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行”与饮食平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9:08
人体的饮食平衡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人的一生都处在阴阳的不断消长和转化之中,生命储备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基础,而饮食又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透过饮食来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是养生的关键。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药食同源,充满了养生的智慧,所谓"药食相配,食借其力,药助食威",指的就是不同药理的食物有着不同的特性和作用,只有合宜的饮食搭配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在饮食养生上,中医讲究荤素搭配、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烹调有方和四时宜忌等原则。饮食要注重对五脏六腑的滋养,所谓"民以食为天,人以食为养",如果人体丧失了饮食的功能,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从四季的属性上来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来选择不同的食物。在人体上,每个器官的属性各不相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在食物的选择上也是大有区别。
人体阴阳的失衡常常表现为阳虚和阴虚两种症状,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在饮食的调理上也是大不相同:
阳虚是体内的阳气不足所引起的,它通常又分为脾阳虚和肾阳虚。其症状一般是手足发凉、畏寒肢冷、体温偏低、腰背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阳痿、舌淡苔白和脉沉迟无力等。阳虚的人应该食用温热的食物,最适合热量高而又富含营养的食品,生冷之物对阳虚者来说是大忌。比较适合阳虚者食用的食物有羊肉、姜、胡椒、肉桂、茴香、冬虫夏草、人参、鹿肉、羊骨、牛鞭、海虾、淡菜、韭菜、大葱、丁香、豆蔻等。
阴虚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减少,或者久病阴伤、房事不节、情志内伤等引起。其症状一般表现为形容憔悴、身体羸瘦、咽痛咽干、口干喉燥、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骨蒸盗汗、呛咳、消渴、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阴虚的人应该食用清补的食物,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蔬菜瓜果可以食用,但辛辣刺激和温热香燥的食品一定要忌食。适合阴虚者食用的食物有小麦、糯米、黑芝麻、绿豆、黑木耳、银耳、猪肉、乌鳢、牡蛎、蛤蜊、乌贼、梨等。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五大类,即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只有使各类营养素摄取均衡,才更有利于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如果营养摄取失调,会导致体内阴阳关系紊乱,引起各种病理反应。具体而言,要做到饮食均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氨基酸平衡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主要包括八种,即离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白氨酸、异白氨酸、羟丁氨酸及甲硫氨酸。当其中的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时,就会造成体内氨基酸的失衡,也会影响人体对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
八种必需氨基酸是我们的身体不能够自行合成的,必须经由摄取蛋白质食物来获取,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又取决于其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只有它们的比例越接近,才能创造出更高的营养价值。当它们能够被人体彻底吸收时,就代表氨基酸处于完全平衡的状态。
2.保持热量平衡
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的物质主要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因此它们又被称为热量营养素。当人体对三者的摄取量适当时,它们才能在体内发挥出各自的功效,对身体功能具有促进和保护的作用。反之,如果三者的摄取失衡,就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医学研究认为,人体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取量最恰当的比例是6.5:1:0.7,当它们被人体完全吸收后,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身体提供60%~70%的热量,蛋白质可以提供10%~15%,脂肪可以提供20%~25%,此时体内的热量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是,如果其中一种的摄取量过高,造成了比例的失调,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当碳水化合物过量时,会使消化系统和肾脏的负担加重,阻碍人体对其他营养素的摄取,还会造成体重的增加;当脂肪的摄取过量时,会导致高血脂、肥胖和心脏病等病症的发生;当蛋白质的摄取过量时,则会对蛋白质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使体内的氮处于失衡的状态。
此外,三者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比如当体内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缺乏时,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因此,在饮食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营养素的均衡摄取。
3.保持各种营养素摄取均衡
在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并且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对营养素的需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应该和标准供给误差不超过10%,在这种状态下即被视为营养均衡。
饮食是生命储备的基础,只有保持饮食的均衡才能为我们带来健康的身体,进一步维持体内阴阳的平衡,最后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体的五行
在古人的观念里,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些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的。正如《河洛原理》中记载:"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随含万物。"五行学说就是在"阴阳说"的基础上,以五行生克的规律进一步地解释人体脏腑的阴阳,说明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系。其实不管是自然界中的阴阳和五行,还是人体的阴阳和五行,最注重的是这种人和大自然的有机统一,即"天人合一"。
五行中的"五"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行"则是运动不息的意思,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推动和维持世间万物生长、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命理探源》中是这样解释五行相生的关系:"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地,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需隐于石里,依附着山,浸润而坐,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亦为水,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出,故水生木也。"至于五行相克,《白虎通义》中记载:"五行所以相害(相克)者,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通俗的说法即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人体的五脏同样也可以分为五行,即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按照五行相生的逻辑,肝藏血可以济心,这就是木生火;心的阳热可以温暖脾气,是火生土;脾透过运化功能产生的精微可以滋养肺部,是土生金;肺气的下行有助于肾水,是金生水;肾精又可以补肝,为水生木。
同样的,按照五行相克的逻辑,肝的条达作用能够疏泄脾的壅郁,为木克土;脾的运化功能能够防止肾水的泛滥,是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作用能够制止心火太过旺盛,是水克火;心的阳热则能对肺的清肃具有制约作用,是火克金;肺的清肃又能抑制肝阳的上亢,这就是金克木。
人体的五脏六腑不仅在生理上是相互关联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某个内脏的病变往往会转移到其他的内脏上。比如肝病会转移到脾,脾虚又会对肝产生影响。肝脏的病变还会影响到心脏、肺和肾,同样,其他内脏的病变也是如此,在病理上它们都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灵枢·本脏》中记载:"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内脏的病变还会透过我们的外表反映出来,器官的异常会引起皮肤色泽、形态、声音和脉象等方面的异常,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总体而言,五行有相生,才不会使某一种气的运动出现不足,五行有相克,才能避免某一种气的运动太过。正是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才能维持我们身体的平衡、稳定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