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不为人民服务”锦旗男子:说真话触动政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7:28

送“不为人民服务”锦旗男子:说真话触动政府

2010年11月25日02:56新京报

周力在无锡市中心三阳百盛附近举着锦旗

事件背景:男子给劳动部门送“不为人民服务”锦旗

最近这几天,无锡市新区几个主干道的路口,常常可以看见一位胖乎乎的小伙子。他戴个眼镜、背个双肩包,样子看起来很斯文。来到路口后,小伙子就会从双肩包里掏摸出一幅大红的锦旗,站在大马路上。最近的一次,他站在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门前。“哟呵,这小伙子不错,是不是劳动监察大队做啥好事,小伙子来给送锦旗答谢了?”远远望去路人纷纷猜想。可走近仔细一看,却发现锦旗上写着“不为人民服务”,落款是“周力敬赠”。

■ 对话

“锦旗哥”:要让对方有所触动

周力说话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简洁,总是两个两个的往外蹦。

曾经是软件工程师的他做事谨慎而有条理,他把每一次举报原公司的信函、回执以及投诉书拍成了照片,仔细整理后存在电脑里。

他否认送一面“不为人民服务”的锦旗是为自己与原公司的劳动纠纷一案造势。他说他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对原公司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与此同时,周力和原公司的官司还在继续,要求原公司补偿之前的加班费。

三个锦旗,这个最受欢迎

新京报:网友叫你“锦旗哥”,都成为热词了,你怎么看这个称呼?

周力:网上过于娱乐化了,其实这是挺沉重的事情。

新京报:为什么是沉重的事情?你要表达的诉求很沉重?

周力:这个事情证明有些地方个别政府部门跟老百姓的关系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这还不够沉重?

新京报:但你的表达方式应该还不算严肃吧,“不为人民服务”有一种戏谑或者说讽刺的感觉。

周力:这句话也挺严肃的。绝对名副其实,这不是跟他们斗争一天两天能想到的,这是两年多的感受。

新京报:你觉得这几个字要表达什么意义?或者说怎么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

周力:这个我不多说,大家都懂的。要言简意赅,而且还要争取让对方有所触动。

其实我一共做了三面锦旗。最早的一面9月份做的“起诉通用工会法院不受理”,给无锡新区法院的。“不为人民服务”是给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第三面还是给法院的,写的“行政诉讼立案难”,还没送出去。现在看来第二面最受欢迎。

我不另类,只是敢说真话

新京报:你为什么拿着锦旗到闹市区?是反复思索做出的决定还是头脑一热就去了?

周力:锦旗是早就做好了,上周六(11月20日)也不是第一次拿出去,但是是第一次拿到闹市区。

新京报:监察大队的人看到你拿着这个锦旗过来了吗?

周力:整个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就只有十个人左右,他们都看到了的。

新京报:工作人员们是什么反应呢?

周力:他们就出来人跟我沟通,但是没有结果。

新京报:你这么做在乎的是什么呢?

周力:在乎的是我要把我遭遇的不公让更多人知道,要让更多人知道我的经历。不去想结果了。

新京报:那你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另类吗?

周力:不会,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敢于说话。

新京报:这样做是性格原因吗?还是因为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周力:跟性格无关,跟受到的教育还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有关。我想我至少是个知识分子,要有良心吧?

父亲受累去世,我一直内疚

新京报:有网友回帖指责“锦旗哥”纯属偏执型人格,已经是种病态的表现。看到这些你会生气吗?会觉得自己有偏执的倾向吗?

周力:不会生气。在美国,一名女职工为了孕期待遇问题跟公司打了八年官司。这在国外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京报:那你身边的亲人朋友会支持你送锦旗这样的行为吗?

周力:我母亲支持我的。我父亲有时还亲自去旁听诉讼,跟对方理论。父亲为此受了不少累,今年去世了,这件事我一直很内疚。

新京报:那还会继续做下去吗?继续打官司?

周力:会的。

新京报:为什么不把锦旗直接送到监察大队,而是要拿到闹市区呢?

周力:他们收下肯定丢一边。起不到任何作用。

新京报: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是你满意的、可以接受的?

周力:希望政府能够对原公司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本报记者 朱柳笛)

评论:赠“不为人民服务”锦旗的给力与无力

在无锡某公司工作的小伙子周力,因公司不支付加班费,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实名举报,要求补偿加班费。但劳保监察队负责人称,要通过劳动部门解决此事很难。为此,周力给劳动部门送上一幅“不为人民服务”的锦旗。(11月24日《现代快报 (微博)》)

在维权手段与“眼球效应”结盟的今天,赠送另类锦旗,虽然另辟了维权创意的蹊径,但也是新颖而不新鲜。与其说它“给力”,倒不如说是辛酸之至。

公司加班不给钱,申诉多次未解决,双重阻力下,周力讨薪之路漫漫。大道不畅,小道飞扬,作为网民的他于是走了步妙棋,给有关部门赠送“不为人民服务”的锦旗。锦旗的用处一般是“表谢意”、“颂恩情”,“不为人民服务”的锦旗,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讽刺意味立现。

显然,制作“非典型”锦旗煞费苦心,“不能太直白,也不能太温柔,要言简意赅”,而“不为人民服务”六字,恰与要求吻合。一个“不”字,既是对当地劳保监察大队不作为的辛辣嘲讽,也符合广为传播的规律———新奇简短,让人过目不忘。由此可见,周力深谙“网曝”效应,懂得“制造噱头”,希望通过招徕眼球获得声援。

无可否认,赠送“不为人民服务”的锦旗与“叫卖判决书”、“扮阿凡达”、“煮锄吃土”无异,都是行为艺术。从中,人们甚至不难读出“恶搞”、“解构”等弦外之音。“为人民服务”的庄肃,也在否定式表达里全然消解,裹上了“戏谑”色彩。网友的围观与狂欢,或许就源于朴素标语里的丰富意蕴。说它“给力”,也跟该标语敢于揭破“伪公仆”面目休戚相关。

不过,维权创意的纷繁,从来都与权利伸张的艰难成正比。周力走上街头,打出锦旗,只是因为法律救济的乏力,维权无门,只能剑走偏锋。但是,再多的创意,也救赎不了公民被逼无奈的悲怆;再“给力”,都无以填补公权力救济缺位的无力。周力们的“投机取巧”,看似上策,实则穷途末路时的公民自救。它终究不是法治社会的常态,而你我,也总有视觉疲劳的一天。(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