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身处逆境刘少奇批文革:这不是搞马列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7:13
1966年身处逆境刘少奇批文革:这不是搞马列主义 2010年08月31日  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身处逆境的刘少奇,最感痛心的还是刚刚从战火中走出的共和国将走向何方。王光美记得,一天刘少奇说:“这样下去不行,我是不是该给毛主席写封信呢?国家要毁了,这不是搞马列主义,这是行不通的。”为丈夫担心的王光美接过了话头:“愈是行不通,你的罪过愈大,你不能再说了。”“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刘少奇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话,震撼了王光美的心。两天后,刘少奇就路线问题直接向毛泽东主席请责,并请求辞去国家主席等职务。

资料图

本文摘自《红墙见证》  作者:余玮 吴志菲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刘少奇曾被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在“文革”期间,毛泽东与他的关系错综复杂,个中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他身边最亲近的人——王光美最清楚。王光美陪刘少奇经历了从一位国家主席到含冤离世的曲折人生之路。他们共同生活近20个春秋,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他们的爱情朴素无华却坚如磐石,伴随着两位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人生,见证着共和国成长的曲折。

“第一夫人”王光美的家事与心事

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是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有很多身份:大家闺秀、“数学女王”、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刘少奇夫人、十二年的阶下囚、幸福工程中的“幸福母亲”……

她就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

王光美曾名董朴,祖籍天津,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上世纪40年代初求学并任教于北平辅仁大学。1943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物理系。1945年辅仁大学理学部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英文翻译,后赴延安,担任外事翻译并参加土改工作。

王光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刘少奇结为伴侣。 1949年任刘少奇同志秘书;曾陪同刘少奇出访亚洲国家。1967至1978 年王光美蒙冤入狱。

1979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全国妇联第三届执行委员。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幸福工程”正式启动。王光美作为这一大型扶贫计划的发起人多方奔走。

2006年10月13日凌晨3时许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4天后,她获得了中国消除贫困奖“成就奖”。

“这样下去不行,我是不是该给毛主席写封信呢?国家要毁了,这不是搞马列主义,这是行不通的”、“历史是人民写的”

喧闹的北京市中心百灵寺友谊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建国后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所收到的礼物,其中有一串来自缅甸的红宝石项链,送礼人是缅甸前总理奈温。可是,奈温总理当初大概没有想到,这份美丽而善意的礼物后来竟成为受礼人的羞辱与灾难。

1963年4月,刘少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即将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等4国。出国前,外交部礼宾司特意给刘少奇与王光美定做了出国服装。出国访问期间,王光美穿着新做的旗袍,脖子上戴了一串在礼宾司借的珍珠项链,光彩照人,她那得体而不乏高贵的形象赢得交口称赞。然而,王光美的出色也为她在“文革”中的不堪遭遇埋下祸根。

在缅甸时,奈温总理选择在海滨与刘少奇会晤。两国领导人正式会谈时,王光美便来到海边散步,突然,她脖子上那条珍珠项链断了,珍珠洒落到水里。后来,奈温送给王光美一串缅甸特产的红宝石项链,并说:“我知道共产党不讲送礼,但中国的珍珠是掉在缅甸的海里的,我们应当赔。何况,红宝石,是我们国家的光荣。”王光美非常喜欢这串红宝石项链,在当天的晚宴上便佩戴上。虽然喜欢,王光美也就戴了一次,回国后便把这串项链上交了。

1966年,正当刘少奇全心全意规划共和国未来、日理万机工作之时,一场意想不到的“文革”风暴席卷中国大地。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还没弄清楚怎样去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霎时就已经处在风暴中心,被宣布犯了“路线错误”,被迫“靠边站”,就连他的名字也成为一切罪名的代名词。

身处逆境的刘少奇,最感痛心的还是刚刚从战火中走出的共和国将走向何方。王光美记得,一天刘少奇说:“这样下去不行,我是不是该给毛主席写封信呢?国家要毁了,这不是搞马列主义,这是行不通的。”为丈夫担心的王光美接过了话头:“愈是行不通,你的罪过愈大,你不能再说了。”“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刘少奇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话,震撼了王光美的心。两天后,刘少奇就路线问题直接向毛泽东主席请责,并请求辞去国家主席等职务。

为了保护这个家庭,不连累孩子,刘少奇曾让王光美和自己划清界限或者把孩子带走。但是王光美仍然坚贞不渝地爱着丈夫。那时,王光美与刘少奇都备有安眠药。一天,王光美拿着自己的安眠药瓶对刘少奇摇摇,平时很少说话的丈夫说了一句有分量的话:“不能自己做结论。”从此后王光美就再没提“安眠药”这件事。

丈夫被打倒了,各种常人无法忍受的侮辱也强加在了王光美身上。“文革”中,有许多丑化王光美的漫画,其中有一幅说王光美让人用轿车送到清华大学校门口,然后从车后厢拖出一辆自行车,装模作样地骑车到清华园。事实是,“文革”前期,王光美到清华搞“四清”,她是副组长。从中南海骑自行车到清华既远又不安全,但王光美又不愿坐小车,担心脱离群众,影响不好。当时清华大学革委会主任是贺龙的儿子贺鹏飞,于是贺老总知道了这个情况,便从军委安排了一辆卡车送王光美到清华附近,然后再骑车进入校园。更加令人发指的侮辱便由出访缅甸时,王光美穿的旗袍及奈温总理送的红宝石项链引起。1967年4月9日,造反学生把车子开进中南海府右街西门,闯进刘少奇家,将王光美押到清华大学批斗。在30万人的批斗大会上,造反学生把旗袍套在王光美身上,还极端侮辱性地给她戴上乒乓球项链。

这年7月18日早上,去中南海职工食堂吃饭的女儿平平和儿子源源匆匆跑回家里,告诉妈妈:“今天要在中南海里再次开批斗大会,批斗爸爸和你。”当时,正是百万人“围攻中南海,批斗刘少奇”的高潮,成百个高音喇叭日夜喧嚣。也许,意识到可能是诀别时刻,刘少奇拿出妻子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这是他平生唯一的一次为妻子打点行李,而王光美只是默默、深情地注视丈夫,忍不住泪水涟涟。也许是为了缓解沉闷气氛,一向不爱说笑的刘少奇这时却说了一句笑话:“倒像等着上花轿的样子。”傍晚,造反派冲进刘家,把刘少奇和王光美分别揪到中南海的两个食堂进行批斗,同时抄了刘家。临别时,刘少奇对王光美轻声而坚定地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他们之间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深深地刻在了王光美的心底。

王光美夫妇见的最后一面是在1967年8月5日。造反派在中南海刘家院子里分别批斗刘少奇和王光美,已经被隔离的王光美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和丈夫是在同一个院子里被分开批斗的。造反派命令刘家的孩子也要参加批斗大会,他们还安排了录音、照相、拍电影,预备在全国放映。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批斗会上,刘少奇和王光美被迫做出各种卑躬屈膝的姿势,让人拍照。刘少奇不时为自己申辩而被造反派用小红书抽打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看到造反派打爸爸,孩子们都非常痛苦,但也很害怕,一个个都傻了。批斗中途暂停,王光美夫妇在书房喝水时才得以相见。接着批斗时,看到丈夫挨打,王光美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拉住丈夫的手,两人什么也不说,只是注视着爱人,使劲握着对方的手。没想到那一握竟是真正的诀别。

此后,王光美在监狱里度过了12个年头。那时的王光美根本不知道日期轮换,只知道上午、下午、阴天、晴天。为了不让犯人逃跑,监狱的床都很矮,犯人在6平方米的小牢房里不许动,也不许抬头看窗户。天气热的时候,牢房只开上面两个窗户,底下两个窗户不开。尽管环境恶劣,王光美坚信“总有一天历史会还自己一个清白的”。

在监狱里的后期,王光美被允许看报纸、听广播。而且,她很意外还见到自己的孩子。开始,她有些顾虑,不知道见了孩子以后对他们后果会怎么样。但是负责看管她的那个人说,这是毛主席的批示。孩子们探视时,看到妈妈由于长期不见阳光,背驼得很厉害,人还特别瘦弱,完全不是原来记忆中的那个母亲的形象了。在孩子们的嘴里,王光美了解到高墙外发生的巨变,不由让她看到了希望。

1979年1月,王光美终于被释放;2月,中组部为她平反。九死一生的王光美却没能再见到心爱的丈夫——刘少奇已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1980年5月13日下午,王光美和子女来到开封,先到开封市火葬场翻阅了当年的火化记录和骨灰存放登记簿,并向当时参加火化的两名工人简短询问了有关情况,然后到刘少奇被关押的地方参观。关押刘少奇的房间是一个套房的里间,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刘少奇在此只住了27天就溘然辞世。王光美和子女们看到房里的状况,以及刘少奇最后用过的简陋器物,再也控制不住感情而潸然泪下。女儿平平和亭亭扑倒在床上,抱着父亲去世前用过的枕头,哭喊着:“爸爸,爸爸。”闻者观者无不为之心酸。王光美强自抑制心中悲愤,大声劝慰:“孩子们,坚强些!”

在郑州,王光美与孩子们见到装有亲人骨灰的骨灰盒——那是个小且普通的旧骨灰盒,盒上没有照片,放照片处嵌着写有“刘卫黄”3字的纸签。王光美沉痛地抱着骨灰袋,长时间地将脸偎依在骨灰袋上,流下心酸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