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亲历日记525:同行没有写进报道的见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06:14
曾颖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晴
许多新闻界的同行和朋友们都去了抗震救灾第一线,在最高峰的时候,汶川
县城里聚集着数百家媒体的几百位记者,当地的宣传官员,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有
如此多的记者齐聚这座深山里的小城,而媒体记者们,也觉得好像是到了一场大
型的新闻发布会,抬头低头都会碰到熟人,一度时期,县城里几乎全是军人和记
者。
每一个从前线回来的人,都有一大堆故事,一些涉及自己,一些涉及同行,
更多的则还是涉及地震中的人和事。这些东西,大多因为题材和体例与当下新闻
有抵牾,而没有写或写成也未见报。在这里,我略作整理,权作有此一说。因可
以理解的原因,我将这些同事和朋友的名字隐去。
1、 校园不倒的秘密
据摄影记者李兄讲,某市某小学在周边学校纷纷垮塌,压死压伤孩子无数的
情况下,居然屹立不倒。不仅不倒,甚至连破损的痕迹都没有。这引起记者的关
注,纷纷向校长发问,想从中挖出些“最牛希望学校”之类的正面新闻。但校长
面露难色,笑而不答。最后私下里对原先已很熟的记者说:之所以不垮,是因为
当初建筑检测部门暗示我们交点费用,但我们没钱,交不出来,于是有关部门就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隔三岔五来认真检查我们的施工质量。如果我们当初有钱交
的话,也许这楼早就垮了。
坏事如此变成好事,不知谁能笑得出来?
2、 生命的选择:
南方某刊记者某兄讲:在都江堰某中学他见到一个被救出来的女孩子,她很
幸运,只是被浅埋,只须拉开她身上压着的灰块,便可以把她营救出来。她听到
一个又一个人从她身边走过,每来一个人,她就呼救。但那些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的家长们,听见她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匆匆离开。女孩子在废墟中哭着想:
可恨我看不到外面,要是看得清来人的脸,我一定冒充他们的孩子的名字,喊一
声爸爸妈妈。
在某些特定时候,父爱母爱既伟大,也可怕。
3、抗震建筑
据摄影记者某兄讲,在崇州鸡冠山下,他看到一堆废墟前有个老太太在哭泣,
于是问:婆婆,你家里有人受伤?老太太答:没有,只是我儿子专门修的这幢可
以抗9级以上地震的楼毁了。他是搞建筑的,好不容易才修起这座像碉堡一样的
房子,钢材比别人家多用差不多一倍。但很不幸的是,在大地震中,房子没有垮
塌,却被身后一幢倒下来的六层建筑埋了起来。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从没有一种安全,是独立的与周边毫无关联地存在的。
4、 相同的噩梦
记者某小妹第一时间赶到重灾现场某中学,了解到该校某些班级在地震发生
时,老师怕学生拥挤发生踩踏,而叫学生趴在桌下,不动。结果很多学生临死时
还保持着趴着的姿势。从废墟下,她听到楼下凄厉的哭叫声和残肢断臂,情绪饱
受刺激,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做着一个相同的噩梦,梦见地上伸出千百双的小手拉
她的脚,口里哆嗦着喊:救救我,救救我!
很多到过现场的记者,都有类似经历,谁又说得清,这不是地震的另一种杀
伤力?
5、无枉之灾
记者刘小姐在龙泉航天医院碰到一个都江堰许家镇的孩子,他读书的学校在
5·12在地震中未垮塌,但几天后,有关部门为了营造秩序正常的气氛,让学校
复课。他在去学校的路上遭遇余震,道路塌陷跌入渠中,被自己的自行车砸破肠
子。他成为本次地震中全校惟一一个伤者。
5、超级预制板
某杂志编辑潘女士说:在北川某中学,她看到并拍下了废墟残址上,一些楼
房的预制板的横断面上,居然没有钢筋,甚至连细细的铁丝痕迹也没有。她说:
真不知道这样的预制板,是怎样生产出来,并盖上房子去而不塌的?
……
以上几个小故事,都是新闻同行们亲历的,让人听后,背上有一股冷冷的感
觉。
(XYS200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