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主导权争夺战打响 揭开9.30-11.12股市铁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47:28
不是黑幕,比黑幕更深,不是内幕,比内幕更宽广,不是灰幕,虽然灰幕早已存在。
是的,我们的“铁幕”,源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我们的内涵有基本的一致,那就是在中美欧三极新冷战中,A股的性质和命运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这一变化的标志,正是“9·30-11·12”这段行情。9·30时,我们《解密4万亿天量交易幕后》,11·12时,我们《揭秘A股事件的全球策划传导内幕》。
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以全新视角,从不同侧面去揭示了市场的新逻辑。现在,我们可以更全面的审视和总结本轮行情的本质、结构、背景,及其新制约力系统。
在本轮行情中,国内机构的整体性迷失大概只能用冷暖自知去形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反思和未来。
9·30-11·12行情再思考:到底是一个什么行情?
这里的“9·30-11·12”行情,是一个泛指,即以9·30井喷和11·12暴跌为中枢特征的前后一个阶段的行情,包括现在,以及未来一个阶段的市场。
很大程度上,这段空前的行情是人造的。如果说,我们一定要仔细去辨认2319以来行情的基本面支撑,我们就只能解决8月之前的行情。
判断宏观经济的修复情况,经常使用PMI、工业生产增加值、GDP同比/环比增长,三者之间一般依次形成先后顺序。
指数从2319触底反弹到8月初,三项指标都是同比反弹的,因此,我们能把那一段260点的涨幅定义为以机械、煤炭等中游行业估值修复为基本路径。
从9月开始,细心的人会发现,一路走强的PMI指数,与工业生产增加值、GDP同比增幅发生了背离,到了10月份,它进一步的与发电量发生了背离。虽然工业生产增加值、GDP环比的数据仍在改善,但同比反弹结束了。
如果再仔细拆分工业生产增加值,会发现投资类需求与消费类需求也正在错位,前者在萎缩,后者在膨胀。
所以,PMI的类似于“无量空涨”的走势,是不是隐含着什么秘密?当然,PMI是领先性指标,这里有实体经济的时间差。但是10月份它与其他指标的背离的扩大,让我们有理由怀疑,有些企业订单是冲着通胀预期而去的。
我们都知道,这一路只有一个东西相伴,那就是CPI.9月份之后,它得到美元指数的全球性支援,点燃了大宗商品和PPI.
所以,本轮行情是脱离基本面展开的。但是它与政策的关系相当微妙。
在《解密4万亿天量交易幕后》中,我们论述了政府在CPI大涨前期,也就是9月之前,其实扮演了幕后指使的角色,政府希望提高通胀容忍度以给调结构留下空间。但是9月以后,CPI完全摆脱了政府的缰绳,而被美元所操纵。
8月27日,伯南克暗示二次宽松,放空美元的力度出乎全球意料。无疑,在中国通胀临界点上火上浇油,是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机。
我们很难去评判中央政策取向的历史是非,但的确是我们在通胀问题上的表态,为美国攻击人民币提供了机会。这一表态的背景是,美元的强势反弹而人民币贬值,这放松了中国的警惕。但美元这一反弹实际上是美国与欧洲之间政治博弈造就的。
此后,美元一路下泻。我们看到所谓通胀通通是从产业上游资源品开涨,而不是下游产品涨价。最终,CPI狂奔,通胀开始失控。
我们必须用最通俗的语言去描述。这一轮行情本质上是一轮“人造通胀”行情。这场大局中,有两个“庄”:中国开局,但半路中了美国的埋伏,局面失控最终不得不采取“自杀式”手段——提高准备金、加息,甚至行政管制价格——来抵抗。
最后我们看到,G20了无生趣的闭幕,美国人“顺差占GDP4%的国家升值”的压迫方案亦不了了之,中美双方都不过走走过场。这隐约宣告了美国的阶段性胜利。从中国最强硬部门商务部近期表态的软化和中国不顾反对连续三月增持美国国债来看,中国的确可能已就升值做出让步。
这是一笔血腥的交易,然而代价是惨重的,我们看到的是中央政策的巨大牺牲。2010年4月前,政策第一位是保增长,年中经过巨大博弈确定为调结构;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治通胀预示政策彻底变调,第一要务是“治理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工作方针一年三变,结构调整投鼠忌器,但愿不会半途而废。
A股铁幕:话语权争夺与新四轮驱动
若干年后看“9·30-11·12”行情,相信只是A股市场性质变化中的一段浪花。它只是宣告了全球中美欧三角冷战的全面开始。资本市场话语权的争夺,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
18日,国务院罕见的以多部委的联手发布的名义,发布了《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发布的时点、形式和内容值得踌躇。我们知道,行情暴跌中的股指期货明显是有预谋的提前做空,在上期的《揭秘A股事件的全球策划传导内幕》一文中,我们也分析了,热钱将国内机构“集体包饺子”手段。可以说,除了社保和某些特殊资金,国内对这一轮行情是丧失了主导权的。因此,这一文件的出台应是有所指。
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都陷入了全球新冷战的漩涡之中,已经比较清晰的看到,美国、欧盟和中国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股市、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较量的杠杆和角斗场。通俗的说,它已明目张胆的变成工具,多条线牵制下的木偶,某种意义上的傀儡。
本轮行情即可视为中国以“自杀式”报复和妥协阶段性的扳回了几近失控的话语权。而中国之所以要付出如此代价,是因为必须控制住这一装流动性的池子。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9·30暴涨不同于5·19,因为美元在2007年之后已经极大的左右了市场节奏,正如我们在上期《揭秘A股事件的全球策划传导内幕》所述,A股已经不是A股,而是“A-L-H-A”股。而11·12暴跌不同于5·30,则在于2010年之后的股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纳入了国家意志——管理流动性的工具。
中国未来两年的M2很可能达到100万亿天量,加之不菲的热钱,已是个极大的管理难题。中国把流动性放在哪里?市场已经讨论很多。池子可以建很多个,比如开国际板,把钱再兜回境外;比如通过央票对冲,但难度越来越大,再比如通过商业银行准备金通道存在央行,但18%的存款准备金率已是国际空前,最有想象力的是农地入市,但这一改革举足轻重。所以,就目前来说,股市始终是流动性最重要的蓄水池。
关于资本市场的国家布局,我们在《解密4万亿天量交易幕后》中已做充分论述,即利用股市将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银行,并通过国有股减持收进社保。近期证监会豪放的IPO放水,只是其中浪花一朵。
至此,我们对A股的逻辑系统应有一个全新的看法。A股市场已是如下四轮驱动:美元、流动性管理、政策、经济基本面。
在相当长时间内,上述四个要素将相互掣肘,轮流交错上升,以成A股的主要矛盾力量。全球经济政治冷战的长期性决定了其复杂性。
值得注意的是,四个要素都有自身悖论。美国不可能放任美元暴跌亦不能承受暴涨;中国既要维持股市流动性的充沛和吸引力,又要将流动性导出去;政策上的矛盾最为深沉在此不赘;宏观经济处于转型期,有新有旧,不新不旧。这都决定了,中期内A股市场不太可能走出单边牛市或熊市。
而本轮行情中,我们看到核心的矛盾即为美元与流动性管理之间的矛盾,美元占据压倒性优势,随着两国媾和,已退居次席,美元这根柴短期已抽去。此后一段时间美元的走势,很可能将以爱尔兰惹起的新欧债危机为由头,取决于美欧博弈,但短期已经不构成对资源品加剧上涨的催化力,它已经成为中期的行情逻辑,也就是人民币升值。
短期A股将视中央通胀管理意志而定。由于流动性被戴上了帽子,我们不能同意此次暴跌只是牛市小插曲而已,这必然是一个阶段拐点。虽然市场在此点位必有反复,比如沪深300几乎回到原形,这是市场对利空的消化。那么我们到底消化的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是消化过高的通胀预期,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片面和表象的,因为我们上面的论述说明,这轮行情的“两个大庄”——美元、中央的流动性管理意志——都“变节”了。
那么,市场短期的逻辑,仍旧是要回到以基本面为主的路径中。通胀虽有余震,但既然是人造,就必被人治,是条辅线了,通胀题材的反复可能只是为了确认上述“变节”罢了。在阶段性的迷茫中,中小盘和题材股在年报行情的掩护下,可能完成一次较大的泡沫。这个泡沫的刺穿,有可能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次蓝筹行情,也有可能是紧缩的重新来临。
告别那些失效的规律和思想
上述新的逻辑,已经深刻改变了A股的生态环境。在此前我们已有不同侧面的叙述。
就资金结构而言,存量的股市资金遭到极大挑战。在《解密4万亿天量交易幕后》中,我们讲述了热钱和社保的大规模提前布局,在《揭秘A股事件的全球策划传导内幕》中我们梳理了国际资本如何提前构建做空链条。此后我们更获知,暴跌之前三个星期,社保就有20个点左右的大减仓。
此后我们调查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资金的仓位,在暴跌之前整体仍保持相当高仓位。临阵撤出者寥寥。这样的屠城场景是空前的。机构的迷失是整体性的,提出的拷问是全面而严肃的。
以社保为代表的特殊资金,和国际背景的热钱资金,从视野角度看,类似于A股市场最大的“消息盘”。这段行情它们表现出了它们的贵族性,传统的主流机构不过是等而下之的鱼肉。
因此,我们需要告别如下失效的传统规律与想法:
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思维。由于大量新增资金的不规律运动,国内机构盯着对手盘的思路面临挑战。譬如,一些顶级私募本轮运作屡战屡败。国家队和热钱盘在新市场结构中空前的信息和逻辑优势,将进一步把传统机构的话语权蚕食。机构的边缘化和散户化将加剧A股的追涨杀跌和震荡幅度。9.30逼空和11.12之后的非一般连续暴跌,不过就是这种背景下主流机构们的“抢购”与“挤兑”。
对市场流动性的封闭性判断。譬如此前大量使用的居民储蓄与市场流通量之间的比较。以目前接近9万亿的自由流通市值,相当于2008年同等点位的约3倍,已出现如此逼空的行情是传统思维难以理解的。
唯大盘指数论。指数失灵,尤其是,沪深300指数衰微。沪深300一夜打回原形的悲剧在于蓝筹和周期性板块的整体边缘化。这是整个经济结构决定的。目前的大盘指数已不能充分反映宏观经济的整体方向,而沦为多重工具。蓝筹行情的正在日渐缩短,依附在指数上的投资工具,如指数基金和指数投资需要重新审视。我们还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指数去描述市场结构的过渡性状态。
过于单纯的思维。譬如唯国内政策论,譬如认为天量流动性决定大牛市。我们坚持认为,这不是大牛市,是牛尾巴市。在全球资本铁幕多重博弈下,考量的是反应速度和视野宽度。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方法,是精选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