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是怎样建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02:09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主办的江浙典型特色名校(小学)综合考察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和谐,虽然劳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参观的四所名校,令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他们发展的诀窍,追寻他们前进的足迹。这些名校是怎样建成的呢?
一、校长要有对教育炽烈的爱,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并将这种思想矢志不渝的贯彻到学校的教育行为中。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杨瑞卿校长,1981年晓庄师范毕业后,立志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走陶行知先生之路,经过27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一所普普通通的村办小学建设成了中国名校,并吸引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前来学习交流,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创造了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农民教育、幼儿教育、中学教育和城市中小学体验教育的大教育体系。行知小学的成功,得益于杨瑞卿校长对教育的固执的爱。20岁,他放弃了团县委副书记的职位,在一片“傻瓜”的叫嚷中,在陶行知先生“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精神感召下,怀揣着教育的崇高理想,毅然回到学校。1985年,22岁的他当了校长后,更是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上,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江阴华士学校的吴辰校长,在“让农村的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教育”的信念支撑下,不怕“繁难苦脏累”,经过艰苦的经营,建成了拥有800多名教师,9000多名学生,7个校区,涵盖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职业教育部,成人教育部和国际部的华士实验教育集团。
苏州工业园新城花园小学吴云霞校长,浙江杭州市学军小学的杨一青校长,都是在教育战线上心无旁骛,积三四十年的教育经历和丰厚学识,将自己的学校打造成了知名品牌。
二、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通过建立有效发展的共同愿景,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发扬光大,统领教师的思想,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学会赏识,“爱满天下”的自育与育人精神;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立大志,做新事的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为教育事业的坚持与献身精神等。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与浸润下,杨瑞卿喊出了也实现了“让教师成长的速度大于流走的速度”。不但自己学校名师云集,还向其他学校和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苏州工业园新城花园小学校长吴云霞,坚持教师第一的观点,招聘教师一丝不苟,培养教师精益求精,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有效提高教师的素养与内涵,很快取得骄人的成绩,跻身名校行列。一些骨干教师被输送到其他学校担任校长或其他重要职务,新城花园小学被戏称为培养校长的“黄埔军校”。
浙江杭州市学军小学在杨一青、汪培新两任校长的带领下,大力实施校本培训,通过“整体观念,主题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的教改纲领,为教师搭建飞翔的舞台,在把好教师入门关的基础上,提出“要像爱护学生那样爱护教师”,通过校长的榜样作用,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促进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和专业发展,不仅学校成为了全国名校,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干部。
三、学校要以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为出发点,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有人说: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但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创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由人治走向法制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文化积淀的必要基础。
这次考察学习,虽没有见到多少文字化的制度,但我却感到时时处处的制度存在。诺大的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诸多的师生,紧张有序,调度有方,和谐默契,疏而不漏。特别是华士实验教育集团,更是借鉴了企业管理制度,使7个校区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四、学校要形成自己鲜明个性和特色的文化。
学校品位的不同,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不同。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高万祥,讲究“教育是做的哲学,管理是细节的文化,人格是一笔一划写成的。”他对教师、学生的要求是从“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开始的。这种关注细节,由小见大的学校文化,体现了一种四两拨千斤的人文关怀。
连云港师专附小张义宝校长,狠抓校本课程建设,做实“让学习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问好成为习惯,让卫生成为习惯,让尚美成为习惯,让轻声慢语成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培育有现代竞争力的中国人”。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陶行知成了他们独特的文化。杨瑞卿和他的老师们秉持“不作人上人,不作人下人,不作人外人,要做人中人”的做人原则,“读好行知这本大书,读好实践这本活书,读好生命这本天书。”“守住宁静的心家,经营温馨的小家,融进和谐的大家,奉献伟大的国家。”走在行知路上,用“博爱、自爱、真爱、会爱”,创造着精彩的人生。
苏州工业园型新城花园小学,读书成了他们个性鲜明的文化。学校的环境布置,学校的评价制度,学校的活动,无不渗透着读书的文化;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家庭读书,社区读书,以新城花园小学为中心,随着读书文化的弥散,将提升多少人的素质?将丰富多少人的人生?将影响多少代人的命运?
江阴华士学校把“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永远的中国人”作为自己的追求,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使百年老校焕发了勃勃生机。
浙江杭州市学军小学把学校建成“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作为共同愿景,形成自己的文化。
五、学校的硬件建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先进的硬件建设是形成品牌学校的物质基础。四处学校无一不是环境幽雅(走进学校像走进了公园),视界开阔,室内室外建设上档次,有品位,功能室齐备,室内物品配备齐全,达标的塑胶操场等。仅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实践基地就投资了1.2亿元。难怪连云港师专附小张义宝校长说,要让学生感到,学校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地方;这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精神的层面上。
六、学校要坚持走开放办学,联合办学的路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学校要建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要坚持走开放办学,联合办学的路子。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杨瑞卿校长讲:小学校,大教育;小学校,大文化;小学校,大事业。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正是由于实施了三次联合,即1982年的“村校联合”,1994年的“城乡联合”,2005年的“国际联合”,才为自己带来了一次次的发展的机遇。目前,行知小学已办成了小学教育、教师教育、农民教育、幼儿教育、中学教育、城市中小学生的体验教育六位一体的村级大教育。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建成“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要实现上述目标,行知小学必将有更广阔,更深入的联合办学。
江阴华士学校与著名企业“娃哈哈”联合,走出农村,到江阴,到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办学,成立国际部,都体现了华士人开放办学,联合办学的思路和胆略。
学军小学也正是靠着和大学的联合争取优秀的师资,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教育科研单位的联合争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联合为学校广开绿灯。
联合产生效能,联合产生影响,联合产生名校。
另外,江、浙大学的一批专家(如这次给我们作精彩报告的王铁军教授等)和上级教育部门积极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甘当伯乐,形成合力,及时慧眼发现名校长、名师,总结、帮助、提升、宣传,使得江南大地名校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也是名校产生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吧。
虽然,冠县商业局联办小学与上述名校差距太远,但我们不悲观,不泄气,而是把这些名校当成我们的充电机,加速器。今后,我们要学习杨瑞卿的执著,吴辰的胆略,吴云霞的灵秀,杨一青的睿智,不怕艰难,持之以恒。我们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争取在某些方面早日缩短与这些名校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