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收获 总结提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4:10:0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语文组的全体同仁在这里交流远程培训的心得,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008年的夏天,我们背上思想的行囊激情上路;2009年的夏天,我们在沉稳、理性与深思里让研修的时光在思维的稍末静静流淌;转眼间,2010年的夏天,“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这面大旗又引导我们回归教育原点看“高效的课堂”。短短的十天培训留给我们的是长长的思考,教育理念的转变还需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新课改的春天给了我们满眼的蓬勃生机,但有智慧的老师会撑起寻梦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首先我汇报一下我们语文组培训的概况:
        上午老师们在聚精会神地看视频,每段视频结束后老师们在认真讨论上课人的得失以及课后作业;下午老师们在网上踊跃发言,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刘晓萍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她初步做了一个统计,25位教师的作业被指导教师推荐,3位教师的文章被省级专家推荐。作业数、评论数、关注度在潍坊市18个班中名列第二。这个数字多么有说服力。学员作业深度反思,思想激荡、文采飞扬,交流争锋;指导教师倾情服务,孜孜以求,为教师铺石引路;课程专家更是用发现美的眼睛,赏识激励教师,总是用良言箴语开启茅塞,用醍醐灌顶的教育机智指点迷津。我在浏览老师们的作业时,眼球被精美的文字吸引着,思维被崭新的教育理念充实着,内心被同仁们的高度震撼着,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静下心来,我也试图用智慧的眼光再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目前的教育基本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基本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这些,暑期远程培训本着共同研讨的原则,选择了我们语文教学中普遍认为是难
点的课型进行了示范。弄透彻了这些问题,语文的基本素养就具备了。(“知识树”幻灯片)
        二、通过远程培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还在于进一步深化了对课程和课堂的理解。
        (一)课堂实录应该说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了。
        说实话,在看视频的时候,总能感觉到些许的遗憾。个别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留给我们的绝不是对他知识渊博的敬佩,难怪有老师在作业中评析:“老师,你口渴了吗?”但当我们抱着谦虚学习的心态来欣赏他们的优点时,不难发现,在课程理念上都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关注了学生的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倾向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课程评价上主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想想我们的语文,学生到处都是展示自我的机会:朗读,书法,点评,演讲,作文,等等。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让学生永葆学习的不竭动力。总之,新课程改革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着眼,这些研讨课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解除了很多疑难,同时我们也针对自己的困惑进行了思想交流、碰撞、交锋。一次次头脑风暴,让我们捐弃了浮躁、浮夸、肤浅,从而思考全面、深入,反思深刻。由阅读、作文教学的方式、注意问题,深入到语文课堂的目的和归宿。
        (二)专家点评高屋建瓴,我们的热点、难点、疑点甚至是盲点,在他们的妙语连珠中迎刃而解,让人不由得由衷敬佩。比如提到诗歌教学,他们一针见血,“诗歌就是翻译后丢失的东西”,它们应该是意境感悟的过程。比如讲到要调查学情,让课堂有的放矢时,专家讲了一个笑话。老师在课堂上自以为是地启发,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生气地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满街跑啊!”这是全班哄堂大笑,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还真说反了,我们都吃过猪肉,还就真没见过猪满街跑。”这有可能是个杜撰,但笑过之余,留给我们的就是眉头紧锁了吧!
        (三)学员的作业让我心潮澎湃,让我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比较中寻智慧,在比较中督促自己严谨地行走在教学相长的路上。以下是被推荐的我们老师作业:
        1、《如何教六国论》、《<六国论>的几点建议》、《建立作文档案,提高写作训练效率 》、《一“簇”一“拥”凸现人际关系亲疏》、《场景为人物表演提供了舞台 》《今日课堂,何觅书声琅琅? 》
        2、《巧妇之难不在无米》、《在随笔修改中,修剪心灵》、《读出习惯,读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的意义在于发现和感悟》
        3、《笑国里的“看客”》《深入研究,走好自己语文教学之路 》、《你还要痴情到多久 》、《语文越教越轻松》、《叩问语文课堂——对语文课堂的十问》、《高效课堂活的灵魂是什么?》《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语文》、 《等“花”自己开吧?!》、《也说“做课”》
        4、《渐行渐远的陶行知 》、《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远离了叶圣陶? 》
        之所以将这些作业分成四组,是因为我们发现它们基本反映了语文教学的过程:
        1、从方法上研讨 “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2、从思想上解决课堂教学的困惑;
        3、反思语文教学的成长路程;
        4、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向纵深化发展。
        一个不断进步的人肯定是一个不断反思的人。沉浸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有了这些中坚力量的无形推动,真是想不进步都很难了。
        (四)两次沙龙,老师们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视频上比较成功的课型,条分缕析,引导大家学习借鉴;对于有缺憾的课堂,开诚布公,提醒同仁绝不重蹈覆辙。同时老师们也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比如如何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及时评价、点拨是老师智慧的彰显;比如有多少老师能凭着自己的语文魅力来征服学生;比如在“271高效课堂”指导思想下如何让自己的风格、特色脱颖而出,构建自己的特色课堂;等等。张校长也一再重申,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首先要多思考,暑期培训提供的是剪辑了的个例,老师们不要只站在教学的角度,而应站在课程标准、教材整合的角度看课堂,借此来变化、丰富、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以此符合新课标、新课改、新潮流的要求。
        三、跳出语文学科的圈子,来综观目前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有些虽是老生常谈,但我觉得还必须得继续谈下去,因为将简单的事情做好了那就非常不简单了。
        1、扎实练好当老师的基本功。一手工整规范的粉笔字,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一个简洁实用的课件,一份符合班情的学科教案,一次主题德育活动方案……“一”字最简单,“一”字又最难描绘,我们每位老师在平日里要从做好每个“一”开始,不断提升自我。
        2、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学生视野的宽广度、思维的深刻度,一定程度上讲是由教师的业务能力来决定的。现在网络方便了,我发现自己的依赖程度也提高了。很多时候我是在关注网上的教案、幻灯片,凭自己多年形成的固定的认识去解读文本。当学生发散性思维超出这些条条框框甚至还很有些道理的时候,自己也不太敢放手去肯定,实在是怕万一啊。而如果我们拥有胸有万卷书的积淀,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作为一个正常的、普通的读者去深入理解,从中触动自己的心灵,然后再分享学生的感受,双方想不到的地方再发挥教参的辅助作用。我想,经过思想的交流、灵魂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定能让课堂变成激情燃烧的高效课堂。而这样的课堂实在是需要老师用一生不断地去准备啊!
        3、在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我们更是对“271高效课堂”充满了自信。总理说过,“自信比黄金更重要”。有了我们高质量的“三案导学”,学生预习时有纲可循但无框可拘,课堂上避免了零碎的提问又在学生的一言一语中让新生成的问题水到渠成地解决。于漪老师说过:“最美的东西往往是有序和无序的一个综合体。”这不正好是对我们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完美诠释吗?

        记得沙龙结束时我们的教研组长田老师说:“我们昌乐二中的认真会让所有的对手都感到恐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我们的果园里,我们不独喜欢有早结果实的树,也喜欢有晚结果实的树;因为每一事物总有它可以称赞的季节,尽管季节迟一点,毕竟它的生存没有白费。”那就让我们相信吧,只要我们怀揣着梦想认真、扎实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一棵硕果累累的树,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蓬勃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