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自然科学界闻人简介 【江西都昌夏国初 搜集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52:11
中国近现代自然科学界闻人简介 【江西都昌夏国初 搜集整理】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陈省身,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刘亦珩(1904~1967),又名一塞,字君度。直隶安州(后河北安新)人。毕生致力于数学的教学和研究,1967年10月25日病逝。

1904~1967,又名一塞,字君度。直隶安州(后河北安新)人。毕生致力于数学的教学和研究 ,1967年10月25日病逝。   1922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入学第三年,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爱国学生运动遭唐山地方当局通缉,遂东渡日本。1925年,考入日本广岛师范理科学习数学,1929年,转入广岛文理科大学数学部。“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先后任北平师范大学讲师、安徽大学数学科教授、北平师范大学教授。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随北平师大西迁陕西。同年9月,西迁陕西的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1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刘任数学系教授。   1938年3月,侵华日军进犯晋南,陕西门户潼关告急。国民政府既怕临时大学变成“陕北公学第二”,在西安掀起更大的抗日怒潮,又怕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共产党“赤化”去了延安,遂利用“潼关吃紧”的局势,强令西安临时大学搬往陕南。3月16日,刘随校离开西安,乘火车当天到宝鸡,然后步行,过渭河,越秦岭,半个月行程250多公里到达汉中。全校被分别安置在三个县的六个地方,刘所在的文理学院驻城固县的考院。4月3日奉命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5月2日正式开学上课,刘仍任教授。西北联大办在汉中对地方来说本来是天大的好事,但联大师生越来越高涨的抗日救亡活动,却使鄂陕边区警备司令,人称“汉中王”的祝绍周十分恐慌,遂报请国民政府先后将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和师范学院独立设校,留下文理、法商两个学院,于1939年8月8日更名为国立西北大学,西北联大被逐步肢解。刘经历了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到西北大学变迁的全过程。学校回迁后,他于1946年5月回到西安,此后,一直在西北大学任教授、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还担任陕西省科协委员、政协西安市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数学会副理事长等。   他可以讲授数学系大纲中规定的近20门课程,此外还掌握了物理学、力学、工程学诸多方面的知识。他站得高、看得远、钻得深,掌握了所研究领域中的精华。不难看出,刘研究的重点是 几何学,特别是现代微分几何学,其中尤以空间形式的“联络、变换、安装”三个问题为重中之重。这在刘所主持的黎曼几何专门化讨论班中,他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中,及他所指导学生写的毕业论文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刘亦珩在教学、科研中紧跟国际发展潮流,重点放在向学生介绍当时最先进的理论上面。   1958年他说过:“在数学上,苏联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有些部分还很落后,特别在几何学方面,我认为苏联成就不足取”;“我给学生介绍近代几何学发展情况时,着重讲法国、德国的,对苏联的一提便了”,“苏联几何学继承的是法国学派,我们应直接采用法国的优秀教材,何必迂回着沿着苏联的路子走?”

张伯声(1903年-1994年),曾用名张谲骏,1903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荥阳。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1926年于清华学校毕业后,同年赴美国留学。192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28年-1930年又在美国斯坦佛大学地质系研究生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焦作工学院、河南大学、北洋工学院、西北工业学院和西北大学,曾为西安地质学院名誉院长。

高鸿陕西泾阳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与西北大学终身教授。 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常务理事,中国环境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电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从事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极谱分析基础理论研究。在悬汞电极研究方面,提出了汞齐扩散电流理论,金属在汞中扩散系数测定方法与金属在汞中的扩散公式等。对极谱学各分支的各种电极过程导出电流方程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澄清了一些争论的问题。系统地研究和发展了示波分析方法,开辟了一个分析化学的新领域。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有训(1897年2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 ,字正之,汉族,江   

西高安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科学家,教育家,1897年4月26日生于江西高安荷岭石溪。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随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同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曾经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秋-1952年秋,任交通大学(暨西安交大与上海交大前身)校长。1977年11月30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