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书信-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26:59
Hi, 你好!

20号去爬山,连去带回八个半小时,上山下山用了6个多小时,登山前辈说,我们走了约有20公里,但只是这条山脉的一小部分。这是离我家最近的山,海拔大约在500-700米。

登山前辈有13年的登山历,六十多岁了,得过膀胱癌,治了两年半,痊愈后刚刚8个月,他说我们那天走的路程几乎超过了他的极限,我听到后吃惊不小,许多日本人就是这样意志坚强,他们在方方面面给我的印象就是不服老,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他也佩服我的体力,说我有毅力,他说他带别的女伴爬山时总得放慢脚步等她们。我告诉他我年轻时打过篮球,现在每天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他个头比我矮,身体瘦小,但是步履稳健轻快,我只能紧跟在他后面。

登山途中闲聊,我问他是怎么走上搞艺术设计这条路的?他就简单讲了讲自己的经历。起因是他小学4年级时的一幅得奖作品,专家说那幅画不像出自一个小学4年生之手,这给了他最初的信心,那时他还在九州(日本南部)的乡下,18岁时来到大阪,开始正式走上艺术设计之路,只上过职高。他先是在别人的公司里干,后来自己成立了公司。日本经济大发展的那30年他干得很成功,把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人,学历都比他高。但是那时他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没存下钱,结果经济衰退之后,只能卖房卖车还贷款了,之后住进了政府的福利房,靠领年金生活。现在他的公司里除了他的长子没有其他职员。他说他的长子没有设计方面的才能,连在普通的公司里就个职都干不好,只能在自家公司里按爸爸的点子干点儿活。次子就不一样,非常能干,但是在别人的公司里就职。他的次子和我女儿在同一所高中毕业,大我女儿8岁。他说他开始爬山就是事业衰退,极度消沉的时候。他告诉我,他还要东山再起,已经有了初步计划,明年正式起步。

你看,一个这样年纪,这样身体状况的人都有这样的勇气,这不得不让我佩服。

昨晚,登山前辈发来手机短讯,告诉我,当晚9:00播出的一个电视实况摄制节目:“西藏行”。我知道西藏景色异常美丽,但是,没想到,看的时候却让我揪心,落泪。

“西藏行”介绍的是西藏深山里人们的生活,以及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马,美丽的景色包裹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村民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每年开山后,8-9月底之间的马队运输,从山外往山里运输生活必需品。往返需三天,这三天,有可能就是与家人的生离死别。

悬崖峭壁上的单行马道,是一条只容得下一匹马,或者一个人单向通过,泥泞的,夹杂着大石块儿,凹凸不平的窄路,人和马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会掉下万丈深渊,来回必须翻越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尖峰。尤其是回程,沉重的货物捆在马背上,有的马儿被捆货的麻绳勒得皮开肉绽;有些没经验的新马因为恐惧,或者疲惫,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下了脚步,不得不挨主人的鞭打,因为高山上气象瞬息万变,必须一鼓作气翻越这座海拔5000多米高峰,时间的耽搁,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

悬崖下,看得见马的尸体、散落的人民币,大概主人和马一起遭遇了不幸。在马道的重要关卡都能看得到随风飘扬的串串彩旗,彩旗上面写得都是保佑这些旅途艰辛的人和马平安抵达目的地的藏传佛教经文。晚上,在途中的露营地,年轻的领队念珠不离手,祈求翌日的好天气,祈求人和马能平安回家。

村民们唯一的期盼就是政府快点把马道给修修,这马道还是上世纪解放军进藏时开出来的。整备好了马道,运输队里的伙伴和马儿就可以少一些牺牲。马,可是村民生活中的宝,村民们说:只要有条安全一点的马道,我们就知足了。

7年前村里通上电,有了改善生活的先决条件,一位丈夫为满足孩子的要求,前年从山外背回了电视机,今年又沿着泥泞、狭窄、陡峭的马道,翻越了海拔5000千多米高峰,把30公斤重的双缸洗衣机放在妻子面前。来年,他的妻子还想要台冰箱。大的物件只能靠人背,包括新婚用的衣柜等家具。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就是这么过来的,运输队里不少人的父亲就在运输途中,在儿子的眼前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看看他们的登山和我的登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和意义。他们脚上穿得是帆布胶底解放鞋,在陡峭、泥泞、凹凸不平的窄道上艰难跋涉,安全是他们唯一关心的;我穿的是蒙贝尔的登山专用鞋,手里拿着相机随时准备记录下美丽的景色。

我该说什么呢?我只能说,我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了,知足、感恩。

今天一早,登山前辈又发来短讯,说:昨晚的电视节目内容有点沉重了。

作为一个不太了解中国的日本人,以为“西藏行”就一定是介绍西藏美景,没想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衬托出另一种内容,似有抱歉之意。

 

下次登山预定:京都最高山—爱宕山。

我问前辈,当天能返回吗?他答复:当然,你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