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擦拭民族灵魂的人 - 刘加民的博客 | 刘加民的博客 | 博联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5:08:21

我一朋友去法国回来,感慨了一件事情。那一天他去了凯旋门,忽然发现车流、人流停止了。远远的走过来一对一身戎装的老兵,有坐轮椅的,有拄拐杖的,都是表情神圣严肃,步履整齐。每个人的胸前都佩戴了十几几十块军功章。

陪同的法国人说,这些老兵是来擦拭凯旋门基座的,每逢重大节庆日子,他们都回来。因为在他们心中,凯旋门就是他们辉煌过去的象征,也是牺牲了的战友的纪念碑,同时也是向现在的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再看驻足观看的行人,他们果然神情肃穆,充满虔敬。有带孩子的母亲,轻声细语向好奇的孩子讲述。她讲述的应该就是老兵们当年的故事吧。关于战争、祖国、尊严和感恩等等的主题,就在一代代人的讲述中得到传承,延续。

朋友跟我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满怀着惆怅和感慨。因为在我们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在很多人很多地方,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某种应景的政治任务,并没有化为普通公民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也不可能达到从内心到行动的一致。至于毁坏烈士陵园搞商业开发,至于战斗英雄晚景凄凉生活困难无人问津的新闻,也时有耳闻。这似乎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在悄悄流失。

曾经上过越战前线的二等功臣"至诚大兵",多年来致力于寻找和帮助曾经的战友。他们有的受伤复员,有的转干转业,也有的永远沉睡在祖国南疆的红色土壤里。有个老母亲,用三十年时间才积攒出足够的路费,千里迢迢,辗转几天几夜,终于第一次见到了长眠于越战烈士陵园的儿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牺牲后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两个儿子。妻子用烈士的抚恤金偿还了债务,勇敢承担起养老育小的责任,从26岁到57岁,31个年头过去了,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他的孩子因为贫困没有读到应该读的书,他们基本上没有生活保障。至诚大兵找到了他们,发动战友帮助他们,又不遗余力地通过媒体呼唤全社会。希望生活在富裕和安宁中的人们对这些曾经最可爱如今却几乎被遗忘的烈士和他们的家属,献出一点爱心。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如果我们不能从心底里感激他们,在行动上做点什么,将来的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到甘愿为国家民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奉献个人的一切的军人了。

"至诚大兵"的行动让我很感动,有情有义有担当,我们这个社会严重缺乏的东西,在他的身上闪闪发亮。他们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群体,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轻慢了。但是军人身上最美好的精神延续下来了,他们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这其实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爱和责任的教育。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任何时代都不能淡化的"大爱教育"。

这方面美国也做得比较好。我听说在美国白宫周围,经常有一些全副戎装的老兵聚会,向世人宣示他们的存在,表达他们的爱憎。在一些重大场合,在最重要的嘉宾位置,永远给老兵或者老兵的代表留着。我们对烈属的怠慢,烈士家属会伤心,千千万万有良知的中国人也会伤心。国家民族的真强大,只有GDP指数是不够的,更需要软实力。伤心太多的民族,是不会有多少凝聚力和自尊自强的高尚感觉的。

我希望每年的某一天,也许就是八一建军节,也能看见擦拭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老兵。他们也是一身戎装佩戴整齐,在他们认真擦拭基座的时候,大家都要肃然起敬,最好全程直播,这个细小的动作,会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升起感恩和爱国的情感。他们擦拭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