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政治》寻找传统中的政治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4:18
赵汀阳的文集《每个人的政治》,开宗明义“政治哲学如此重要,已经成为当下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哲学’,这一变化可以称为哲学的政治学转向”。作者有意将《哲学的政治学转向》作为文集第一篇,使我不禁想起史蒂芬·霍金在其名作《时间简史》的结尾感叹:当今的科学发展已经摆脱了人类想象的空间,但是却找不到终极的答案,而以求根问底为己任的哲学家已经无法再提供整全性的世界勾画了。以至于可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不禁概叹,哲学也许就能做点语言分析罢了。

霍金不是哲学家,作为天才的物理学家总希望能穷尽物理学之后的东西,就像爱因斯坦酷爱康德一样,他也钟爱哲学。科学家如此,哲学家也是如此。不过我们时代的哲学家可能更为悲观。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已经说明了对于世界的终极解释只能回到人身上。哲学家在一次次的解释和改造世界失败之后,终于退缩到一个比较安全的领域,那就是语言。分析语言,就是澄清对世界的表述和观点。
伴随哲学的语言转向的,还有另一个转向,哲学的政治转向。就在哲学从世界转到人继而转到语言之时,同样放弃了对世界的终极解释哲人开始转向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向度———政治。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之后,哲学家不再有乌托邦的幻想,越来越澄清的思维表达,使得哲学家对政治世界更能有明确而清澈的改进意见。
英国人曾经嘲讽俄国人一直在追寻法国人的脚步,对中国人而言,最近几十年似乎也是在追寻美国人的脚步。自2000年前后,甘阳和刘小枫引入施特劳斯,掀起了中国政治哲学的热潮以来,中国的哲学家也开始了自己的政治学转向。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东西古今之争以及微言大义的政治哲学讨论,也能看到层出不穷的古典政治哲学诠释与研究。哲学似乎是一种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表达,不再是哲学家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见方式。
在一片重读经典的喧嚣之中,中国哲学学者能否真正为当下中国政治的稳固基础提出改进意见,似乎是被淡忘了。不同于以读书为志业的中国哲学人,赵汀阳更喜欢做政治的表达,从《论可能的生活》,《天下体系》到《坏世界研究》,他都在寻觅一个可靠的政治生活的基础。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人的政治》是这个工作的继续,或者也是个新的开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激活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一直是中国学者反复思索的问题。不同于同辈的学者,赵汀阳激活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方法在于将其定为形而上学化,而是将其作为可能的政治改进原则重新诠释。但是,他并没有像李泽厚那样,将中国传统作为一种中国人的生活范式和思维模式,他所寻找的是中国传统思想之中的政治智慧,以及其现实意义。
赵汀阳非常清楚以“自然状态”为起点的现代政治哲学其本身固有的问题,他所想的也是要克服那种以绝对个体为起点的政治哲学设计。故而在《每个人的政治》之中,他提出了“共在”与“合作”。
赵汀阳清楚地指出,人的世界是政治的世界。可以发现,克服“己”的独断和隔离性是赵汀阳的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处理才是整个政治世界的核心内容,其最终指向则是理性的改进,沟通说理,寻找现实政治情境之下能被共融的正义表达。
不得不说赵汀阳的努力是有价值而且富于建设性。但是我们不能不铭记某些历史的经验。倡导“和”中国传统儒家,往往滑向法家,在中国史上并不鲜见。令人不禁想象,法家的“同”和儒家的“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但是我们可见的结果,确实是“同则不济”,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之频繁应该是世界历史上一个独有的现象。这也暗示了赵汀阳强调“和”策略的意义所在。但是我们是否能摆脱这种困境,能有一个现实的政治基础,真正的贯彻“和”的手段与目的,到底还是让人不能释怀的问题。
故而,对于赵汀阳而言,《每个人的政治》大概不是终曲合唱,而是序曲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