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9:32
一、正确地认识佛教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发现并传下来的教育,是人类文明最高的智慧,是对宇宙人生真相最为圆融解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目的是慈悲济世,救大众于烦恼苦难之中。自从佛教产生并传播以来,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无不为其博大精深的哲理所折服,恭敬赞叹并如法奉行,至今仍有无穷的魅力。佛教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如理如法的论断,不仅被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所亲证,更为当今西方社会学家所推崇。
佛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物质文明的发展使大多数人解决了衣、食、住、药的问题,与此同时,新的全球性问题已经或正在出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等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问题、自杀的问题、婚姻问题、精神心理的问题、伦理道德问题、家庭问题等时时在困扰着人们。不管科学有多么发达,也不能解决时时困扰着人类本身的身心疾苦。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寻求解放的道路的苦苦求索之后,人们才更坚信和惊喜佛教之伟大。许多发达的国家都在从古今东西方文化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信奉基督教的英国,也找到我们东方的佛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们政府就规定,将佛教定为全英中小学的必修课,还是请中国的法师去编的课本。在美国大学里专教佛教的教授就有三百多位。在西方他们将佛教作为科学来研究、探讨和实践。
英国的鲍乐登博士说:“佛教为人类今日之救星!现今研究佛教者渐多,实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虽是科学哲学长足进步,然其发明如理处亦要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甚深处、最广大处、最真实合用处,决非一切宗教所可企及。”
美国的萨拉乃夫人说:“佛教在其长历史中无时不在向前迈进。他不但保持了他的与现代科学之并进,并且超出而立在科学的前面。佛教在今日,正与科学同样地崭新而适用。何以故?因为佛法是以颠扑不破的真如之理为基础故。”
所以当今有许多妄执科学万能论的人,才是一种真正的迷信,他们对待宇宙人生并不是科学的态度。佛教绝对不象过去人们所说的,是“精神麻醉”或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所能诠释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灿烂的文明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随着新文化的变革,传统文化被拦腰截断,繁体字认不得了,古代文献读不懂了,传统的“统”失传了,心怀阴谋的西人和少数所谓的“文化精英”们出于种种目的和用心,肆意攻击、污蔑佛教,人们误认为佛教是糟粕、是迷信,阻碍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统统打倒、破坏,这是文化的悲哀,更是国人的不幸。在这场浩劫中,学术界由于缺乏对佛教实义的了解,又以西方宗教的定义来定义佛教,如此这般一搞,将佛教扭曲得面目全非,令国人对佛教越来越陌生,误解也就越来越大了。加上近几年来,中国的民间信仰、气功等等无不引佛、菩萨作为他们的标榜,或是引用一经、一咒或某一段修行的方法作为他们的内容,搞成了似佛非佛的“附佛外道”。
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和存在,不仅误导了人们的邪知邪见,更重要的是损害了佛教的形象,混淆了佛教的教理,更加重了人们对佛教教义、精神及其作用的误解,而且也随之带来了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正如当代著名的致力于弘扬人生佛教的济群法师所言:“虽然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佛教的弘扬始终被排斥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民众在接受教育期间,无法从教科书上对佛教获得正面的了解,仅有的一点介绍,也是从唯物论角度出发所得出的结论,使得他们对佛教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片面的错误认识上。看到有人来寺院烧香拜佛,就以为佛教只是用来保佑平安的途径;看到信徒中老年人居多,又以为佛教只是闲来无事后的精神寄托;看到个别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又以为学佛是走投无路后的无奈选择;而近年来的部分影视作品,更使很多人以为出家人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豪侠之士。凡此种种,都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佛教的正确认识,需要我们通过正面的宣传去改变。”
佛教历经沧桑,几度兴衰,却能不绝如缕地流传下来,在于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正如赵朴初居士所说:“佛法博大精深。佛教的‘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的世界观,‘缘起性空 、如实观照 ’的认识论,‘无我利他、普渡众生’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三学并重、止观双修’的修养方法,‘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以及佛教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所积累的丰硕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积极作用,将在今后不断发展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放射异彩。”
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的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在一起。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缘起论”,就是指一切事物或是一切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亡,都是由一定的关系和条件决定的,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正因如此佛教强调每个人必须对自己负责。通过学修坏人可变为好人,凡夫变为圣人。圣人又有世间圣人和出世间圣人之分。世间、出世间犹如科学有理论与实用科学一样却不尽然,因为佛法的每一教法都可以实践和实证。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道德思想、文化教育、心行心态的不等即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佛法又有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教法,犹如世间幼儿园到大学教程一般。
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时期的佛教,主导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方方面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说:“不懂佛教就不懂中国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在对佛教的传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佛教不仅更好地发扬了儒教的精神,且其境界的高深处、高尚处、如理处是儒教所不可企及的。
有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佛教是最为积极的。佛教首先是正视人类自身的问题,然后去精进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有人说佛教是迷信,其实迷则不信,信则不迷,佛教是最为强调命由已造,反对命运天生注定的“宿命论”和命运操纵在某些神灵手中的“有神论”的,主张通过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修为,来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求得真实的快乐和解脱。
佛教的基本道德规范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其核心部分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五戒而言,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的不偷盗、不邪淫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核心部分。佛教的“不杀戒”尤其强调“不杀人”,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准则;“不偷盗”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公德,“不邪淫”的家庭伦理,不仅在今天有益于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不妄语”,倡导诚实的美德和信用的精神,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经济商贸领域,都是很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和现代理性精神;“不饮酒”广义上说是不食用对人的身心有害的刺激物品,如抽烟、吸毒等曾在“不饮酒戒”戒止之列。事实上,具有正信佛教信仰的人是不可能与“吸毒”等丑恶现象有染的。另外佛教帮助穷人、病人、残废人,照顾孤儿寡母,买卖公平,孝敬父母,诚恳待人等,这些严以律己、福利社会、利益人民、爱护生灵等道德规范,对人们有极大的道德教育和约束作用。佛教高尚的道德情怀与百姓心目中的善恶标准相默契,在今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当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达,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助长了人们的贪心和物欲,助长了人心中“恶”的一面。当今世界上,物质文明发达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烦恼。大家可以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和弘扬,对人们的生活目的进行引导,对生活方式进行教化,使人们潜在的善心激发和涌现出来,“弃恶扬善”,加强自律,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改变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的纯物质、金钱追求的不良观念,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健康进步的社会。
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说:佛谓:“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即言得生为人之不易。……但得到人身者,亦不一定能闻到佛法。如不闻佛法,则不知人生之真价,而一期人生,仍是空过。必要闻到佛法,方知无始以来从业受果,一生一生,生生相续。因有善业,方能得到人身,而人身又复无常。假使在人生中为恶、为善,或发解脱心,或发菩提心,则可转受恶趣、善趣,或阿罗汉、辟支佛,以至菩萨及佛之果报。由此闻到佛法,乃知人生意义之深广……。
“佛法难闻今已闻,人生难得今已得。”相信大家进得佛门定能坚定信心,如法修行而得身心健康,生活幸福,法喜充满,菩提果圆。
二、何为三皈依?
学佛即是学佛所行,学佛的开始是皈依。
何谓皈依呢?皈依即皈向、依靠救度之义。
皈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皈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归投信赖的行为,都是称为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皈依三宝,也叫做三皈依。三皈是学佛的第一步,受了三皈即是正式的佛弟子,否则只是门外汉。
作为一个佛子,要恭敬和皈依三宝。何谓佛、法、僧三宝,为何要皈依佛法僧呢?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皈依。如汝所问,云何三皈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
1.什么是佛
佛是指觉悟人生之真,而能教导他人离苦得乐之佛教教主,即是常住十方一切诸佛;除释迦牟尼佛在地球上成佛以外,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十方法界中,还有常住无量十方佛。他们启宇宙以光明,救度众生于三界,拔众生火宅煎迫之众苦,接引众生永至安乐之地。慈悲喜舍,心自无量,正所谓“照朗万有,衽(rèn)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佛无时无地不在为众生做大依怙(hù),念众生苦如母念子,所以唯有佛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之处!
2.什么是法
法是根据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说之教法,即是佛陀宣讲的经藏(zàng)和修行方法,佛应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说八万四千法门。目前只翻译来中国的佛经就有三藏十二部,广含无尽解脱妙意。
什么是法门呢?“法门”,简单说法门也就是佛应众生根基而说的修行方法。佛所宣说的,而为世之准则者,称为法;此法既是众圣入道修行佛法求得解脱之通处,又为如来圣者游履之处,故称为门,门就是“通”的意思。其次,“门”,亦含差别之意;佛所说之法义有种种差别,所以说:“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法门一词既可作为佛所说教法之总称,而以“不二法门”总括其教说之一致性;亦可以“八万四千法门”含摄其重重无尽之个别性,这是因为佛陀说法皆是应众生差别,重重无尽之烦恼而说,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为之说八万四千法门。
法门既可无尽无量,故以大海比喻其深广浩瀚,不可测量,称为法门海。唐译《华严经》 有“佛刹微尘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余”之赞叹!佛法是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的真实说明,不是某些人的主观臆造,佛法的核心思想是“缘起性空”、“因果律”和“业力论”,正所谓“理无不解,蔽无不彰”,是众生离苦得乐之方便通途,是我们真正皈依之处!所以,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即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一语为四弘誓愿中之一愿。