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低俗化是谁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9:53

小品低俗化是谁的悲哀?

(2009-02-17 14:59:24)转载 标签:

赵本山

小沈阳

春晚

文化

娱乐

分类: 时事评论

    小品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我们是看着小品长大的,在春晚这个“巨无霸”的舞台上,小品从不入流到主流,从给歌舞类节目当配角到了今天的绝对主角,是观众们的喜爱成就的,这中间也成了不少家喻户晓的笑星,甚至一度把同样是语言类节目的相声逼得发出“相声死了”的悲鸣,赵本山的小品连续N次夺得“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一等奖,风头无人能及,看到本文的题目大家可能有点纳闷,都这样了,你还叽歪个啥?

   按说应该为如日中天的小品叫好才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小品乐是乐了,可是笑得越来越勉强,甚至心里发堵,“这是为什么呢?”(最好由蔡明配音)好吧,下面我就一吐为快。

   小品真正让人接受并喜爱功劳应该算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他们共同创造的小品“吃面条”、“抓汉奸”等一直都是雅俗共赏的经典之作,后来的无数作品无论是娱乐性还是文艺思想性都难以超越,不过,小品还是越来越受欢迎,但小品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甚至向低俗化迈进的呢?这一切还要从本山大叔说起。

   春晚这个平台让赵本山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大腕,他的小品把东北农民的“土”和北方语言特色巧妙搭配,用乡下人的“狡猾”做成笑料百出的包袱,让台下观众们的城里人在优越感中身心愉悦,让农村人在欢笑声中感同身受,“笑果”那是相当的好。可是几年前的“忽悠”现身,全国人民都被本山忽悠了一把,在笑话范伟很“二”的同时,竟然很少有人质疑本山大叔的“忽悠”和骗术有何异?即使小品的本意是提醒大伙提防骗子,可现实的效果是这些年骗术大行其道,“大忽悠”的功劳不小,回到小品的艺术品味来说,靠嘲笑别人的智商来娱乐观众与笑话身体残疾的“瞎子”、“跛子”没有任何区别,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续剧下去,筒直是“忽悠”台下观众的智商了。今年的本山在“技穷”之前拉了两个徒弟上马,还是少不了另类小沈阳的“阴阳怪气”,“纯爷们”让大家都笑了,小沈阳也火了,我还是觉得很悲哀,如果艺术作品的内涵要靠低俗的喙头来吸引观众,它一定不会有长远的生命力,古代的宫庭也有以低俗甚至自残的宫中戏,然而只有戏曲和相声等民间艺术才能流传百世,我相信,如果小品以低俗为美,还要“忽悠”观众,那么,“小品死了”的呼声必将提前到来,否则,这不仅是小品的悲哀,还将是中国文化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