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财经第5期:加息抑制通胀是扬汤止沸-搜狐财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55:57
抑制通胀三个常见的扬汤止沸之举
市场上钞票太多,通胀压力太大是吗?把它收回来就好了。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实际上也是世界各国央行常用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这三个手段: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上调存贷款利息率。
发行央行票据是直接把钱要回来,放回央行的仓库(当然,绝大多数其实是一串数字,而不是花花绿绿的纸钞);上调存款准备金,则减少了各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金额,而在银行杠杠作用下,增加一点存款准备金,减少一点银行基础货币,就能减少市场上巨大的货币数量;加息也好明白:利息率上升一点,存款的人就要多一点,贷款的人就要少一点。而这两点的任何一点都有助于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所以说,如上三个手段确实都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但无论是哪个办法,其实都只是扬汤止沸之举。什么是扬汤止沸?扬汤止沸是指在一锅沸腾的水中,你舀起一瓢可暂时让这水凉下来。但是,只要锅底的薪火还在烧,这水就迟早还会沸腾起来。货币问题亦不例外,那么解决通货膨胀的釜底抽薪之策是什么?

10月19日央行宣布,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三年来央行首次加息。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抑制通胀唯一可行的釜底抽薪之策
抑制通货膨胀的釜底抽薪之策是不再增发钞票,最好一分一厘都不要再增发。因为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央行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高达69.6万亿人民币。
光看69.6万亿,虽知是天文数字,但依然不知道其具体含义是多少,那我们看它和历年的比较就知道了,简单来说,中国在1999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还只是11.7万亿人民币。更具体数据和增幅请看右边的表格。
我们当然记得在上期专题(中国应尽快让人民币升值)中已经介绍过这些数据,但因为这数据太重要了,所以我们不得不多说一次。同样,这些天量货币的来源,我们讲过了,这次依然要再讲一遍:那就是来自央行那几乎不受约束的发钞权。央行为了保持一定水平的人民币汇率,而年复一年大手发行钞票。他们发行这些钞票来收购美元,让中国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同时也让中国市场上的人民币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源源不绝。直至通胀的大坝垮塌,有力而无可挽回地淹没百姓的财富。
因此,说到底,要真正抑制通货膨胀,只能让央行停止加印钞票,让央行放弃收购美元,放弃所谓保持汇率稳定的责任。

在过去十年中节节高升的人民币货币供应量。
央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从1999年为11.76万亿,2000年为13.24万亿,2001年为15.28万亿,2002年为18.32万亿,2003年为21.92万亿,2004年为25.01万亿,2005年为29.6万亿,2006年为34.55万亿,2007年为40.34万亿,2008年为47.51万亿,增加到2009年为60.62万亿。
央行应该彻底放弃对利率市场的干预
既然央行调节利息率并对抑制通胀所起作用那么低,那央行还应不应该为人们制定利率政策?我们的答案简单明了:不应该。
利息率是人们在借贷市场上的价格,而和许多产品的价格一样,这个价格也是会随着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同样一棵白菜,在产地山东也许只需要5毛钱一棵,到了北京,就需要1块钱一棵。这是因为这棵白菜在北京市场上的需求更为旺盛。同样一分钱也是这样的,在北京上海这些资金密集的城市,其年息率也许只需要8%就行了,但在云南陕西这样资金短缺的山区,农民们也许愿意以10%甚至更高的利息借钱。
再比如同样一分钱,借给李嘉诚也许只需要3%的年息率就可以了,因为你知道他是一个有信用有实力的人,合同到期后他一定会如约支付本金;但如果是借给另一个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20%的利息率你都不一定愿意借给他,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他创业失败还不上钱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两个都只是能影响市场利息率的千万个因素中的例子。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借贷能力,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面对不同的需求,因而也能接受不同的利息率。具体利息率是多少才好,要让他们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去尝试。当他们每个人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利息率并在市场上成交的时候,就大家的处境都得到改进了。
可是在央行一刀切,武断规定市场利息率的情况下,这些机会都被断送、损害甚至摧毁了。正如如果你要规定市场上的白菜价格的话,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再有人供应白菜。那么,在利息率方面,央行要做的是什么?很简单:放手。不再管。

市场中人能否自主决定物品价格,是市场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在“价高者得”的准则下,资源总是流到最需要、最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人手中。而随着这样一次次的转手交易,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就提高了。
货币市场也不例外。作为借贷货币价格的利息率,也不应该人为干预甚至控制,而应该完全交给市场中人处理,应该让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借贷利率。只有这样,资金才能真正流到能有效利用这些资金的人的手上,从而在整体上增进全社会的福利。
事实上,早在2004年10月,就有经济学家在央行加息之际指出央行加息只是通货膨胀的结果,而不能抑制通货膨胀。7年过去,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一年比一年严重了,而加息、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等办法也都全部用过了,但全部都没能起到根本遏制通胀的作用。在经历这么多失败之后,央行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他们抑制通胀的政策总是失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