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困惑 - 兼谈国产 web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25:29
豆瓣的困惑 - 兼谈国产 web2.0       xiaott
一、的困惑
正如在豆瓣之变里所说,豆瓣的不断变化的目的之一是在过滤用户层。恕我以“小人”之心而度之,这主要是为过滤可产生商业价值的那一批用户。至于其他用户,豆瓣现有的功能已经足够他们使用。但我疑惑的有两点:
1、豆瓣盈利能力
从豆瓣创建并引发热评以来,其盈利问题一直是业界的讨论焦点之一,不少人为之出谋划策。现在国内几乎所有的 Web2.0 网站都还在烧钱中,豆瓣当然也不例外。不同的定位使得网站的盈利速度和空间也不同,比如像叽歪的这样的2.0网站,其盈利空间非常有限,而宝宝树这样的则就不同了。
豆瓣现在所有可见的盈利方式,为豆瓣所带来的利润仅仅是支撑豆瓣活下去,而活下去是否就意味着能够活得更好,这可说不准。而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为了活得更好,逐渐开始丢弃它最初得以生存的必须品?我看到现在有很多豆瓣的用户正在就某方面批评豆瓣,豆瓣会不会抛弃他们?我也看到豆瓣现在的业务重心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离(或者说是纠正?),豆瓣会不会在较长时间内不再对早期业务去做创新性的更新?
在我撰写本文的过程中,豆瓣官方 Blog 发了一篇日志,为“同城活动”招聘运营经理。豆瓣的线上盈利功能在目前已经不愿做或者说不能做到更多,将手伸向线下也是极其必要和必然的一个选择。当你,一个泛文化品消费者在北京的某些活动中看到豆瓣的 Logo 的时候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豆瓣线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利用起来,这可能是较长远的打算。
我的看法是,豆瓣的盈利空间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慢,少,累,并且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得到扭转。这是基于豆瓣的定位以及近两年来它的调整而言。我想这也是豆瓣从一个强工具型的网站逐渐调整为一个强社区型的网站的原因。
当然,我仍然希望看到豆瓣使出更多高招,让我的论断被现实击破。
2、用户怎么办?
豆瓣改版后有一点我特别讨厌,首页左上方变成了一个“我的友邻广播”,关我屁事?并非我不想看到朋友们的消息,而是我不想在豆瓣看到,我在豆瓣想看到的是书和碟。虽然原来的“最受欢迎的评论”里上榜的大多数评论我也比较讨厌,但是,这样直接强制推行这个功能也比较操蛋吧?退一步讲,即便要强制推行这个功能,怎么也应该在那块儿给个提醒吧?全都没有。以前推出广播功能的时候就是这样,默认将用户的所有动作都设为公开,也不提示。特别讨厌。就算奉行简洁为美,加个提醒链接也不算冗赘吧?
上面是我的牢骚。如果你是一个豆瓣的老用户,相信你已经发了不少牢骚或者已经看到豆瓣的许多用户正在发表着各式各样不同的牢骚。有对内容监管不满的,有对导航条不满的,有像我这样对布局不满的等等。若你是一个新用户,遇到一些仿佛比较操蛋的处理方式的时候,可能会认为很正常,因为此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空下。
豆瓣转型成一个社区的同时,设计上和内容政策上固然会有许多变化,能否在这两方面上都兼顾一下老用户的习惯,我想这会成为影响豆瓣的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搬出了很多条条框框来限制用户的行为。豆瓣是将 UGC 手段运用得最好的网站之一,站内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用户创建的,书,音乐,电影,杂志,小组,9点,同城,以及日后要新增的频道。当这些为豆瓣创建了众多条目(内容)的用户的行为受到限制的时候,他会不会感觉到被遗弃?豆瓣长大了,不需要他了?他发一个简单的消息就影响到豆瓣的运营了?他是不是被国保盯上了?生活中的他是不是也像在豆瓣这样经常让人讨厌被人遗弃?(哇塞精神分裂了)
豆瓣的一些小组的话题在现在中国的环境下来看确实是比较前进的,豆瓣本身是一个泛文化消费品的交流社区,尤其早期是以书籍为主,这里的许多用户“爱思考”“爱讨论”,某些话题不免过激。所谓树大招风,可能某些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所以也下令给豆瓣了。作为一个商业网站固然是商业第一,那个所谓“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是指可产生商业利益的用户。我这么说可能有点恶意揣测了,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有些话题所讨论的事务,我觉得,在短期内不易解决。豆瓣的一些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它本来就是一个泛文化消费品的讨论基地,那些敏感贴本来就不应该发在这里,你怎么不发在你自己的blog上?你怎么不发在强国论坛?并不是说你没有发表这些内容的权利,而是说,当你把这些与豆瓣本身业务并不是太相关的东西发在豆瓣的时候,豆瓣删除这些内容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你真以为豆瓣非常开放啊?
但这样用户又要重复上面的精神分裂过程了。没办法,商业网站嘛!
如此看来,豆瓣可能又会变成一个单纯的工具而非社区?我想这只是对于某些用户来讲,对于大部分用户(这也是豆瓣过滤出来的),它仍然会是一个好的交流社区。我也相信豆瓣不会操蛋到像蚂蚁网的麦田老师一样,突然间干掉所有老用户,全部重新注册。
二、国产 Web2.0
事实上我所提到的豆瓣的这些困惑,也是任何一个 web2.0 网站所困惑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是 web2.0(不管它是真2还是假2),它的标准导致它必然会面对这种困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并不健康的互联网环境下。这些标准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还包括有网站文化,社区气氛。
在保证其商业模式可行的基础上,2.0 网站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它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1.0 面对的仅仅是客户,2.0 面对的是客户和用户(有时候是一体的)。当你为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时候,你就在更大程度上失去1.0那种情况下的客户。而这个积累的过程,也许是赢得新用户和新客户的过程(客户的营销方式也在变化),也许是自我毁灭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当你决定去做一个商业网站的时候,就及早地过滤用户(无论何种方式,至少设定并适当公开原则),及早捕获他们,为他们提供最大的价值。这就是你的价值,也是你的盈收保证。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我也更喜欢这种网站这种服务,因为它更专业。
花时间和精力在已确定的、已有的、可利用的用户上,比在那个所谓的长尾里游来游去更有价值。虽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当你发现这条长尾会自动甩动的时候,你会因你的英明决定而庆幸。
PS:一直在告诫自己要将文章写短写短再写短,但要将意见表达清楚。但是,这篇我又失败了(已经删除千余字,现在还2500+)。您要是看着累的话,就把它收藏起来,每天看一节吧,看完记的回来交流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