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行:媒体最核心的是对新闻把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1:42:15

曹景行:媒体最核心的是对新闻把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18:33  新浪传媒 曹景行

  当IPHONE、IPAD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一场向全媒体转型的变革正在启动。全媒体新闻的时代到来了么?全媒体的未来走向何方?新浪传媒频道特邀曹景行先生做客《对话传媒人》栏目,解析全媒体背后的发展之道。

  对话传媒人第1期朱伟:周刊遭遇新媒体挑战 培养杂志性格是关键

  对话传媒人第2期人大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微博是“轻武器”

  对话传媒人第3期:新京报社长戴自更:报道新闻须无限逼近真相

  曹景行先生(微博)和网友分享了自己50岁以后加盟凤凰卫视转做新闻评论的经历,并表示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只是不同表达形式,媒体寻求不同发展最核心还是对新闻的把握;曹景行称所有的媒体都在面对同样的挑战,新的媒体未必找得到新的盈利模式。

  50岁以后拣到机会加入凤凰卫视 转做新闻评论节目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传媒频道《对话传媒人》栏目,我是主持人尹俊。今天给大家请到的是位非常资深,同时也是很知名的媒体人,欢迎曹景行老师,欢迎您!

  曹景行: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曹老师,您今天不光是跟很多网友来对话,同时也是跟很多传媒业内的人士做一些业务方面的探讨。您曾说过一句话,自己50岁才开始做评论,属于“下岗再就业”,这个怎么理解呢?

  曹景行:因为原来做平面媒体的,平面媒体也做编辑、也做一些采访、也写评论,是在香港《亚洲周刊》,包括后来《亚洲周刊》给《民报》收购以后,也为《民报》主笔。那时候做杂志已经做了八年了,觉得这个样子也可以了,觉得还有十年,觉得工作时间能不能做点别的?那个时候就开始寻找新的方向,但是还不清楚,所以就离开了《亚洲周刊》进了中天频道,但是中天频道很不稳定,很快被台湾的老板辜振甫收购了,因此就完全离开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处于“下岗”状态,那时候就做自由撰稿人,处于这样一个状态。

  忽然有一个机会,凤凰卫视要开有关新闻类的节目,当时不敢叫新闻,叫时事类节目,《杨澜工作室》后来又有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需要一些人帮助策划,离开《亚洲周刊》后就帮他一起策划,我最早就是以杨澜工作室策划人的名义进去,没想到以后做什么。

  但是凤凰卫视这个平台非常有意思的,当时是初创时期,可以尝试的事情很多,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步的把你推向前行,后来变成策划,后来我们自己开始做节目,而且越来越多的转向新闻,转向新闻当中不仅是采访,而且还有评论。所以50岁以后有了这么一个机会。

  主持人尹俊:一开始没有明确的目标说要坐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这是一个缘份。

  曹景行:对,对我来说是拣来的。

  主持人尹俊:其实我们翻看您的履历的时候,发现您传媒行业的经历真的非常传奇,从事过平面媒体,做过主笔,也办过报,在电视台做过评论人,现在又把精力投向了广播行业,我采访过很多行业的人他们都是锁定一个领域,办报的就是办报的,搞电视的就是搞电视的,一般很少有这种跨界,您这个跨界跨的很多,您个人的经历主要放在哪个方向,还是您是兼顾的,怎么来平衡?

  曹景行:如果说有一个主要方向那就是新闻,因为我本来不是学新闻的,是到了香港以后转向做新闻,但是对新闻的兴趣也一直有,我在上海社科院也为报纸写东西,但是真正做了新闻还是到香港。做了新闻之后,也许是因为我不是学新闻,也不是专门来做,我是做研究的,所以可以转报纸、转杂志,也不是办报纸,只是为《民报》写社论,也写一些采访稿,杂志和报纸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转到了做电视,内容还是一样的,本质还是一样的,再从电视转向互联网,包括现在我们准备的手机媒体、广播,也包括互联网视频,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而已。面对的是不同的受众,如果你找到这个表达形式和对应的受众,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那就可以做。就像比如说视频网站,世博会的时候我做了很多,我带了嘉宾,不是正面的介绍,而是和某一个比较有知名度的嘉宾我们一起去玩、一起去看,然后拍出来的东西就是视频。这样的一种表现方式,在互联网的受众方面有比较好的点击率和吸引力。但是回过头来也可以像这样我跟你对谈,但是一定要看媒体的形式。

  主持人尹俊:根据媒体的形式来考虑。

  曹景行:我觉得本质是一样的。

  不同媒体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最核心是对新闻的把握

  主持人尹俊:您就是做新闻,具体某个媒介的利用您在精力方面会有所侧重吗?

  曹景行: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这个过程中你对新闻的判断,你觉得哪个是你应该做的,你会特别去关注的,你应该把它做出来,第二个,不同媒体表达手段的受众是不一样的。

  原来的那些媒体资源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依托。我现在的概念不叫多媒体,叫全媒体,全媒体后边的依托是一样的,就是你以前的积累,就像我能够转到凤凰卫视做评论,很重要的是我在《亚洲周刊》和《民报》的积累,同样我现在能够做广播,最重要的就是我在凤凰卫视做评论的积累。

  主持人尹俊:您看同样的新闻或者同样您所擅长领域的新闻,可能在不同的媒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或者不同媒介的受众会有不同的喜好,您是不是也要把握一些区别?

  曹景行:肯定是这样,广播现在我们是做的比较多,广播的受众是谁?原来我们说,有一段时间广播比较处于低潮的时候,大该是早上做晨练的老人听广播,这个群体可能更多。但是这两年群体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受众主要是买车的人,去年1300万辆车,今年是1700万辆车,全中国现在早上大城市里面堵车的时候,我早上的评论是7点50分,就是堵车堵的最厉害,而且堵车时间段受众的层次是相对比较高的,他开车上班的路上可能要听广播,而且要听新闻。同样回过头来,互联网的可能是另外一个层面,你换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而已。

  主持人尹俊:把握不同的媒介语言或者媒介表述的特点去跟他们对话,特别您刚才提到广播,现在广播交通台或者汽车广播在所有广播的媒介里广告费赚的目前是最多的。

  曹景行:但是像交通台,和我现在做的央广的中国之声略有不同,交通台这几年发展的比较快,往往是比较轻松的形式,但是许多开车的人需要早上的时候知道信息。

  主持人尹俊:逐渐厌倦了一男一女在这边对话。

  曹景行:也要这类交通资讯,也要一些轻松,早上可能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不止交通台的广告,这两年中国之声的广告也在增长。同样,不同媒体也在寻找新的方向,但是不管用什么形式,最核心的还是你对新闻本身的把握。

  主持人尹俊:所有媒体人都应该注意的,所有做新闻不管你从事哪个媒体可能都要注重内容本身,别光太注重形式了。另外我们看了您所回顾的自己当初怎么进入到媒体这个行业,您把自己进入媒体行业的资源叫没精力再去读书、也没有天分经商,所以还是做媒体比较有实力,看似很无奈的选择,但是做的非常成功,所以您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性格中有点“不安分”或者用“好玩”和“刺激”来形容做新闻的感觉,这是不是真的让您在这个行业里如鱼得水的原因呢?

  曹景行:是不是如鱼得水很难说,但是至少能够做到现在,而且空间也做的比较开,开始转的时候一个想法是谋生,尤其在香港这样的环境,他也不承认你的什么研究院、你的大学,连本科学历都不承认。这样你就凭自己最原始的本领去寻找自己的谋生手段,对我来说写中文,这个字还可以,写东西,英文熟悉程度,对世界的了解,也许就是我在香港能够站住脚而且比较快就能够在《亚洲周刊》这样的杂志,国际化的新闻周刊里面能够有一个位置吧,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这就跟以前读书时候的积累有关,正好把这些积累可以用上去,但是只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也许你才能够用,所以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机遇,很幸运。

  主持人尹俊:之前的厚积在,所以有一个机会让你厚积而薄发了。

  曹景行:也无所谓厚积,读书的时候拼命读,觉得这个机会多读一些东西,但是读了以后派什么用场也不知道,突然有这么一个空间,觉得这个东西变成你的竞争优势了,在市场经济里边你的竞争优势,然后就开始变成好东西了。

  曹景行想做“没老板” 每天安排自己不同的工作内容

  主持人尹俊:至于所谓的说您性格里稍微有点不安分,这个表述恰当吗?您是50多岁进的凤凰,进凤凰10几年了,如果您把头发染黑估计像一个不到40岁的人。

  曹景行:大家都认不出我了。

  主持人尹俊:所以您给我们的感觉比年龄年轻很多,声音也有很活力,这种状态哪来的,这种不安分真的存在吗?

  曹景行:不安分可能跟我的经历有关系,那时候下乡,都是不确定的状态,而且给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事情,甚至有点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习惯不止是我一个人,可能我们那代人都会有点这样的心态。再加上我们没有一个设计好的人生,当我们想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情,所以往往是很偶然,你说我们想读书的时候突然文化大革命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有机会读书已经30多岁了。拼命抓住读书的机会,读了以后又怎么样,反正有了工作,但是再下一步怎么样,都不是很确定的。所以我也会在40岁,有机会就到香港去了,从头开始,一切从头开始。工作是媒体里面最基层的开始,经济条件从最基础的开始,住是从最小的房间、租的房间开始,一切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帮孩子找学校、自己找房子、找工作。

  主持人尹俊:您40岁又重新开始做这样的事,有舍才有得。

  曹景行:也没有舍,觉得自己有机会,如果在上海社科院,当然现在也变化很大了,在那种氛围下面你可能就非常安安稳稳的,每个星期只要去两次,你一年写两篇论文。

  主持人尹俊:很轻松,所以您这种年轻态是因为忙碌或者因为不停的变化,反而让您保持了一种状态。

  曹景行:可能是性格也好或者精力也好,像现在比如我觉得我还能走得动、跑得动,我做一些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心态,为什么后来离开正式的工作?我说我想做“没老板”,没有老板的好处就是我每天自己安排自己的,每天不一样。像今天我上午在清华上课,下午来这儿,可能今天是上课和互联网访谈,明天我去上海,后天我要录节目,也会做一些讲座。每天可以有不同的内容,这样穿插在一起就觉得还蛮有意思的,而且现在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跟得上我们的变化。我们国家变化太大,我们世界变化太大,生在这个时候,碰上这样的事情,也许我们的机遇,尤其做新闻的,会和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比较紧密的关注他,而且又在北京,我为什么到北京来,就是想这个机会,因为只有在北京才比较看得明白中国的变化。

  像11.15日上海的那场大火,那个大火带来很多含义的东西,不仅是城市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关注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传统媒体、当地媒体、北京媒体,其他地方的南方的媒体怎么报道的,电视台的直播和互联网上微博(http://t.sina.com.cn)直播是怎么样同步的,这个做新闻来说都是太有意义的事情了。11.21日这天上海市民到街上自发悼念,对中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就发生在你身边,而且你是新闻人,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你当然要去关心。

  主持人尹俊:要做一些东西。

  曹景行:比较遗憾的是,这两天上课我感到另外一个现象,我发现我们甚至做新闻的大学生都不关心外面发生的许多重大的事件。反而理想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现在如此丰富的资讯下面,我们做新闻的人、学新闻的人实际上是很封闭的,这个就是我为什么愿意在学校里面,在清华教课,不断的和同学沟通,也了解从80后到90后未来的新闻人他们要面对的情况。

  主持人尹俊:对,从我的观察,不光是学新闻的这些大学生比较封闭,内地的媒体新闻从业者普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思想也好、观念也好都很封闭,互相的模仿,也没有太多的创新处理,这确实是存在的问题。

  曹景行:但是这样就会真的有机会存在了都会发现不到,实际上很有意思的。

  主持人尹俊:表述语言、表述方式。

  曹景行:不光是,有许多新的东西存在在那里你没发现,当你发现以后原来这个可以有这么高的收视率,有这么多人喜欢看,广告收入这么好,然后大家就模仿。   

全媒体载体应该可调动各地资源 24小时直播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18:33  新浪传媒

  首先从报纸阅读第一手资讯 撕开报纸只看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主持人尹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现象。您刚才提到一点就是说,像您对资讯有一种渴望,饥渴状态,就是不停的要获取资讯。另外我了解到,这是网上的传言,说您在北京订了十份日报,加上周报、杂志、书籍每天阅读量极其巨大,所以您的这种工作状态,从最早的乱翻书或者到现在的读报时代或者获取资讯的时代,您觉得从纸媒中获取的资讯和在电视、网络上获取的资讯有什么不一样,这三个获取渠道是怎么分配的,或者您更信赖哪方面?

  曹景行:实际上我是买报纸,我的原则就是,只要是新闻类的报纸我全部要,每一个地方,我到任何地方会把当地的新闻类的报纸都买,除了我经常看的以外,还会买当地的报纸,这是必须做的事情。第二个就是看电视,也听广播,再有一个就是上网。

  我自己工作的需要或者经验,第一,看报纸放在最前面,这个原因,我解释了大家才明白,很多人实际上还没意识到的,实际上获取信息效率最高的是报纸,大家都注意到现在网上信息多、网上信息快,但是报纸是你以最高的速度得到你要的东西,为什么呢?你不要去点开的,一个版面就在,而且版面设计里边有编辑的想法,这个跟互联网上不一样,这是首先可以做到这一点,不是跟着点击率走的,他有基本上一个想法在里边。当然他也考虑市场,考虑读者的需求,但基本上我可以知道哪一个版面是什么,我看几个版面。我看报纸方式可能也比较特别,现在如果表演的话,我把它全都撕开。

  主持人尹俊:这份报纸是曹先生在外面随手带过来的报纸,是为了等待录影消磨时间。

  曹景行:我要看是这样看的,撕开,因为撕开的好处,你在任何场合看了以后不要的就扔掉,这个不要了就扔掉,天气我知道了我不会留,但是这个体育我也看到了我就看过了,每一页看过来。但是看到刘翔的消息,我也许今天晚上会看评论的,我就把这个留下。为什么报纸快?我可以早上一个多小时我要的基本信息都通过报纸得到,然后是上网,上网往往是即时新闻,新浪网也是新闻,但是我可能在网上更多的是看朋友传给我的,还有就是通过微博(http://t.sina.com.cn)、博客去特定的方面寻找的,每天大概50个微博。

  曹景行微博以关注新闻人、评论人为主 阅读微博即可了解相关领域资讯

  主持人尹俊:关注的对象有50个?

  曹景行:就是50个。

  主持人尹俊:每天都要看的?

  曹景行:差不多跑一遍吧。

  主持人尹俊:您所关注的大概是哪些人物?

  曹景行:新闻人、评论人为主,还有一些就是我以为比较有意思的,他上面会有一些有意思的话的内容的,作家也好、艺术家也好,有的是每天,有的是因为他发的比较少,我过一个星期看一次也可以,这样的话基本上就知道那个领域所表达出来的大家的想法。还有,这里面有很多链接,我没注意到的他会提供给我。同时,一边看报纸的时候我广播开着、电视也开着。

  主持人尹俊:同时的。

  曹景行:整体来说就是,做新闻是一个从早到晚都需要吸取。

  主持人尹俊:看来您主要的资讯是从报纸,最主要的一部分是从报纸来的。

  曹景行:对,现在每天做评论所需要的信息。

  主持人尹俊: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久?

  曹景行:8—10个小时。

  主持人尹俊:就是说您如果有可能的话是一直在线的状态?

  曹景行:因为我需要去寻找,而且还要编我自己的东西,所以做广播或者做电视评论的报上的东西够,但是我要自己做对新闻事件的判断的话,我需要更多更多的东西,报纸上的东西远远不够你对一件事情作出准确的判断。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信息量还是有限的,当然你不可能去得到无限的信息,有些不够的;还有一个,每个报纸有他的局限性,这个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在外面再去寻找不同的角度、看法,至少要知道人家怎么在说、人家关注不关注,然后来决定自己判断。

  主持人尹俊:这就是现在的一个新闻的工作状态,工作之余的时间基本上都用来吸取资讯了,所以一个很资深的新闻人他为什么能手到擒来、旁征博引什么都知道,平时付出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在。

  曹景行:未必是好事情,只是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把上网看东西、看报纸这些当作了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时间就是这么点,你花了太多的话,有许多想做的事情实际上没有完成,但是没办法,比方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看杂志的时间都比以前少得多,还有就是像我喜欢看影碟、看片子,好的电影一堆放在那里也没时间看。

  主持人尹俊:被新闻占据了太多时间。

  曹景行:这就是以后我们碰到的一个问题,自从互联网开始以后,自己的时间好像越来越少。

  主持人尹俊:对,我曾经以前有一个习惯,每天用两个小时把国内外的网站刷一遍,看看,我可能不看内容,刷标题,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我消化不了,吃不消了。因为我觉得看了这些东西对我的用处有,但是没有那么大,就目前的工作状态来说。

  曹景行:不断的有新的东西出来。

  主持人尹俊:所以补充这种信息永远补充不过来,索性锁定一两个网站或者媒体。

  曹景行:但是微博出来以后你要关注微博,但是关注微博又浪费你的时间,但是我觉得现在又有一个东西出来了,iPad这样一类的,iPad手机、手持的终端和手机上面显示的东西,现在手机报信息量很少的,你不会花太多时间,但是以后手机变成一个终端阅读的。

  全媒体应该是任何一个载体可以调动各地资源24小时直播信息

  主持人尹俊:这也是我今天想问您的问题,这里有一个最新的新闻,《新安晚报》昨天宣布组建媒体新闻采编团队,130多名编辑、记者全部配备了最先进的iPhone4手机,刘长乐先生也说过,说全媒体的时代正在到来,媒体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而且这种手持的手机阅读或者手机互联网包括iPad这种移动终端,现在可以说崛起了,越来越占据大家阅读的空间或者新闻获取的渠道,这种现状的未来和现状,您作为资深的媒体人是怎么看待的,iPhone4或者iPad真的代表着未来媒体发展的一个方向吗?

  曹景行:05年那年中国移动收购了凤凰卫视部分股权,有一个晚宴,那时候中国移动主要的负责人王建宙他们都出席,要大家谈谈想法,我问王总,什么时候我拿着手机就可以做直播?他们说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具体应用应该也快了。现在五年过去了,五年过去的时间现在看来我们到了这个门槛了,现在你配了iPhone4也好,关键在于你怎么表现出来,现在更需要的就是这些手段在我们的记者手里面用什么方式表现处理。你如果还是写文章的,那没有太大的作用,你只有用视频的方式。那就是我所有的朋友手里,我联络的记者可能有上千个,比如说一千个,他们手里都有iPhone或者更好的设备,他拿着这些设备以后,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马上告诉我,就可以用手机直接切到我的荧幕上去,这样做什么呢?我要做新闻频道。

  主持人尹俊:手机的新闻频道。

  曹景行:无所谓,手机、电视同时展现都可以,这个新闻频道是每一个载体都可以的,但是他只要呈现出来,包括互联网,呈现出来的内容是什么,全部直播,没有时间表,没有拍片表,没有几点钟,24小时只是换主持人而已,主持人就是司令员,就是调动各地来源的信息取舍,一个小的核心编辑部有上千个在外面的耳目,全世界。

  主持人尹俊: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媒介或者人际传播的网络,它的诞生岂不是把电视业好、报纸也好,逐步的把互联网抢去了一块?

  曹景行:无所谓,全媒体就是这个含义。我待会儿可以说和报纸的结合,我先说和电视的结合,我在电视上频率出现,可以在视频网站上出现,我可以在手机上出现,以后可以在iPad上出现,或者任何新的视频的东西,甚至我就在外面的户外广告上都可以出现,无非是你送出内容,内容是什么?你可以送什么?你可以送电视剧,但是我要送的是新闻,而且是即时的新闻,这种播报的方式等于把现在所有的模式都打破混合在一起。但是你说跟报纸能结合吗?我说可以结合,如果我一个阅读终端器,现在出现的是这个报纸。

  主持人尹俊:现在报纸都上iPhone了。

  曹景行:iPhone是死的,如果我点一个照片这个视频就动起来了,我点一个标题声音就出来了,就是广播,可不可以?

  主持人尹俊:可以逐渐的去融合,真的是一个全媒体。

  曹景行:而且它不断的在改版,可不可以?

  主持人尹俊:可以。

  报纸、杂志如果要变“活”应该和视频结合

  曹景行:那报纸为什么不能做成这样呢,活的报纸。报纸的特点好处,它的版面是要给你一个很好的选择,其他的媒体,电视是很笨的,一定要是第一条看完看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

  主持人尹俊:没法拖动。

  曹景行:那个多笨,互联网上这么一堆目录,我报纸好的有这个照片、有这个,这个版面是很好的方式,如果把版面变成活动的。

  主持人尹俊:所以这个给大家的一个,技术的革新。

  曹景行:都有可能了。

  主持人尹俊:您刚刚说我刚好想起,我现在看新闻凤凰的《锵锵三人行》是通过iPhone看,里面有一个平台可以把你所关注的播客(视频分享)节目每天刷下来,每天在手机上看就行了,我不用看可以听一耳朵,而且我是2倍速听,这样我10分钟听完一期节目,很节约时间。

  曹景行:声音都放快了?

  主持人尹俊:放快了。

  曹景行:那窦文涛的声音就不是他的声音了?

  主持人尹俊:语速快一倍,节约很多时间,包括我听BBC通过iPhone有一个“中国聚焦”的华语广播,每天有一期能够下下来,大概也是20分钟,我都是2倍速播放,因为老外说中文很慢。

  曹景行:这都是完全新的技术方式了。

  主持人尹俊:最后一个问题,新媒体可能会成为未来全媒体联盟的重要力量,传统的报业集团和光电集团怎么适应这种更新?特别是传媒从业人员怎么应对这种挑战?

  曹景行:报纸、杂志跟广电还是不太一样,我的设想我觉得变成活的报纸,就应该和视频结合起来,但是它还是报纸,报纸的优势还在,报纸需要文字,而且排版不是很简单的,排版是一个新闻理念、是一个新闻选择,所以这个优势和活的新闻,广播又可以走另外一个,你可以和报纸就这个结合,但是更重要的,广播就是在我们不能够或者眼睛不注意看的时候听,只用耳朵,只用耳朵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是广播,这个可能是比较独特的,因为报纸是要看的,电视是要看的、还要听,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看,你离开电视就是广播了。所以你单单用耳朵的这样东西还是能够,但是它和报纸能不能结合,这是一个。

  再有一个,我自己的感觉上,实际上传统媒体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什么道理?我不说传统媒体,就是专业媒体,专业媒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为信息量太大的情况下大家会没有时间去海底捞针,会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主持人尹俊:需要有人给你筛选、过滤和推荐,这个角色是需要的。最后简单说,网友互动一下。

  网友(海松):一级媒体以后大概会有怎样的走向,曹先生,您能看到吗?

  曹景行:我觉得大家有一段时间,所有的媒体日子都不好过,因为都在面对同样的挑战,而且变化越来越大,新的媒体未必找得到新的盈利模式,老的媒体可能给分掉了,无论如何,我觉得现在恐龙总是活不长的,猴子总要变人的,这就是媒体的状况。

  主持人尹俊:您的比喻太好了,今天跟曹先生聊非常受教,谢谢曹先生做客新浪,谢谢网友收看我们的直播,直播就到这里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