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對大陸打壓物價的建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44:42
  • 2010-11-26
  • 旺報
  • 【本報訊】

     美國宣布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10月分CPI暴增至4.4%,加深中國大陸通膨疑慮,包括食物在內的一般民生必需品價格揚升,不肖商人和擔心承受不住物價上漲的民眾紛紛囤貨,中國大陸上周終於祭出嚴厲的調控措施,包括確保市場供應、完善補貼制度、增強調控針對性及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為主體的16項調控措施。

     我們理解北京的動機,也深信北京當局穩定物價的決心,事實上在這些行政干預出手前,棉花、白糖等期貨都出現了暴跌的情況,顯示熱錢確實流入大宗商品市場,故而在北京出手前聞風而逃;但我們仍然要提醒北京,行政調控措施最主要的工作,應是穩定市場供需及消弭熱錢不當炒作大宗物資,而非真正進入市場進行物價干預。

     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經濟會議,攸關下年度經濟及物價政策走向,相信對物價的過大波動,會是討論重點之一,因此我們特別提出呼籲,對於國務院出台調控措施中有關「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的直接進場控制價格,絕非適切的做法,希望中央經濟會議改弦易轍。

     首先我們要提出「穩定物價不等於干預市場價格」的看法。基本上物價上漲是市場經濟運行的結果,通貨膨脹則導因自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李稻葵就曾指出,當前大陸通膨是成本推動型,官方宜多運用財政政策來解決問題。我們認為,這是對當下中國大陸物價飆升最一針見血的見解。

     我們必須說,短期由最終零售端進行的任何調控措施,基本上是調控方向的錯誤。以此波農產品大漲為例,種植農民其實並未從中獲利,大漲是從離開栽植地以後的環節開始,大量熱錢捲入收購環節,然後囤貨抬價,再以高價賣給批發商及零售商,零售商由於進貨價格就很高,也沒有從中賺取超額獲利。

     故而調控措施若從最終零售端入手,甚或嚴懲零售商,基本上是調控方向的錯誤,至於限制價格,可能傳導錯誤市場價格訊息,同時限制物價,更可能進一步形成部分零售商惜售,只是使得供需更加失衡。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年關將至,接下來的元旦假期及農曆春節假期又是消費用品的高峰期,物價的上漲也是必然的,任何官方的價格調控,都將導致市場價格的扭曲。

     面對短期的民生必需品上漲,最務實的解決方法是價格補貼,讓生產不足的產品儘快增加供給,以適當消弭囤積心理;進口數多的必要性產品透過適當降低關稅,來維持價格穩定。至於整頓市場秩序,則要儘快深入產地了解生產情況,是否實際發生供貨短缺,同時積極釐清市場價格上漲的環節源頭,以減少中間通路的不當剝削,從而檢討整體通路的成本,以及減少通路中不必要的環節和浪費。

     再從長期角度看,全球原物料飆升,其中多與中國大陸的需求有關,例如棉花、銅和大豆,中國大陸就占全球消費上升總量的70%、57%和46%,因此除非未來中國大陸需求下降,這些原物料價格勢將漲多跌少,而合理的價格端賴期貨市場的秩序。因而對於非風險管理的避險,濫用價格波動賺取價差的投機客則必須嚴打。

     最後,全球食品爭奪戰已經開打,中國大陸要對抗長期性物價上漲,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從財政政策著手是最主要的手段,如何讓國民收入增長高於物價增長,則是基本徹底解決物價上漲問題的方向。因此可考量透過企業降稅,讓企業進行工資調整,使國民收入持續增長,對於物價上漲自然就不會有恐懼心理,也能自然消除商人囤積心理。至於讓政府「經濟警察」的非常手段,能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