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金牌体育何去何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7:29

杨旺:金牌体育何去何从?

2010年11月22日07:19财新网杨旺我要评论(7) 字号:T|T

杨旺 评论作者

向左(竞技体育)走,还是向右(全民健身)走,两个路线的悖论,终于在广州亚运会时达到沸点

年过半百的杨明可能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会被卷入一场声势浩大的论战之中。

那是亚运会开幕的第二天,他在新华社上发表了《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的署名文章:“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体育等同于金牌,把体育当做强国符号,这其实扭曲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本质……希望中国体育立刻转型和转轨,把重视竞技体育转变成重视全民健身,淡化金牌,强化国人体质和健康,提倡大体育和大健康的概念,让体育理念真正回归。”

该文一问世便激起强烈的反响。15日,中国亚运代表团副秘书长殷宝林反驳他:竞技体育争金牌有什么错?竞技体育争金牌和发展群众体育有什么矛盾?采访最后,他还给杨明扣上了“反对金牌”“颠倒黑白”“漠视祖国荣誉”的帽子。

要换成一般体育迷或媒体的争论,人们也许不会当回事。但这次一边是国家通讯社,一边是国家体育代表团,彼此都代表“国家利益”,其身后的背景,无疑加大了争论的分量。另外,中国坚持了30年的举国体制,在北京奥运会的盛世华章后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因此,杨明的言论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有人说,这不亚于体育界的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也就是说,到底向左(竞技体育)走,还是向右(全民健身)走的路线问题。

一方面,在国家实力相对薄弱的背景下,“举国体制”在激励民族精神的层面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其副作用也在逐渐凸现,教练官员对金牌已经不那么单纯(比如更高、更快、更强),一些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甚至滋生了“锦标至上”“惟金牌论”的思想。北京奥运会前,某总局领导在给金牌队伍乒乓球队的训令就说:“千银不如一金”。在奥运会前,各个中心的一把手电脑内存,都有一个关于金牌指标的责任状,大到夺金项目、夺金人员、对手情况分析,小到出行、医疗、配餐、科研团队服务。这些东西传递出来的信息:只要你敢于拍板拿金牌,要政策给政策,要钱给钱。不过,一旦输了,后果就难以设想。

另一方面,在运动员的投入越来越巨大的同时,全民健身已经越来越成为短板。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中国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高血压高血脂超重肥胖现象,已成为社会传染病。官方数据表明,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数只有人口的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新华社体育记者徐济成说,“穿过韩国首都首尔的汉江两岸,有超过100块开放的足球场;而偌大的中国首都北京,三环路内不一定有100个小学有标准的400米跑道。”

两个路线的悖论,终于在广州亚运会时达到沸点。一方面,为了金牌,我们的政府越来越舍得投入,据说达1200亿用于开幕式、运动场硬件和训练准备的软件等。(北京奥运会投入是2800亿元,广州亚运会1200亿元(相当于办五次南非世界杯),济南全运会更是达到2000亿元)。另外,盘外招也是层出不穷,比如,将某几个大学生改造成中国板球队队员,为某小国解决参赛所需路费等。

但另一方面,随着“扬我国威”的金牌累计越来越多,客观上使大众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审美疲劳,本届亚运会上,人们争议的不是中国的100多块金牌,而是一些民生问题。是啊,我们可以通过世博会来展示经济繁荣,可以通过“嫦娥奔月”来展示科技进步,金牌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小,体育正在逐渐回归本质,那就是增强人民体质。

三十年来人们的体育观念正在发生巨变,正如某体育品牌广告词所说,MAKE THE CHANGE,也许我们的官员应该改换一下思路:能不能用那么多投入(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每枚金牌的国家投入相当于俄罗斯的28倍),放在群众体育上面?

正如黄健翔说的那样,这个金牌,给群众带来了什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学校里学生还有多少运动空间?城市里还有多少运动场地?游泳、打球方便不方便?要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