均市盈率降低),随着中国经济减速,大宗商品会下跌,而在物价下跌之后,黄金也会下跌。

  对中国投资者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股市,G20会议后,中国股市已经出现两次暴跌行情,下跌幅度超过300点。这是因为经济降温的预期,已经导致市场判断中国A股将全面地重新估值。如果中国央行选择加息,中国股市也会进入相对较长的调整期。

  这样的调整会持续多久呢?中国经济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任何调整都是温和的,世界经济也无法经受中国经济的剧烈调整。因此,人民币虽然需要升值,但却不可能大幅度升值,中国经济需要紧缩,但加息必须适可而止,经济减速也不可能到7%以下。因此,与通胀作斗争将长期化,通货膨胀率可能很长时间都在高位徘徊。

  由于通胀顽固,经济热度不可能一下子消退,即使在调整趋势发生之后,我们仍会看到热钱加速流入中国。单纯看息差,由于中国加息,美国减息(量化宽松相当于减息75个基点),息差加大,国际资本也将继续向中国转移。这些热钱到哪去?为了防止物价上涨,农产品市场将处处设防,为了防止房地产市场再度被热炒,中国将严格限制外资进入这个领域。于是,中国股市将成为热钱唯一的栖息地。由此我们会理解,为什么在G20峰会达成容许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进行适度资本管制的同时,周小川却提出了管理热钱需要“池子”的说法,用政策加上资金池来管制热钱。

  还要明确地指出,一个更大的流动性之源正在形成。对全球经济失衡所做的调整包括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制造不再便宜,意味着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需要重估。从理论上说,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意味着人民币国际购买力与国内购买力严重背离趋向的调整——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前提必须是中国劳动力价值的整体重估。所谓劳动力价值重估,很大部分需要靠直接提高劳动者收入来实现,而劳动者收入提高肯定会引起社会成本的提高,形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由于人民币升值可以转嫁通胀压力,因此在抗通胀的过程中政府会乐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外升值将引发中国制造涨价,这也是很多人意料之外的,它涉及我们对汇率本质的认识——汇率的本质就是各国劳动力价值的国际比较。过去人民币价值低估,实际是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低估,中国商品价格低估。未来,中国商品涨价,将引发全球市场对长期经济失衡的某种纠正。

  可以预计,只要中国商品能够经受涨价,外贸顺差就不可能减少——卖的东西可能少了,但出口额却会增加。贸易顺差增加,资本管制继续,人民币被动增发还是不可避免,因此,流动性过剩并泛滥着将是长期的;同时,涨工资在2011年将成为潮流,这是新的流动性泛滥源泉,是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起因——由成本上升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将助推由货币多发、经济过热导致的流动性泛滥。

  两股货币流汇集在一起,力量巨大,为了防止它们冲击实体经济,冲击商品物价,必须疏导,如何疏导,最终还得靠股市做池子,做泄洪区。因此分析,中国政府对股市泡沫的容忍度要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也要适度地提高。

  汇率之争背景下如何理财

  汇率之争对投资品市场的最大影响就是不确定性,而G20会议基本扫除了这种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的波动率会减轻——除非出现新的风险事件。预计美元暂时不会大幅度下跌,全球股市也会调整,但调整期会小于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会震荡加剧,原因就是对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人民币会逐步升值,却又不可能大幅度升值;货币政策会紧缩,但什么时候出现拐点,市场将永远是猜,因为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升息举动;物价仍然会上涨,由此导致对连续紧缩的担忧——却仍然不见最后一只靴子下来。于是股市只能表现纠结。这种纠结就是震荡市。

  在选股时,要逢低买入具有人民币资产低估的股票,通俗地说,就是选择市净率低的股,例如金融股、银行股,大工业股,然后是资源股。为什么?当我们明知人民币低估时,并非人民币的现实购买力低估,而是凝结在人民币资产中的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被低估,通俗地说,就是现在的劳动力价值与此前的劳动力价值相比高估,今天的单位劳动力时间无法创造过去同样劳动时间所能创造的劳动力价值。具体地说,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表示的资产原值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才能买到。这就是香港的热钱为什么要追逐中国的金融股的原因。

  同样被低估的还有房地产股。但是,由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趋向于紧缩,很多想买房子的人都在等待,未来房价还会进一步下跌——已经有多套房的人在年底前会考虑卖出,因此,不仅房地产市场不看好,房地产股前景也颇受怀疑。

  说到理财,必须考虑很多收入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人群。对他们来说,贸然进入投资品市场很不宜。要学习的是如何花钱,如何省钱。在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前提下少花钱是一门大学问,低收入者要学会网购、团购,等待商品打折时再买的方法。同时,政府也要特别关注这个群体,尤其是对退休职工,必须进行特殊补贴——因为他们的劳动力价值(交换)处在一个长期被低估的时代,而且已经凝结到过去形成的人民币资产中了。

  汇率战给美国带来什么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记者/刘丽娜

  美国之所以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中把汇率问题设置为主要议题,是其国内金融和经济形势发展现状使然。

  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即高赤字、高失业和低增长。从美国国内来看,奥巴马政府拿不出什么“速效药”。挟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在本轮危机后益发强调通过国际手段来促国内就业与发展,比如奥巴马上任以来一直高调推出口。

  之所以强调出口,在于美国经济自身创造就业的能力有限,“无就业复苏”令美国经济决策者束手无策,通过宣扬通过出口来抢回由中国等国家夺走的就业,是美国政客的有效舆论宣示。

  “与其说是汇率战或者货币战,不如说是就业战。”谈到近期汇率问题这一国际舆论热点,国际金融协会总裁查尔斯·达雷华对记者说。在美国失业率徘徊在近两位数高位的情况下,美国要通过汇率调整为经济寻找出路。

  在美国的经济问题当中,与国际相关的最主要问题在于贸易不平衡。在美国看来,其贸易不平衡的最大份额来自于中国。而中国在本轮危机开始后不久将人民币重新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被美国视作一项心头大患。

  汇率对贸易平衡具有一定影响:汇率低估可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改善汇率低估国的贸易平衡状况。那些贸易失衡的经济体将因更具弹性的汇率机制而受益。

  以推动汇率变动来纠正美国的对外贸易不平衡,美国有其先例。最著名的是1985年签署旨在通过强迫日元和德马克兑换美元升值,而减少全球不平衡的《广场协议》。但实际证明,广场协议成效一般。日元汇率从1985年的250日元兑1美元升至1995年中期的80日元兑换1美元,但日本的贸易顺差并没有消失。同样,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的美元汇率过去30年中不断起伏,而美国的贸易逆差仍在节节攀升。

  为刺激经济复苏,拉动就业创造,美联储推出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收购国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计划一经推出,即引来国际批评声浪: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说,美国借助印钞机人为压低美元汇率,这种操纵货币的手段很不恰当;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在自家货币政策中做出应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则对美联储输出通胀、输出资产泡沫的做法纷纷表达不满。

  在美国国内,反对量化宽松的舆论相当普遍。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Alan Reynolds说,伯南克追逐的是“无望的梦想”,这种靠推高通胀来创造就业的做法到头来将一无所成。很多经济学家则忧虑美元本身,担心弱势美元政策终有一天会达到临界点。

  不少美国政界人士对伯南克的做法表示怀疑。国会两位重量级议员公开反对伯南克的行动。共和党资深参议员理查德·谢尔比说,“我同意伯南克对经济的忧虑,但我担心其政策带来的风险。”众议员埃德·罗伊斯说,QE2具有引发债券和商品市场泡沫的潜力。

  在美联储内部,反对者也大有人在。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公开质疑QE2的政策效果,并认为其可能影响美联储多年艰苦争取而来的信誉。美联储的另一位重要决策者、堪萨斯储备银行行长托马斯·赫尼希一向坚称,量化宽松弊大于利。

  面对经济困局,是无为而治,还是有所作为,伯南克选择了后者。只不过,其“量化宽松”的豪赌能否真正扭转乾坤仍是未知数。

  美国新一届国会将于明年1月份正式运作,专家预计,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仍将是国会对华政策中的重要一项。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汇率之争还会是国际媒体关注的热点。

  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着多重风险: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酵;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增高;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面临通缩风险,这些都为全球宏观决策提出新挑战。

  首尔峰会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辩护:推动美国经济强劲有利于世界,其“天下第一”的潜台词不言而喻。不可否认,美国仍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事异时移,全球经济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已成事实。国际力量消长,美国的公共政策在世界经济中的调控作用和信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难理解,以伯南克为代表的美国宏观经济决策者对本国经济“很难满意”。但如果真的因汇率而引发贸易大战,也不是美国决策者所乐见的。

  华盛顿智库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对记者说,如果爆发汇率战从而引发贸易战,那对世界经济将是灾难。这种双输局面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pb{zoom:1;}.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分页 */.pagebox{zoom:1;overflow:hidden;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zoom:1; overflow:hidden; _float:left;}.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_height:21px; _line-height:21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b{zoom:1;}.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分页 */.pagebox{zoom:1;overflow:hidden;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zoom:1; overflow:hidden; _float:left;}.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_height:21px; _line-height:21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